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投資的四個階段


股權投資的四個階段


股權投資分為幾個階段,第一個是初創階段,第二是成長階段,第三是屬於IPO的階段。每個階段的回報率也是不一樣的。

在種子期機構的成功率大概在5-10%。個人投資者的成功率就是千分之幾了,天使階段機構投資者有10-20%的成功率,VC的成功率大概是在20-30%的成功率,PE能做到50-70%。

股權投資的四個階段


股權投資分為四個階段,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募集,投資,管理,退出。

基金的募集

股權投資的四個階段


基金的募集,通常採用有限合夥企業的架構。為什麼採用有限合夥企業,因為有限合夥的企業只徵一次稅,就是在退出的時候個人投資者只交個人所得稅。如果是用有限責任公司,會涉及到兩層稅制,有限公司要交企業所得稅,在分紅的時候還要收個人所得稅,所以基本上都採用有限合夥的模式。有限合夥的模式同時要有一個基金管理人,基金管理人一般也會投一些資金到這個基金裡面,基金管理人再對這個基金進行管理。

目前基金主流募集的對象有:

第一個是個人投資者,個人投資者一般是上市公司的高管、富二代這些人。

第二個是機構投資者

,例如有些大機構、大的集團、財團,像萬科、碧桂園、海爾都有去投一些股權類的基金。

第三個是政府引導基金(又稱創業引導基金,是指由政府出資,並吸引有關地方政府、金融、投資機構和社會資本,不以營利為目的,以股權或債權等方式投資於創業風險投資機構或新設創業風險投資基金,以支持創業企業發展的專項資金。)政府引導基金有兩個點要注意。第一個,政府引導基金的要求會比較多。第二個,要求在當地投到一定比例的項目。例如若你在北京註冊拿了北京政府的錢,政府會要求你在北京的項目上投到一定的比例。如果在一些中西部地區,如果你要設一個互聯網的基金,在當地讓你投70%的話有時候是沒辦法投的,所以政府引導基金拿了有時候也是很麻煩的。

現在新的一個模式就是領投+眾籌。眾籌與傳統創投的一大創新之處在於它的領投人機制,意指少數對項目所在領域有相對豐富經驗的投資人指導帶領多名跟投人一同對企業進行投資,領投人不僅僅帶來資金,而且能帶來人脈、管理指導等很多寶貴經驗,在合投跟投的過程中投資人與優秀的領投人共享經驗。

股權投資的四個階段


關於資金的安全性,在基金備案合規的要求下,投資人的資金全部要放在第三方託管的賬戶。同時做有限合夥的基金每個投資人在工商局都能夠查到的。為什麼要託管,目的是讓出去的每一筆錢都有監控。銀行要求有合同或者其他文件,銀行要核實資金用途,這樣可以保證資金的安全。

每個基金都有管理公司,一般來講,管理公司現在都要求每年2%的管理費,同時這個管理費不是固定的,有些收3%、有些收1%,有些甚至不收。甚至有些家族基金他可以給你可以提40%的提成,但是不交管理費,這是根據各個基金去商議的。一般來講都是在2%左右的年度管理費。

投資的收益分配,目前主流的是投資人拿80%的收益,管理公司拿20%。分配稅期,基金的出資人就是這個LP先要把這個本金收回以後才能分配,同時有一個保底收益,一般基金的出資人會拿到8%-10%的回報回去然後再進行分配。一般的基金都不能做二次投資,只能說基金投出去以後回來的錢馬上要分配的。

資金的稅務目前是這樣的,在資金退出的時候分配的時候要交20%的個人所得稅,由基金直接代扣代繳。如果是企業的投資人,一般回到企業交所得稅就可以了,不用代扣代繳。

基金的投資

股權投資的四個階段


基金的投資,就像是“百裡挑一”。拿到100個項目,到立項階段就要過濾掉80%,只有20%能立項。立項以後20%又會過濾其中50%,剩下的50%能夠進入項目的盡職調查,調查以後進入到談判又會過濾50%。

一般100個項目才能投到1個項目,基本上很多基金都是這樣篩選項目的,只是各家基金的比例會不一樣。

【項目的判斷方法】:可以用一個老中醫的方法--“望聞問切”。

:看一個項目的時候首先要望,到這個企業去實地考察,瞭解團隊成員、財產狀況、經營現狀等其他情況。任何一個企業在實地考察後基本上就能夠有一個直觀的印象。

:要去拜訪客戶、拜訪同行,取得客戶對企業的一些客觀評價,再次判斷企業到底怎麼樣。

:便是經常提到的訪談,對這個企業高管也好、員工也好進行訪談,通過對方的口述瞭解到企業實際的經營狀況。

:結合上面的這些已經看到的,然後再根據公司提供的一些財務資料、銷售資料、生產資料,做出一個綜合的判斷。

【項目判斷的維度】:首先要找出的是項目的價值,判斷這個項目有沒有投資價值,這是首要的。如果這個項目連投資價值都沒有找到的話,就基本上可以停止了。第二是看機會,這個項目有價值,還得看有沒有機會。第三是找風險,很多人看這個項目說這個如何的好,但是沒有考慮到是否存在風險。第四個就是找問題,全面分析這個項目存在哪些問題,這些問題能不能解決,解決了以後能不能投資。

【項目的關鍵點】:首先是方向。做事情就像“南轅北轍”,方向不能錯。一開始方向錯了,即使很好的團隊都會失敗的。再者,有了好的方向要配備好的團隊,因為很多失敗的項目並不都是失敗在團隊上而不是失敗在方向上,很多都是這樣的。有了好的團隊要有好的產品,所有的不管你是商業模式類的項目還是產品類的項目,最終落實在產品跟服務一定是根本的。還有就是模式,有了好的產品一定要有好的模式銷出去。

A、方向的判斷:

第一,怎麼樣判斷好方向。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這個“工”是什麼,就是研究的“工”,對一個行業不瞭解怎麼找方向,所以一定要做好行業研究。行業研究這是一個基本功,做任何的投資,不管是做股票投資還是股權投資,還是地產基金,都要研究這個項目做一些行業研究。

第二,好的方向標準是什麼。

a、要有市場容量。如果一個行業,全國大概只有5個億、10個億的行業市場容量的話,再怎麼做,盡全力做到全國50%的市場也只有5個億的天花板,所以一個市場容量很重要。

b、產業鏈有沒有需求。這就是講的痛點,這個行業一定要有痛點。

c、競爭格局。如果一個項目方向是好的,競爭格局同時也要看清楚的。2014年出現了好幾個拼車的軟件,可以看出在當時拼車大方向是好的,方向沒有問題,但是會面臨一個巨大的競爭就是潛在競爭,類似滴滴。滴滴這麼大的用戶跟司機在手上,一定未來會有影響。結果今天去看,真的是跟想像一樣,所以大的競爭格局,不僅僅要看到直接競爭對手,一定要看到潛在競爭對手在哪裡。

d、外部的因素。因為一些政策的因素會影響整個行業,有可能讓一個行業突然見好,也有可能讓一個行業突然冷卻下來。類似今年在深圳眾籌炒房的一個公司,還有去年股票配製的一個公司,有些人投資這些公司是血本無歸的。因為去年股票配製的很多公司都是清盤的,因為這個政策一下就變了。另外眾籌炒房,國家對房地產還是很敏感的,所以他一下就叫停了,所以外部的因素也非常重要。

B、團隊的判斷:

好團隊的核心是優秀的創始人。創始人能力的要求第一個要有眼光、格局和產業抱負,如果這個創始人只是為了賺一點錢,這種項目要特別小心。第二是對人的駕馭能力,主要體現在其能夠識人、懂得用人。會通過一系列的方式來調動成員的積極性,讓其在能力範圍之內發揮最大的極限。一個優秀的創始人可以把看到各個成員本身存在的優勢和不足,揚其長避其短,使團隊凝聚在一起。帶隊能力也非常重要,因為很多項目他只有技術或者是市場能力強,但是他帶團隊不行的話,這種項目也是很容易失敗的,“人散財散”。第三是情商要高,因為經營任何一家公司的困難和痛苦,最終會集中到創始人手上,最終都是要創始人承擔責任的。還有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綜合去判斷這個創始人。

股權投資的四個階段


在投資的時候特別避開以下幾個人群。

a、創始人的股權平均型,“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情況非常多,比比皆是,這是一個公司在投資的時候非常重要的,創立的時候也是非常重要的,股權是非常關鍵的。

b、過於計較型。如果在談判的時候非常計較,每一個條款都跟你談得非常辛苦的項目要特別小心,後面打交道可能會非常困難的。這種人可能跟外面打交道也是非常計較的,比如跟他商業合作伙伴、跟他客戶等等。

c、拋頭露面型。越熱鬧的地方越要小心,這種天天創始人在外面拋頭露面也要小心。天天拋頭露面,除非他公司有人幫他做決策,他就是一個大PR這樣可以,否則的話這個人得特別小心,因為天天拋頭露面的話基本上就沒有時間去做經營、做決策。

d、漫天要價型。在做項目在融資的時候,千萬不要漫天要價,因為一旦漫天要價,很多的投資人馬上掉頭就走了。本是一個好項目,價格過高對方也不理你。

C、產品的判斷:

主要講一點,就是產品要有剛需。我們看到京東眾籌上這是2015年4月份的數據,大家發現眾籌比較多的達到上千萬級的都是一些剛需的產品。眾籌比較少的,會發現這些智能鼠標、智能音樂燈、智能跳繩等等,大家去買的時候,買這些產品智能與否其實是無所謂的,所以一定要去看產品有沒有剛需。

D、模式及價格:

現在都在講B2B,B2B看起來很熱鬧,其實很多B2B很難賺錢的。

好項目需要有好的價格。看到這個價格就知道,2010年煤炭的價格是1900多塊錢一噸,現在是600多塊錢一噸,如果在2010年投煤礦的話真是要了命,因為你買在高點上。買股票也是一樣的,投資也是一樣的。因為現在投資非常熱鬧,看起來很多項目估值上來是1個億、2個億,可能未來你會賠錢,因為你過三年四年的股票市場,二級市場可能又會下來,所以千萬別買在高點上,好的項目要有好的價格,再好的項目如果太貴的話,有時候你要考慮一下的。

投資有成長性的。有個項目2013年投資400萬估值是2000萬,2016年增發的價值都在20個億以上了,所以可以看出投資一定要有成長的公司,如果沒有成長的公司大家投資回報率會比較低的。

E、項目的判斷方法:

主要是要通過盡職調查,包括法律、人力資源、財務、行業分析、產品技術等綜合去判斷。

投資後管理

股權投資的四個階段


投後管理是整個股權投資體系中非常重要的環節,主要包括投後監管和提供增值服務兩部分。任何一個項目投資以後一定要去管理,不去管理的話項目最後有可能是會黃掉的。

管理分為兩部分,第一個是投資的增值服務

增值服務分為:

1、資源整合。首先把已經投的兄弟公司可以做資源整合。

2、人才引進。可以接受一些好的人。

3、商業模式的梳理。

4、還有融資上市。後面的融資也需要得到大家的支持。

第二是融資的管控和管理

管理非常重要,有些項目付出了非常慘重的教訓,所以現在2015年後面投資項目要求會比較嚴格,一是財務資料三表,二是銀行流水,第三是人力資源的材料。

投後管理的要點有

一是建立必要的管理模式。這一點非常重要,也關係到投後管理是否能夠正常進行以及風險監控目的能否實現。這一步是在投資人與被投資企業進行投資談判並在簽署投資協議的過程中完成的,投資人必須在正式投資協議中明確其相應管理權利。

二是提高管理意識並配備相應管理人員和管理架構。股權投資管理企業應該在企業內部設立專門的投後管理部門,並配備專業的投後管理人員,每一個投後管理人員有明確的工作範圍和職責,保證每一個被投資企業得到適當的投後管理。

同時,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投後管理人員應該對被投資企業提交的財務報表進行分析研究,實時發現被投資企業出現的任何問題並隨時要求被投資企業做出解釋以及相應解決和應對辦法;定期參加被投資企業的股東會、董事會。相應負責人對議案進行詳細研究論證,這是投資人參與並影響被投資企業的重要方式。須長期保持對被投資企業的關注和了解,以及對於被投資企業所處行業、市場、上下游企業等的準確分析和把握;以及不定期電話溝通或現場調研。

投資後退出

股權投資的四個階段


所謂退出是指股權投資機構或個人在其所投資的創業企業發展相對成熟後,將其持有的權益資本在市場上出售以收回投資並實現投資收益的過程。新三板掛牌、併購、IPO、股份回購、清算等是目前市場上幾種主要的股權投資的退出方式。

併購的時代已經來臨了,併購是未來主要的退出方式。80%會通過併購退出,併購相對比上市會容易一點,難度也要小一點,併購的速度會比較快。股份回購,在目標企業發展前景與預期變數較大的情況下,能夠快速收回資本,確保了投資機構已投入資本的安全性;清算是投資失敗時的無奈之舉,清算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損失擴大化。

  • 各種退出方式各有優缺點,具體方式的選擇還要根據市場情況、投資策略等進行決定。對於廣大投資者而言,最重要的還是關注團隊的整體實力、投資理念及投資項目,才能獲得最滿意的投資回報。(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