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的諸葛亮足智多謀,空城計並不是你想的那樣高明

提起諸葛亮,大家想到的肯定是諸葛亮異於常人的軍事頭腦,而廣為人知的空城計正是展示出諸葛亮非凡的軍事天賦。但諸葛亮設計的空城計真的如三國演義中描述的那樣嗎?今天,小編帶大家重新瞭解一下不一樣的空城計。

三國中的諸葛亮足智多謀,空城計並不是你想的那樣高明

三國戰亂時期,蜀國攻佔魏國,沒成想先鋒大將馬謖失守街亭,前線士兵受到很大的打擊,在保護住些許戰糧後,諸葛亮被迫退守漢中,帶領戰剩的五千軍馬駐留西城縣。誰知道冤家路窄,恰好司馬懿率十幾萬大軍來攻西城,但這時諸葛亮的身邊沒有戰將,只剩一些文員,就連大部分兵馬也出去運送糧食去了,這可謂西城彈丸小城,一攻即破。但這時的諸葛亮卻沒有一點驚慌,神定自若,並下令打開城門,安排小兵扮成平民在城門掃地,自己卻坐在城樓撫彈高歌,表現出一番愜意。

三國中的諸葛亮足智多謀,空城計並不是你想的那樣高明

而司馬懿到了城樓下看到諸葛亮在城樓上這個景象,十分困惑,想必有埋伏, 儘管他兒子猜測到說諸葛亮故弄玄機,司馬懿還是帶兵撤退了。諸葛亮運用的這種空城計,雖說司馬懿正中下懷,但這個事情又有所疑義。

三國中的諸葛亮足智多謀,空城計並不是你想的那樣高明

小編所想到的有三點,第一,司馬懿不也就是怕中了諸葛亮的計謀,在進攻之前先派出偵查兵打探一下不就知道了嗎?第二,司馬懿竟然都來到城樓下,能看見諸葛亮在彈琴了,距離如此之近,直接命令射手射中諸葛亮不可以嗎?第三,司馬懿帶兵十多萬,直接把城先圍他個三天三夜瞭解下情況再做撤退的決定,為何直接調頭就走呢?所以說諸葛亮這個空城計應該是誇大了對諸葛亮的推崇,雖然事情真實存在,但也並非是他所發明,在他之前,還有過什麼類似空城計的戰爭呢?

三國中的諸葛亮足智多謀,空城計並不是你想的那樣高明

早在《左傳》中曾出現過,當時楚國出征討伐鄭國,鄭軍實力弱小,接連慘敗,逼退至鄭國中心,鄭國甚至計劃投降,而就在這時鄭國鄭文公的弟弟書詹提出一計,命令鄭國的百姓和原來一樣該幹什麼幹什麼,打開城門等待楚軍的到來。當楚軍到達後發現此景象,心生疑惑,下令原地待命,但就在這時是鄭國的援軍趕到,楚軍束手無策,只好撤退了。

三國中的諸葛亮足智多謀,空城計並不是你想的那樣高明

小編結合自己的理解,對空城計做出一個總結,所謂空城計,其實就是一種心理戰術,在明知自己實力不足的情況下,還是刻意的向敵人展示自己的空虛,讓敵人捉摸不透,進而產生懷疑,怕不明地區設有陷阱,就會謹慎考慮是否進攻。但使用三十六計中的這一計,你需要明確的瞭解敵人的做事風格、性情性格等,不然容易惹火燒身。

三國中的諸葛亮足智多謀,空城計並不是你想的那樣高明

當然小編還想給大家說道的,就是諸葛亮所帶給我們的啟示,當我們無論發生任何事情,第一要先冷靜下來,衝動解決不了任何事情,沉著冷靜的去思考問題,肯定會有一個滿意的解決方案,善於思考,臨危不懼都是我們需要去儘可能學習掌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