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赴抗擊疫情 基層黨建創新行動

全力以赴抗擊疫情 基層黨建創新行動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之際,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廣大黨員幹部,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頭等大事和最重要的工作,為贏得疫情防控最終勝利貢獻力量。

經過艱苦努力,湖北和武漢疫情防控形勢發生積極向好變化,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但疫情防控任務依然艱鉅繁重。

疫情防控是一場大考。

疫情之初,一些城市社區和廣大農村,在人員、機構、基礎設施等方面還有突出短板。僅以武漢市為例:

一是社區工作多方協同力量不足。武漢市有13個行政區,156個街道辦事處,1377個社區。武漢市社區工作人員總數應在2萬名左右。也就是說,2萬名社區工作者要為900萬市民提供防疫等各種服務,平均 1個社區工作者要服務450個市民。特別是計劃改造或正在改造914個老舊小區,社區工作的人手仍然捉襟見肘。

二是為社區老弱病的生活必需作補給服務。2月9日,鍾南山院士領銜的“中國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臨床特徵”研究在網上發表,其中公佈了收治的1099例確診患者的年齡分佈,其中65歲及以上老人佔比為15.1%。發病率最高的人群是50歲及以上的中老年人。現在,這群高危、高風險的老人,也成了最無助的人。

三是武漢疫情發生後,心理諮詢的需求急劇增長。武漢市心理醫院每週7天、24小時輪流排班,日均接聽近200通電話,是疫前熱線接聽量的數倍。

社區是疫情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關鍵防線。疫情在哪裡,黨員幹部就戰鬥在哪裡,黨組織就覆蓋到哪裡。

面對大考,一個基層黨組織,就是一個堡壘。

我省共有1萬餘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包保聯繫27345個社區(村),58萬餘名黨員幹部下沉社區(村),全省有5774家牽頭單位統籌下沉黨員和居住地報到黨員,共組建13048個臨時黨組織,將下沉黨員全部編入45469個網格、86738個村組,築牢社區(村)第一道防線。

武漢市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4.45萬多名黨員幹部職工下沉到社區,與社區幹部和居民一起,共同築牢社區防線,使所有社區成為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

在這場大考中,黨員幹部是關鍵。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

深入一線的黨員幹部,將社區、社會組織、社工“三社聯動”的模式,把社區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疫情防控體系,與網格化管理服務、精細化管理服務、人性化管理服務“三管”服務結合起來,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開展豐富多彩的為民服務、貼心服務,創造性地為居民群眾服務,既解決一日三餐的物資配送,又解決老弱病殘生活困難,發動與組織社區成員、專業人士、專業機構,通過網絡、電話、書面等多種方式、多種渠道,及時瞭解居民群眾對各種服務的需求和意見,以滿足居民群眾的心理應急需求,在社區疫情防控“第一線”築起一道眾志成城的堅強防線。

有了基層黨建的引領,在基層黨組織的堅強領導下,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構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格局。面對疫情,每個社區黨支部就是一座堅強的戰鬥堡壘,每名黨員就是一面鮮紅的旗幟,始終站在戰“疫”的最前沿,為爭取防疫阻擊戰的最終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