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国外买回10支“测温枪” 守护家乡保平安

“刘书记刘书记,我们的测温枪不够用了,有些还是很久之前买的,都不灵敏了,你要想想办法呀!”


“好,我马上去找!请你们必须封闭所有进村小巷口,所有主干道必须设置监测点。”


这是今年1月下旬,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田美村干部与田美村党委书记刘钢多远隔万水千山的一段视频对话,折射出一个村官从国外投身到家乡、带领乡亲们共同打好防疫战的征途。


他从国外买回10支“测温枪” 守护家乡保平安

相隔万水千山的关切


原来,春节前夕,刘钢多就按照规定办好休假手续,到了美国探望亲人共度佳节,本来计划1月27日即正月初三就回国,但由于政策和机票问题,刘钢多不得不暂时滞留异国他乡。然而,面对自己家乡来势汹汹的疫情,作为8万多人口大村“一把手”的刘钢多,始终悬着一颗日夜关切的心。除了每天跟村“两委”干部在微信群里讨论疫情防控的进展与效果,他还要每隔两天在村社干部群召开视频会议,遥控布置防疫工作。为了不影响工作人员的休息,刘钢多选择中国时间的早上开会,15个小时的时差,往往一个会议下来,天就刷亮了。


他从国外买回10支“测温枪” 守护家乡保平安


听说村里防控物资紧缺的告急求助,刘钢多在美国马上搜寻,自费购买了单价78美元的10支红外线测温枪,并想方设法于2月8日凌晨5点赶回到他的国、他的家。有了“枪”,解决了守护家园的燃眉之急;有了他,使村民从此有了主心骨。“作为村里的书记,我守土有责。”简短的一句话,折射出一名57岁党员干部的初心。


8万村民要“拧成一股绳”


田美村现有本村村民近1.1万人,外来人口却有7.2万余人,是比较典型的流动人口倒挂村,当时从重点疫区返回人员达到3217人。刘钢多深知本村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更明白村干部开展工作的难处,在面对村民小组长“抱怨”全围合式防控难度大时,他就在美国一次凌晨的视频会议上强调:“你们很多都是党员同志,是村民一票票选出来的村干部,在这个时候更要扛大旗,作表率!”


刘钢多2月8日凌晨回到家里,还顾不上倒时差,立刻奔赴到村里32个“吹哨岗”检查防控情况。


守护全村平安的“2+2”工作法


他从国外买回10支“测温枪” 守护家乡保平安


刘钢多带领村委一班人,采取了两道防疫关卡外加两项实质性举措的“2+2”工作法。


进村必查,是田美村设下的第一道关卡。由7个经济社党支部书记牵头,组织党员干部、村民代表、综治站工作人员等共220名工作人员进行站岗检测,对进出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对进出车辆进行排查登记。“打破沙锅问到底”,发现外来车辆或由外来人员驾驶的车辆,坚持“三必问”:必问身份籍贯、必问进村目的、必问行驶路径,直至全部信息核查清楚。


人盯人,是第二道关卡。在前期地毯式摸查得知,村辖区内共有36名从疫区返回人员需要接受居家医学隔离。根据每户接受隔离人员隶属不同村小组(生产队)的属性,在出租屋屋主的协助监控下,让28个村民小组以“人盯人”方式实时关注36名居家医学隔离人员情况,落实情况追踪和值守,直至隔离期结束。


两项实质性举措:一方面是由出租屋工作人员100%落实“洗楼”任务;另一方面是在田美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设置流动防线,不定期测体温。


村干部“七点半的自觉”


“请问是田美村领导吗?2月5日从上庄社送至我们医院隔离的疫区返回人员今天确诊了,请安排工作人员,配合我们进行后续采样。”2月15日,在接到医院的确诊电话后,刘钢多当机立断,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带着医护人员进行实地取样以及安排隔离工作。


上庄社这个案例给田美村敲响了警钟,随着防疫工作的推进,特别是疫情似乎得到控制的时候,极少数干部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放松心理。“这时候我必须给他们提个醒,在这个阶段尤其不能麻痹大意。”刘钢多当时的担忧,一直延续到现在。


越是最吃劲,越要鼓足劲。在这一个多月里,村“两委”干部一刻也不敢松懈,每天除了巡查两遍检测点的规定动作外,还要在下班后开会小结,分析研判目前村的整体防控形势。


一个村干部说,“在书记的以身作则下,我们所有的村干部都形成了一种‘七点半的自觉’”。原来,从开展防控工作开始,刘钢多从平日的8点到岗提前到了7点半,8点准时巡查村内各监测点。作为部下自然不敢比书记更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种“七点半的自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