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平菇栽培技术,记住好这几点,提高效益

河南省漂河市召陵区地处中原腹地,常年平菇栽培主要集中在9~11月,而在高温、高湿的夏季相对较少。因为夏季高温多雨,平菇易感染杂菌,且菌柄长,菌盖薄,菇形差,不耐运输和储藏,技术难度大,成功率低,但售价高,效益好。近几年,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召陵区部分菇农栽培夏季平菇逐年增多。

笔者为促进夏季平菇栽培健康发展,减少菇农因技术问题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现将夏季平菇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夏季平菇栽培技术,记住好这几点,提高效益

1栽培季节

平菇菌丝在5~35℃条件下均能生长,以23~27℃.最为适宜。原基发生和子实体生长发育温度为6~22℃,以15~18℃最适宜,根据本地气候条件,应选择合适温度类型菌株进行夏季栽培。4月上旬制母种,4月中下旬制原种,5月中下旬制栽培种(选用17cmx33cm菌种袋),6月中下旬制栽培袋(选用22cmx50cm栽培袋),7~8月为采菇期(生产时间可以根据自己需要灵活掌握)。

夏季平菇栽培技术,记住好这几点,提高效益

2栽培场地的选建

夏季平菇的适宜栽培场地是林荫下、遮阴大拱棚(在塑料大棚上盖10cm厚玉米秆,玉米秆上再加遮阳网,最大限度地遮阴降温)、半地下式菇棚、遮阳闲置菜棚、通风废弃房舍等。且栽培场地要求通风良好,出水方便,远离粪堆及其他病虫污染源,棚上覆盖物必须厚实。

3品种选择

俗话说“好种出好苗”,夏季平菇栽培也是一样。要想夏季栽培平菇取得成功,应选择色浅、耐高温品种,对平菇品质要求有较高的柔韧度,利于储藏和运输。夏季应选用热抗王、夏优1号、高平1号、夏丰965、高杂1号、615、P40等耐高温菌株。

夏季平菇栽培技术,记住好这几点,提高效益

4菌种生产

菌种生产应根据生产时气温情况,灵活掌握。气温较高时,菌袋单层摆放,以保证菌袋在培养期间不发生“烧菌”现象;气温较低时,可将菌袋摆成2~3层,这样可以利用菌袋本身产生的热量达到适宜菌种培养的温度。培养环境要通风良好,最好具备排风扇之类的通风设施,以防培养期间因温度升高而造成“烧菌”。在选择菌袋时,最好使用聚乙烯袋,这种袋较之聚丙烯耐高温性稍差一点,但在培养期间聚乙烯袋不易产生袋料分离,从而导致袋壁四周过早出菇现象,只是在高压灭菌期间压力一定不能超过0.015MPa。在系口方式上,通过多年实践总结,夏季生产栽培种使用无棉盖体较之直接用绳子系口方式,菌丝生长速度要快很多,且浓密洁白。

夏季平菇栽培技术,记住好这几点,提高效益

5配料

夏季生产平菇配料时不再添加鉄皮、玉米粉、豆饼粉和其他高含氮有机原料,以免造成出菇袋的高污染率,当然无机氮源(一些化肥等)也不能添加。此外,为了防止污染,应适当加大石灰用量,添加量控制在3%~5%为宜。

6栽培配方

经筛选,以下栽培配方比较合适:(1)棉籽壳96%,过磷酸钙2%,生石灰2%,料水比为1:1.5。(2)棉籽壳100kg,过磷酸钙2kg,生石灰2kg,尿素0.3kg,料水比为1:1.5。(3)棉籽壳96%,过磷酸钙1%,草木灰1%,石膏1%,尿素0.3%,料水比为1:1.5。

夏季平菇栽培技术,记住好这几点,提高效益

7栽培方法与管理

7.1培养料装袋、灭菌、接种:采取熟料栽培,料水比为1:1.5装袋第1天,把培养料按配方拌匀,拌料要求做到“三均匀”,即原料与辅料混合均匀,干湿中原地区夏季平菇栽培技术河南省漂河市召陵区地处中原腹地,常年平菇栽培主要集中在9~11月,而在高温、高湿的夏季相对较少。因为夏季高温多雨,平菇易感染杂菌,且菌柄长,菌盖薄,菇形差,不耐运输和储藏,技术难度大,成功率低,但售价高,效益好。近几年,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召陵区部分菇农栽培夏季平菇逐年增多。为促进夏季平菇栽培健康发展,减少菇农因技术问题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现将夏季平菇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夏季平菇栽培技术,记住好这几点,提高效益

7.2发菌期管理:(1)将大棚内打扫干净,撒一薄层石灰粉消毒。(2)接种完毕后,把菌袋单层摆放在棚内地面上或摆放4~6层,层与层之间用细竹竿隔开防止烧菌,每2排间留1个过道,宽度以人能进出采菇即可。(3)栽培袋培养6~7d后要倒袋1次,以使栽培袋各处菌丝生长均匀。(4)依据天气情况进行通风管理,若出现高温极性天气可昼夜通风降温。一般情况下,每天中午高温阶段通风l~2h就能满足发菌期的需要。(5)棚内要间隔7d喷1次高效氯氧菊酯和多菌灵用于除虫和杀菌。

(6)养菌后期,菌丝长满菌袋,以接近生理成熟,应增加散射光照射,有利于促进原基的形成。

夏季平菇栽培技术,记住好这几点,提高效益

7.3出菇期管理

待菌丝长满袋5~6d,看到菌棒表皮出黄水,说明菌棒已达到生理成熟,此时在菇房(棚)的空气中和地面上喷水,提高菇房(棚)内空气湿度,湿度以80%~90%为宜。喷水时不要使水进入菌袋口,以防袋内积水,袋口菌丝在水中浸泡后会腐烂,导致子实体不能从腐烂的菌丝袋口长出

。原基出现后,应加强水分和通风管理,不要将水直接喷到菇蕾上,要适时大通风,随时小通风。当小菇盖长至2cm后,可直接向菇盖喷雾水,并控制温度不超过32℃,因夏天温度高,水分蒸发快,为了保湿,每天喷水4~5次,以保证子实体正常发育所需的湿度。

夏季平菇栽培技术,记住好这几点,提高效益

8采收

当平菇菌盖展开5~7cm时,即可将整丛菇采下,采收前喷水增湿,增强子实体的韧性,以防菌盖破碎。

采完一潮菇后要清理1次料面,并停止喷水2d,再喷雾保湿、催蕾出菇,如此反复,可收3~4茬菇。高温平菇从制栽培袋到现蕾出菇,时间短,正常管理,约20d就开始出菇,生物转化率可达到130%~180%。

9主要病虫害防治

菇蚊、菇蝇可用高效氯氤菊酯、鱼藤精喷洒防治。发现黄菇病(黄斑病、褐斑病、锈斑病、斑点病),应立即摘除病菇,清理料面,停止喷水,加大通风量;并用1%漂白粉喷洒走道、墙壁,消毒杀菌,对发病料面用72%农用链霉素500倍液喷洒灭菌,每天喷2次,连喷4d,彻底杀灭细菌。

夏季平菇栽培技术,记住好这几点,提高效益

10结语

夏季反季节栽培平菇,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但只要抓住平菇的生物学特性,顺应其生长需要,利用中原地区的气候优势,就不难栽培出质量较好的平菇产品,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均匀,酸碱度均匀。第2天即可用22cmx45cmx0.002cm聚乙烯塑料袋装料,装袋要求装紧,否则子实体会从袋内有空隙的地方生长,长出的子实体无商品价值,白白浪费袋内营养。装好袋后,上灶灭菌8~10h(小时),冷却后移入大棚内,用薄膜拱起1个小棚将袋盖严,再用气雾消毒盒熏蒸30min(分),加大接种量,接上优质菌种。操作中速度要快,动作要轻,防止杂菌污染。注意控制温度,有条件的菇农可在空调下完成接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