我爱203 怀念608

报名参军的那段时间里,对于部队的印象也仅仅来自于看过的几场电影以及村民兵连长和公社武装部长有限的征兵消息。其实,那一年报名参军还有另外的二项选择,就在我们参加体检的那天,就知道了我们这次征兵除了陆军之外还有人是海军和武警干部。对于海军,真心看不上那套蓝色的军装和那特别肥大的裤子,武警在我的印象中就是和电影里所演的“县大队”、“武工队”差不多,上绿下蓝的军装,头顶军帽上缀钉的也不是那红红的五角星,加上母亲怕水的原因,坚决不同意去海军当潜水兵。于是,陆军就成了我及家人的唯一中意的选择。

从坐上专列火车的那一刻起,对未来会是怎样开始和结束我的心里是没有数的,比起与我同行的伙伴们稍微自豪的是:我拥有一位曾经当过8年解放军(四野二分部)战士的父亲。父亲的当年是从“辽沈战役”入伍,一口气打到海南岛,可能是源自于父亲当年曾经有过“壮志凌云”的梦想,也可能是因为自己一辈子没混个干部什么的宿愿未就的理想,总之,当兵入伍这件事全家仅我父亲在全力支持。

事过多年,想起这些,其实挺理解我的父亲,在我们的那个时代,还有什么能抵得过儿子是一名解放军干部的荣耀呢?也许,当兵提干就是父亲当年真实的梦想。

黄昏,再也没有了母亲唤子回家的呼声,再也没有了与兄长姐姐淘气撒娇机会,再也没有了饿了有人管,冷了有人疼那份关爱的目光,离开家的第一个夜晚,此时真地有些惆怅。

火车叮叮咣咣一路向北,路过沈阳,下来了一些人,火车继续向北,小心翼翼地问一下接兵干部:我们这是哪个部队?去哪?冰冷的三个词“68军,吉林,保密!”。

一阵狂喜,因为,这三个词连起来读的意思就是“68军在吉林省的一个保密单位”,怪不得刚才在沈阳下去了一些人,我们是被人家保密的单位给选中了,于是《看不见的战线》、《保密局的枪声》等等电影再次出现在脑海,写给家人第一封信的初稿也在脑海中迅速形成。

不可理喻的吉林省,省会城市叫长春,不是叫吉林,结果是我们到了长春竟还没到吉林,火车继续向前,本来双线的铁路变成了单线,直奔林海深处,路越来越差,停靠的时间也越来越长,记得在一个叫饮马河的小站,冰雪中我们的火车竟然停了三个小时,但是内心还是存有莫大的宽慰,“保密单位真够忙的,连火车停的时间都这么长”。

专列经蛟河转而向北,途经拉法车站,穿过老爷岭那条长长的隧道,我们终于到达这个位于林海深处的小城—新站,一个出产葡萄酒而著名的小城,在这里待过一段时间我们还发现,这里其实更出名的还有“蛟河烟”。步兵68军203师608团的大院几乎占据了小城的一大半。

68军是一支英雄辈出的部队,比68军的历史更加著名的是这个军有个203师,让203师更加有名的人物是杨育才,比杨育才的名字更能打动人心扉的则是家喻户晓的“奇袭白虎团”的故事。

自从在乡武装部领到新军装的那一天起,在我的心里总是反复哼唱着电影《智取威虎山》里杨子荣的歌词:“今日痛饮庆功酒,壮志未酬誓不休,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把热血写春秋”的豪情壮志与这英雄的203师是何等地相得益彰。

608团操场上整齐摆放的各类施工机械和老兵班长们嘴里不断嘣出的“国防施工”的话语,我们大概知道了我们这个部队当前面对的主要任务,国防施工说得直白一点其实就是“掏山洞”,我们的这一批兵其实就是一帮穿着军装的民工,是一群不用付给工资又得接受军队管理的廉价工人。

1985年5月1日,位于内蒙古赤峰市郊区水地乡八家子村正在进行国防施工的我们连续地接到了几个好消息和坏消息,好的消息是我们的津贴费由每月的10元(第二年兵)提高到了16元,部队供给的粮食由以前的60%粗粮变成了现在的90%细粮供应,不好的消息是我们要摘掉刚刚缀钉上仅三个月“三点红”换成红领章加五角星和一顶从哪都不好看的大沿帽,穿着胶鞋戴大沿帽成为我们这一批兵心中最难解开的坎。换装大沿帽说好的是为全军实行军衔制做准备,但另一个不好的消息是,部队的军衔制需要等到精简整编后才能实行。

精减整编,裁军一百万,给当时多少怀揣美好理想人生的年轻人来了个人生急刹车。9月25日,当连队的指导员站在我们的面前宣布这一决定时我们这一批年轻人所要面对的仅仅是需要面对。203师608团这个英雄的编制番号从此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消失,再见203师608团。虽然我没有见证你的诞生与英勇,但是我却见证了你的永恒,你永远存贮在我们的记忆之中。我们是你永远的兵。

35来,每当有人问我曾在哪个部队当兵时,我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203师,因203师承载了我入伍时那年轻的梦。

35年后的今天,当我坐在民政办公楼203房间接待一拨一拨退役老兵补缴社会保险,每当看到1984年10月入伍的老兵都会问一声是不是608的?因608团普兰店的兵90%的兵龄仅有一年,补缴的月份也仅仅为12个月。

仅以此文向当年入伍在608团的战友们敬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