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為何要“刺殺”前中國首富,娃哈哈總裁宗慶後


2013年9月,一則“前中國首富娃哈哈掌舵人宗慶後遇襲”的消息,引爆網絡。一時間各種陰謀論在網上瘋傳,甚至連其女兒此前“企業要有危機感”的言論也被解讀為“娃哈哈進入危險期”。

  真相究竟是什麼?2013年11月,記者趕赴蘇州,找到了刺殺事件的當事人……

  “宗總,別動!”



  那次轟動全國的“刺殺”,並沒有改變楊軍的命運。一切迅速恢復了原樣,他的生活依舊黯淡無光,看不到一丁點希望。

  2013年12月1日,記者來到蘇州,撥通了楊軍的電話。對於我們的採訪要求,楊軍的回話令記者頗為意外:“你們能給我多少報酬?就當你們對我的捐款好了!”電話中他一再說明,自己已經快交不起下個月700元的房租,急需錢用。

  幾經溝通後,記者終於見到了楊軍。他頭髮整齊地梳成中分,卡其色的西裝外套裡穿著一件高領毛衣,乾淨的牛仔褲上,繫著一根LV皮帶——看起來像個老闆。面對記者上下打量的目光,他不好意思地摸了摸皮帶:“朋友送的仿貨,假的。”

  49歲的楊軍離過兩次婚,有一個兒子,但已十年未見。2013年上半年,他借了3萬元來到杭州找工作,因為年齡較大,又只有初中文憑,更沒有技術專長,很少有人提供面試機會給他。

  楊軍求職的門檻很多,最主要的是年齡和學歷。更尷尬的是,曾經從事過菸酒零售、美容美髮、棋牌室、LED照明和電動車棚等行業,他自認為當過老闆,拉不下臉去應聘如服務員、清潔工等底層工作。於是,失落、無助、壓抑等情緒籠罩著這個中年男人。

他為何要“刺殺”前中國首富,娃哈哈總裁宗慶後


  一連幾個月,他每天除了上網查看招聘信息,就一直悶在屋裡,靠電腦遊戲和抽菸排解鬱悶。“很孤獨,一個人在房間裡呆了半年多。”他常常抱怨,中國就業市場並不歡迎他這種四五十歲的人。同時他又很恐慌:“我有危機感啊,以後我生病了怎麼辦?”

  他在屋裡悶壞了,有時會步行半個多小時到西湖邊上散心。有一天夜裡10點多,他路過娃哈哈總部,發現一間辦公室亮著黃色的燈光。經驗告訴他,老闆辦公室的燈,跟一般辦公室的燈光不同,多是黃色。不久,一輛奔馳車停在了門口,隨即那間辦公室的燈滅了,一個人走了出來。

  “宗慶後!”楊軍認出了這位以勤奮著稱的超級富豪。他在一檔電視訪談節目裡見過他,當時宗慶後接受崔永元訪問,節目現場解決了兩個農民工的就業問題。“他能為農民工解決就業,那我比農民工還是強點吧?於是我就萌發了去找他的念頭。”楊軍覺得自己好像找到了出路。策劃了幾個月,終於上演了2013年9月13日的那場鬧劇。

  被拘捕的那幾天,他向警察坦白了犯罪動機——只是想求一份工作。所有人都認為他在撒謊,但他一口咬定自己所說非虛,也沒有任何同夥。

  拘留15天后,他被放了出來。

  離開公安局時,楊軍居然一本正經地對警察說:“要不你們別頭疼了,把我留在這裡當個協警吧。反正我出去了也找不到工作。”警察哭笑不得,只能勸他:“看你也不像那種窮兇極惡的人,回去別再生事了。”

  在專人的“護送”下,楊軍被遣返蘇州。

他為何要“刺殺”前中國首富,娃哈哈總裁宗慶後


  然而幾天後,他親手寫了一封道歉信,買了一箱水果又趕到杭州娃哈哈總部,準備向宗慶後道歉,但被保安一把攔下。他只能把道歉信寄了出去。又過了幾天,一位自稱娃哈哈公關部經理的人,給楊軍打了一個電話,告訴他董事長已經收到信了,接受他的道歉,但是工作的事情,不予考慮。

  “宗總雖然沒有追究,但心裡還是對我有排斥。不過也正常,我很理解。”楊軍已經意識到,自己和宗慶後本就是兩個世界的人,即便強迫交集,也是毫無結果。

  跌跌撞撞生意人

  一切歸於平靜,楊軍仍然每天奔波在找工作的路上。他沒有簡歷,在網上看到合適的工作,就直接打電話或者到招聘現場去。“因為我覺得他們看到我這人,應該會比電話裡印象好些。”在與記者的談話間,他時常習慣性地捋一捋自己的頭髮。顯然,他很在意自己的形象。

  楊軍隨身帶著一個棕色手包,裡面放著以前做生意的賬本,記賬的紙已經有點發黃,一看便知有些歷史了。這至少可以證明,他曾經是個生意人。

  實際上,他接觸過的生意又多又雜,但到最後卻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他把這一切歸結為“運氣太背”。

  1989年,44歲的宗慶後創辦娃哈哈營養食品廠。而此時25歲的楊軍剛結婚不久,跟第一任妻子經營起一家很小的菸酒店。一天,他在報紙上看到了一條吸引眼球的新聞:八旬老太靠菸酒店為生,炒股淨賺1000萬元。楊軍心癢難耐,不久便把菸酒店盤給了別人,開始學著炒股。

  起初,楊軍的一點小投入,很快就有了不菲的收益。於是,他越投越多,進而成了一名職業股民。可惜好景不長,還沒等賺多少,就遭遇了1993年的全民股災,楊軍的股票一落千丈,最終血本無歸。

  十幾萬元打了水漂,連老婆都離他而去,楊軍形容“就像把自己的左右胳膊都砍掉了一樣。”後來,楊軍反思自己炒股的那段日子,其實非常莽撞,根本沒有弄懂股票的基本原理,只是被金錢矇蔽了雙眼,一味地盲目隨大流。

  不過,楊軍並不是一個容易被擊垮的人。為了能夠東山再起,他開始了打工生涯。從廣告公司的業務員、到航運救生員、再到家居裝修工、熱水器修理工,幾年下來,他又有了一點點積蓄。

  “畢竟給別人打工,沒有出頭之日。”在朋友和親戚的幫助下,楊軍決定從頭再來,湊了4萬元,開起了美容美髮店。

  他在一個小區附近租下20平方米的門店,請了一個理髮師和一個美容師,本想大展拳腳,但卻很快遇到問題。同樣是5元錢洗一次頭,其他店用的是批發市場的廉價洗髮水,論斤買賣;而楊軍則追求品質,用的是商場裡的品牌洗髮水。又因為是小區店,如果漲價,就等於將大部分顧客拒之門外。這樣一來,他的利潤空間比別人少了一半以上。

  盈利能力薄弱,又缺乏營銷手段,使得楊軍根本沒有多餘資金進行滾動投入。在與附近同行的激烈競爭中,他的美容店因為檔次落後,而被漸漸淘汰。兩位技師也因工資太少而相繼跳槽。掙扎了兩年後,美容美髮店入不敷出,只好關門。

  剛起飛就墜落了,跌倒在地的楊軍仍然沒有氣餒。他拿著關掉美容美髮店後僅剩的一點錢,又折騰起了棋牌室。

  他為人豪爽,喜歡結交朋友,每天招呼朋友們來打打麻將,自己端茶做飯送水果,每人收取一些“臺費”,每天大概能賺個幾百元。不過,一桌麻將四個人,時常“三缺一”。為了撐起場面,他不得不經常上桌陪朋友打麻將。生意場上的朋友們玩得很大,他牌技不佳,運氣也堪憂,自己賺的那點“臺費”還不夠輸的零頭。沒多久,棋牌室也開不下去了。

  “老天是公平的,不會讓你賺雙份的錢。”對於棋牌室的失敗,楊軍覺得是因為自己有些貪婪,總想著去賺不該賺的錢。

他為何要“刺殺”前中國首富,娃哈哈總裁宗慶後


  一心追逐老闆夢

  如果楊軍此前的失敗,是為自己的“無知”埋單,那麼後來他一系列的遭遇,簡直就是天意弄人。

  2006年,楊軍與第二任妻子結婚了,同時他的事業也有了起色。當時LED照明市場還剛剛起步,國家發佈了相關的節能政策,蘇州不少的大型社區和政府工程紛紛開始更換LED設備。楊軍的一個朋友正好是一個LED照明品牌在蘇州的代理。傍著這個朋友,楊軍搭上了這趟快車。

  按照分工,楊軍負責談訂單,朋友負責出貨,賺來的錢雙方分成。兩年時間,楊軍談成多筆生意,其中最大的一筆是承包了一個小區的LED照明工程,總造價100萬元。楊軍從中提成十幾萬元,除去“跑關係”花掉的幾萬元,他還淨賺10萬元,一下子成了別人眼中的“老闆”。

  一個飯局上,楊軍打聽到蘇州工業園區有一條新修的馬路需要LED燈,正在公開招標。於是他想盡辦法,聯繫到了該項目的一位工程隊長,開始了“情感聯絡”。通過請客吃飯、唱歌和按摩等方式,楊軍逐漸贏得了對方的好感。

  隨著交往越來越頻繁,只要是這位工程隊長的事兒,不論大小,楊軍都衝在最前面。一次酒後,楊軍送上了一個兩萬元的紅包,沒想到對方拒絕了,拍拍他的肩膀說:“我認你這個兄弟!放心,包在我身上。”

  楊軍一聽,就差給對方跪下了,比見了財神爺還激動。據他估算,整個工程大概需要400萬元,而純利潤則高達100萬元,這樣的好事怎麼就落在自己的頭上了呢?那時候,楊軍第一次感覺自己離成功是如此接近。

  本以為時來運轉,卻沒想到命運似乎總是想方設法地捉弄自己。招標前幾天,這位工程隊長因受賄被逮捕,判刑8年。楊軍傻眼了。“感覺從天上掉到了地上。”

  此後,楊軍的LED生意急轉直下,再也沒有起色。“後來越來越多的人進入這一行,很多人都比我有錢、有關係。”一兩年時間裡,楊軍一個項目都沒接到,只能靠打麻將來排解鬱悶,結果又逢賭必輸,幾乎輸沒了本錢。

  戲劇性的是,就在他幾近絕望的時候,又一個鹹魚翻身的機會出現在他眼前。

  有次無聊上網時,一則做電動車雨篷的招商廣告引起了楊軍的注意。他反覆琢磨,蘇州地勢平坦,又多雨,天晴的時候陽光又很強烈,再加上近年來電動車成了很多蘇州老百姓的代步工具,所以可以遮陽擋雨的電動車雨篷,應該擁有很大的市場潛力。

  於是,他向朋友們東拼西湊,借到了10萬元的加盟費和首筆貨款,成了蘇州第一家代理商。隨後,他租下了一間120平米的上下兩層商鋪,開始了緊鑼密鼓的裝修。

  楊軍再一次對未來充滿了希望。“這麼好的項目,不就相當於坐等數錢嗎?”誰知,命運又一次跟他開了一個玩笑。


他為何要“刺殺”前中國首富,娃哈哈總裁宗慶後


  門面都還沒有裝修好,電視新聞上就播出了電動車限高的政策。而楊軍的電動車雨篷,恰恰就在所限高度之上。一道突如其來的政策,不偏不倚地砸在楊軍頭上。他慌忙聯繫總部想要退貨,結果被拒。

  楊軍欲哭無淚。不但生意做不了,還背上了十幾萬元的債務。他再也沒有做生意的本錢了,再多的朋友也幫不了他,因為江湖規矩“救急不救窮”。

  生存太難?

  在朋友們看來,楊軍的命運就像一出黑色幽默劇。外人自然無法體會,楊軍內心深處那種難以言喻的悲涼。

  2010年,欠下一屁股外債的楊軍,無奈地跟第二任妻子離婚了。此後,他決定去找份工作養活自己。但沒想到,求職之路竟是如此艱辛,幾乎堵死了他在這個世界上僅有的生路。

  有一次,南京有家企業招聘採購助理,條件放得很寬,楊軍報了名。對方面試時,讓他先交300元錢的入職押金和體檢費,隨後杳無音訊。他等不及再次前去打聽時,對方早已換人,說沒收過他的錢。楊軍非常氣憤,“社會太險惡。”經過反覆糾纏,甚至威脅對方要報警,他這才要回了錢。

  對方看他閱歷不淺,談吐也不錯,竟然反過來邀他做業務經理,拉他入夥。“說白了,就是讓我反過來去騙求職者的錢。”他做了一個月便辭職了。原因是他心太軟,別人發現上當了,去找他退錢,他總是不忍心再繼續騙下去,常常退錢。

  “昧著良心賺的錢,我實在是受不了,心理壓力大。”他覺得每騙一個人,就像看著自己又被騙了一次。這種感覺太煎熬。

  採訪時,楊軍講述了很多辛酸的求職經歷,被騙、被拒和被拖等。他甚至開始詢問記者:“你們需要助理嗎?我可以幫你們記錄一下采訪過程,訂票提包什麼的都可以。”他不想放過任何一個機會,哪怕根本就不現實。

  本來,楊軍在寫給宗慶後的信中承諾過,不會因為此事接受任何一家媒體的採訪。但是如今又抱著媒體能給他帶來收入的想法,接受了採訪。萬般無奈的命運中,楊軍常常與自己想要成為的那種人相互矛盾。

  “有了錢,我可以是好兒子、好丈夫和好父親,但是現在沒有錢,我什麼都不是。”楊軍的這番話,有些偏執,但卻是他內心真實的無奈與掙扎——想扮演好自己人生的角色,可是無奈的遭遇讓他不得不放棄自己應盡的責任,甚至應有的尊嚴。

  這個蘇州男人,在他49歲這一年,一無所有且走投無路。於是,他突發奇想地用“刺殺”首富這樣一種匪夷所思的方式,來反抗自己的殘酷命運。他本不想傷害任何人,也不想轟轟烈烈,但一切事與願違,而且在與命運的抗爭中,他仍舊是一個悲哀的失敗者。

  臨別時,楊軍跟記者說,他有一個願望,想把自己的故事拍成電視劇,只是希望編劇能把結尾改一下,不要像自己現在這麼狼狽潦倒,而是有一個美好結局,“至少是一個勵志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