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是怎样遗憾错失中国科技大学?

我们现在都知道作为985高校之一中国科技大学几乎成为了安徽省合肥市的代名词,可就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科技大学搬迁的时候首选地址是河南的南阳,但由于种种原因河南最终遗憾的错失了原本可以拥有一所985高校的机会,那么河南是怎样错失中国科技大学的 呢?下面就给大家讲一下。

搬迁大背景:在1969年的时候,因为当时的政治环境(中苏边境冲突),党中央开始积极的"战备疏散",中央对战备工作采取了“内紧外松。从9月至12月,疏散大中城市人口、物资等是当时全国各地开展的重要战备活动之一。在京的中央大批党政机关,以及北京主要单位、学校,包括其家属,被紧急疏散到外地,许多高校也紧急迁出城市,在此大背景下中国科技大学就被国务院科教组列入北京十三所下迁高校之中。中国科技大学就开始了搬迁之路。

搬迁选址:在1969年10月,中科大打算从北京外迁,并希望入驻其他省份,在发出这个信号之后,中国科大收到了全国好几个省政府的邀请,唯独没有河南,然而即使如此,中科大还是想入住河南(因为当时河南组带有中央国务院科教组组长刘西尧给河南省的亲笔信,从刘西尧专函河南就可以看出,中国科技大学是想建在河南的)。据时为中科大革委会常委之一的蔡有智教授回忆,“九月下旬,中科大分两组去湖北沙市和河南寻找疏散地址。湖北省的沙市有科学院的干校,觉得自己负担已经很大了,所以决定不要;另一河南组带有中央国务院科教组组长刘西尧给河南省的亲笔信,所以一开始猜测去这两地选址会容易些。据后来河南组的成员回忆:因为带有刘西尧同志的亲笔信,我们受到了省生产指挥组组长的接待,他让我们去南阳地区看看,在谈话中我们意识到他们对科大来河南不大积极。我们在南阳周边和邓县看了不少地方,地区的同志说:土地有的是,三千亩五千亩没问题,加之当时的河南闹饥荒,很多老百姓都没有吃的,觉得不需要大学再来增加他们的负担,最后就以我们南阳没有接受一所大学的能力给拒绝了。不过后来绝大部分人都认为河南之所以拒绝中科大最权威的说法是怕大学师生挤占河南的副食口粮。

1969年有意迁往河南的中国科技大学遭遇河南当局的冷淡,被河南拒绝后,安徽赶紧抓住了机会。时为安徽省革委会主任的李德生(河南省信阳市新县人,曾任党中央副主席和军委副主席)主动联系了这所学校。据当派代表人去安徽考察的回忆:在安徽他们受到了很大的重视,并且有人将安徽省的前途发展都详细的讲解出来,并且表示如果在这里建立大学,一定会有很好的效果。这样的态度与之前河南恰恰相反,这样一来,就更加坚定了要将大学迁往安徽省的决心。就这样,中科大成功的落户到安徽合肥。历史就是这样的讽刺,河南人拒绝了中科大,而又是另一个河南人把它给拉了回来,只不过这次没有在河南而是安徽合肥。(因为李德生是河南人)

就是这样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让合肥拥有了中国科技大学,并从此成为了合肥人的骄傲。就这样遗憾的错过了中国科技大学成为了河南人永远的痛。错失了中科大,加之后来的种种原因使河南的高等教育资源远远落后与其他省市。到目前为止整个河南就有一所211高校——郑州大学,承载着上亿河南人的郑州大学希望能早日成为国内知名高校,来弥补这个遗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