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談寫作》:什麼是“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寫作,文章如何寫

當我們是學生的時候,從小學到大學,都有一門課“國學”,現在稱之為“語文”課。

語文課中必包括作文一項,由老師命題,學生進行寫作。

學生寫文,交上去,老師批閱,然後再發下去,學生自己通過老師的批閱總結經驗,以便下次寫作文獲得進步。

這是學生時代的寫作,必要條件是老師給了命題,有時候直接給出題目進行寫作,圍繞一箇中心來闡述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季羨林談寫作》:什麼是“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寫作,文章如何寫

那時候作文大多寫出來是這樣的,要麼全篇故事,最後總結;要麼全篇想法,沒有觀點和總結;要麼全篇觀點,沒有思考之處;要麼使用許多歷史引用,可也不知這引用是否恰當,用則用了,也就不管了。

可惜的是,那時我們並沒有發現這些問題的存在,當發現時,依然落幕,後悔也是枉然。

這是學生時代寫作的問題,而如今寫作也有許多問題需要討論,季羨林先生在《季羨林談寫作》一書中有關於寫作詳盡的問題和答案。

問題有三,解法有三,且看問題一。

第一問:什麼是“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寫作


看到了“賠了夫人又折兵”這句話,我們會想到關於《三國演義》的歷史橋段,什麼諸葛亮三氣周瑜等等。

這句話一出,使得周瑜大吐血。當然這是《三國演義》上的橋段,我們看看就好了,順帶回想一下。

再往下分析這句話,“賠了夫人”為一賠,“又折兵”為二賠,這雙賠不僅僅是人,而是心中信念。

在寫作這這句話是這樣體現的:立章立節,東拼西湊,洋洋灑灑,神乎其神,實際上是一派胡言亂語,誰要想從裡面找捷徑,尋秘訣,誰就是天真到糊塗的程度,花了錢,上了當,“賠了夫人又折兵”。

《季羨林談寫作》:什麼是“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寫作,文章如何寫

捷徑:小路

這裡的“賠了夫人”體現在“立章立節,東拼西湊,洋洋灑灑,神乎其神”方面。立章立節在網絡小說方面尤為突出,網絡小說沒有炫彩的章節引人奪目,神乎其神,怎麼可以獲得注意力,當然,人為了閒暇時刻稍稍那麼舒服一點,尋求點沒有壓力的閱讀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東拼西湊在很多文章,尤其當下的自媒體文章可以找到很多不足之處(包括我的)。洋洋灑灑看似語言非常華麗,實則華而不實,只能看到文字表面的炫彩,可看不到文字背後的輝煌。而神乎其神又在諸多標題中顯而易見,不管怎樣,只要成功吸引讀者,那也是一種“真”本事。

“折了兵”體現在尋秘訣、找捷徑方面。人為了做成一件事,不管能做到還是做不到,第一個問題想到的是如何快速到達目標取得勝利,換取果實。可沒想的是這一路會有多關卡需要自己一步一步走過,有時還需要梯子翻牆,有時還需一種信念,這種信念會支撐到你走到最後。

秘訣這類東西一般都比較神秘,誰叫人本是天生的好奇動物,凡好奇之物,就算提心吊膽也勢必去了解一番,而後滔滔不絕說它個通宵,這便有了話題,有了話題可以獲得朋友們的關注以及期待,關注你說的話,期待你接下來要說的話。

而捷徑這條路好找而不好走,好找的是有一大部分人在前面給你宣傳此路有多麼好走,多麼順利,但沒有告訴你的是這條路需要你一個人走;不好走是因為你一個人走了,恰好給你宣傳的那部分不見了,你後悔了,想往回走,可一想,花了時間花了精力,倒不如試試,於是低頭往前走,走到最後發現什麼都沒有,除了你的背影、抱怨、悔恨,其他一起煙消雲散。

《季羨林談寫作》:什麼是“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寫作,文章如何寫

瞭解“賠了夫人又折兵”式的寫作,再為其尋找出路是比較明智的選擇,因為我們找到了問題的關鍵,恰好看到了問題,所以去找答案,相對還是比較容易的。

第二問:“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寫作出路:


寫作出路早在前面透露了一部分,第一,讓文字表達最原始的色彩,謂真實;其二,不要找訣竅和捷徑。

對於真實,季羨林先生是這樣說的:古代大家寫文章,都不掉以輕心,而是簡練揣摩、慘淡經營、句斟字酌、瞻前顧後,然後成篇,成為一件完美的藝術品。


不掉以輕心是為了寫作保持完整的邏輯順序,讓文字看起來有條理,不讓讀者迷惑於此;簡練揣摩讓文章變得簡潔而有力;慘淡經營為了讓文字接近真實,需要用心去經營,這個過程是慘淡的;句斟字酌是為了讓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段與段、章與章之間顯得緊湊起來;瞻前顧後又為開頭和結尾之處首尾相連,讓人讀完依然可以湧現許多想法;最後成篇,才得以放心交給讀者去審閱,這部分是最難的,因為文章只有一篇,讀者眾多,為了讓一篇文章適合大多數人,可以看出其“難”不下於一次小創業。

《季羨林談寫作》:什麼是“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寫作,文章如何寫

真實就是認真對待,隨後認真交付給讀者。

對訣竅和捷徑,魯迅和其他作家就曾說過,《作文秘訣》一類的書是絕對靠不住的。想要寫好文章,只能從多讀多念中來。

絕對靠不住五個字一把扼住了訣竅和捷徑的咽喉,讓尋找這部分出路的人無路可走,這也是為了大家不要上當,不要白白浪費精力、金錢和時間。

然而魯迅和其他作家對於這一類問題也給出了最真誠的答案。

請記住,要想寫好文章,只能從多讀多念中來。多讀聖賢書,多念又體現在把默讀轉為放聲念出來,默讀是一種無聲的感覺,放聲念是為了體驗到裡面的節奏和韻律。

《季羨林談寫作》:什麼是“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寫作,文章如何寫

多讀

針對“賠了夫人又折兵”式的寫作,最好的出路是真實,需要慘淡經營,需要句斟字酌,最後還需小心翼翼交給讀者,再者可以多讀多念。

記住,多讀多念不是花費時間,而是節省時間讓你不再尋找捷徑和訣竅。

第三問:從“慘淡經營”而來的好文章


文章出自作家,好文章出自慘淡經營。

元代劉壎的《隱居通議》卷十八講道:古人作文,俱有間架,有樞紐,有脈絡,有眼目。這實在是見道之言。這些間架、樞紐、脈絡、眼目是從哪裡來的呢?回答只有一個:從慘淡經營中來。


間架為文章的構架,樞紐是連接文章的關鍵所在,脈絡是表達清楚的關鍵,眼目是看懂的關鍵。

《季羨林談寫作》:什麼是“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寫作,文章如何寫

連接

當這些要素重組在一起時,好文浮出水面,水面之物人人可見,但又摸不到,還需好文從水面慢慢漂過來,漂過來的過程就是慘淡經營。

古代大作家寫文都有節奏,有韻律。可節奏和韻律本是詩歌的特徵。但在優秀的散文中也可找到。

季羨林先生說:節奏主要表現在間架上。好比譜樂譜,有一個主旋律,其他旋律則圍繞著這個主旋律而展開,最後的結果是:渾然一體,天衣無縫。讀好散文,真如聽好音樂,它的節奏和韻律長久縈繞停留在你的腦海中。


讀好文還需有滋有味,古人寫文自然注重韻味,與我們現在說到這篇文章有意味,味道又是口嚐出來,口嘗一下又叫“口味”,口味如何如何。

而在中國古代鍾嶸《詩品》中有“滋味”一詞,與“韻味”有點近似,而不完全一樣。印度古代文論中有rasa(梵文)一詞,原意也是“口味”,在文論中變為“情感”(Sentiment)。


在文章創作中要是注意到口味與情感,那這篇文章不會太差,因為口味是“慘淡經營”而來的,慘淡經營意味著我們在文章第二問提到的真實的寫法一樣,而情感就是讀出來獨有意味,也許大家都會說這篇文章讀起來味道不錯,但還有人會說,適合我的口味,適合我的口味就傳遞了一種自己獨有的感覺和意味。

比如優秀的散文會表現出:靈氣洋溢,清新俊逸,絕不幹癟,這就叫做“韻味”。一篇中又往往有警句出現,這就是劉壎所謂的“眼目”。

《季羨林談寫作》:什麼是“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寫作,文章如何寫


比如駱賓王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中的“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兩句話,連武則天本人讀到後都大受震動,認為駱賓王是一個人才。


往往一篇文章最驚豔的也許就那麼一兩句話,可往往也是這些話成為了世世代代誦讀的名句和交流的佳話。

且看且思:“賠了夫人又折兵”式的寫作,我們不僅要提防,而且還要慢慢改正,改過來最主要的條件就是“慘淡經營”,經營好一件事情需要極大的時間和精力投入,當然經營過程會非常慘淡,但慢慢浮出水面之後,這慘淡也就收穫一種幸福,這經營也就得心應手了。

真情流露,淳樸自然依然是我們在追求的寫作目標,為了使這個目標與自己越來越近,我們需要“慘淡經營”和“多讀多念”。

因為,我們從一開始上學起,就和閱讀產生了微妙的關係,並且這個微妙關係會伴你一生,不管你是閱讀書籍,還是文件,還是通知書,都在閱讀之中。

且珍惜:為了讓文字與你拉近距離,請珍惜讀過的每本書。

也請相信,我說的每句話都是錯的。

注: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侵權可以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