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三個角度剖析從眾心理,每一次被迫改變都是性格的缺失

有一天你看到同事穿了一件新的衣服,第二天另一個同事也穿了一模一樣新的衣服,第三天又有一個人穿了一樣的新衣服……後來整個公司除了你以外,每個人都穿上了相同的衣服,他們並沒有公開討論過這件事情,但是與眾不同的你是否也會想或者準備變得和他們一樣呢?

在如今這個社會,許多人都有從眾心理,這些人很容易受到外界人群行為的影響,然後在自己的知覺判斷能力上表現出貼合於公眾或者大多數人。

心理學:三個角度剖析從眾心理,每一次被迫改變都是性格的缺失

舉個例子,有一款很流行的包包,見同事很多人買了,自己不買,可能會讓同事覺得自己不合群,但是包又不是自己很喜歡的款式,可是最後還是買了。

又或者是一道網紅菜,許多朋友都去打卡曬朋友圈,而自己看到菜單的時候就知道不符合自己胃口,但是為了發朋友圈,還是硬著頭皮點了那道菜。

心理學:三個角度剖析從眾心理,每一次被迫改變都是性格的缺失

這種行為往往發生在我們身邊,而且也一定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心理學家阿希曾經做過一次從眾心理實驗,結果在測試人群中只有1/4的被試者沒有發生過從眾心理保持了他們的獨立性,可見從眾心理是一種很常見的心理現象。

近幾年在中國的娛樂節目當中,經常會有這樣一個節目片段:幾位已經事先安排好的工作人員和一位隨機的路人一起走在一條寬闊的馬路上,工作人員在一個固定的位置,將腿邁了過去,好像有一根無形的繩子被他們跨了過去,而當路人走到那個位置的時候,猶豫了一下,最後竟然也將腿垮了過去。

心理學:三個角度剖析從眾心理,每一次被迫改變都是性格的缺失

在事後的採訪時,被問到行人為什麼也要將腿跨一下再過去,行人的回答是看著前面幾個人都做了,所以自己也做了。這就是典型的從眾心理的表現。

這些表現都被稱為是從眾心理,也稱作羊群效應。

這種現象在傳播學裡所說的「沉默的螺旋」很像。人們在表達自己想法和觀點的時候,如果看到自己贊同的觀點受到廣泛歡迎,就會積極參與進來討論和表達支持,這類觀點越發大膽地發表和擴散;直到最後有好多人的觀點一致,開始影響其他人。

心理學:三個角度剖析從眾心理,每一次被迫改變都是性格的缺失

為什麼某些人的個人觀點或行為總是想和多數人一樣呢?是什麼造成了這樣的心理?

一、缺乏獨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現代大多數人的工作情況都是團體之間的合作,一項工作被分為許多個部分,再有許多個人,一點一點完成。

這樣就缺少了每個人對整件事情的獨立思考的能力的鍛鍊,以至於出現心理上的依賴群體。

對一些小事情,可能從眾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但如果這件事關乎到自己的生命安全,或者是觸及到了法律,那麼我們是否還會選擇從眾呢?

心理學:三個角度剖析從眾心理,每一次被迫改變都是性格的缺失

這就要看我們能否通過自己的大腦而看清這件事情的本質是好事是壞事,如果不能明辨是非,那麼大多數人的選擇就是從眾。

二、社會群體的壓力

也許在公司或者在學校的那些人沒有辦法影響你的選擇和想法,但是如果和你想法不一樣的人數更多呢,如果是一個國家的人,與你的思想不同呢,如果是全人類都和你的思想不同呢?無論自己的想法是多麼正確,在數量面前異類永遠是錯誤的。

心理學:三個角度剖析從眾心理,每一次被迫改變都是性格的缺失

而且能夠形成影響從眾心理的數量一定不是少數。那一個群體的思想和選擇是相同的,他們長期在你身邊傳播影響,迫於壓力,就只能選擇與他們統一。

處在現如今的社會,想要與眾不同,想要放鬆自己的天性……這些都是可以的,但是這樣做的結果就是被這個社會所唾棄,被這個群體所淘汰。

心理學:三個角度剖析從眾心理,每一次被迫改變都是性格的缺失

《烏合之眾》一書中說到:群體是缺乏主見的,群體中的個人失去了自己的意志,變得盲從、輕信,非常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和暗所以這個時候,有人站出來指導,就一定會有一堆人去追隨。

心理學:三個角度剖析從眾心理,每一次被迫改變都是性格的缺失

為了生存,為了未來,能有機會做真正的自己,只能被迫的改變自己。

三、缺乏抵禦非正式團體和外部不良影響的能力

從小我們被父母灌輸的就是要合群,要和同事同學做朋友,儘量不要與他們發生爭吵,以和為貴,吃虧是福。

這樣的觀點從小學一直伴隨到我們工作。

心理學:三個角度剖析從眾心理,每一次被迫改變都是性格的缺失

父母將從自己父母那裡傳承下來的三觀複製,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成為了唯一標準,而這些孩子就不能夠再有自己的三觀和標準。

3所以他們也就失去了抵禦不良影響的能力,一直秉著吃虧是福和和氣生財,處處替別人著想,委屈自己快樂他人。

心理學:三個角度剖析從眾心理,每一次被迫改變都是性格的缺失

最後會發現磨掉自己稜角的並不是社會和周圍的人們,而是自己。

那麼究竟怎樣我們才能夠不被個體或群體所幹擾、避免從眾心理呢?

心理學:三個角度剖析從眾心理,每一次被迫改變都是性格的缺失

避免從眾心理首先第一件要面對的就是如何做到理性的思考和判斷一件事情,舉個例子,當年日本核電站洩露的時候都說鹽的價格會飛昇,於是大批量的人購買家存儲,數日後謠言不攻自破。

所以說,避免從眾心理,首先需要具備一定的知識,在面臨一件事的時候,要冷靜的分析和判斷這件事物對自己而言的利弊,以及對錯。

其次就是要克出僥倖心理,不要想天上掉餡餅這種好事會落到自己頭上。要做到順其自然,只管做好自己的事,至於結果不是你能控制的,盡人事,聽天命。

心理學:三個角度剖析從眾心理,每一次被迫改變都是性格的缺失

不要害怕孤獨,不要怕和同事或者朋友之間產生矛盾。獨自一人的時候可以感受到不一樣的感受,讀讀書,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培養出獨立的人格,這樣遇到事情之後才不會慌亂。

遇到事情和麻煩的時候,要多想一想,我要怎麼辦?而不是別人都怎麼做的?

心理學:三個角度剖析從眾心理,每一次被迫改變都是性格的缺失

要學會討好自己,要學會盡量不去依靠群體的力量完成事情,畢竟生活是你一個人過的路,將來也是你一個人要走的,早一點做到依靠自己,而不依賴他人,就能早一點走出從眾心理的陰影。

結語

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要把自己逼入一個死角,一定要給自己留後路,沒走一段路,每經歷一份成長都要停下來,回頭看一看,反思一下自己發生的錯誤,多思考,多給自己心理一些暗示,暗示自己能夠做到這些事情,不要盲目的跟隨大溜。

最後一點就是不要怕出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做錯了事情就要改正在錯誤當中進行學習,爭取下一次遇到相同問題的時候,不要再出現錯誤。放心,地球人都會出錯。

心理學:三個角度剖析從眾心理,每一次被迫改變都是性格的缺失

陪伴你時間最長的只有你自己,所以你是要選擇成為你自己還是成為別人眼中的自己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