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9分《超脱》:尘世里的三境界

《超脱》,一部很奇怪的电影,观众给出的豆瓣

评分很高,而评论区里的问题也是很多。比如片中代课老师的祖父是不是他亲生父亲?救回来的女孩,到底有没有得病?孩子和老师们的学习和生活后来都变好了吗……


豆瓣8.9分《超脱》:尘世里的三境界


一个个问题纠缠着看完电影后的观众,在我们不断的思索中,品味着属于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这或许就是电影非传统叙事结构的魅力所在

影片用一个个闪回镜头,讲述了一个名代课老师,一个月的代课生活。片中记录下的故事支离破碎、无头无尾,又信息量很大。本文就从导演非传统叙事的角度,来分析我所感触到的三种超脱境界。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①与古典叙事相比非传统叙事的优势;自我超脱,重在改变心境,而无固定方法

在片中我们看到没有一个人不孤独,也没看到有一个人最终完美超脱,搞得我们也在这种沉闷的节奏里很是迷惑。在我看来关于灵魂救赎的话题,导演并不想给予任何方法,他只传播了某些思想。


豆瓣8.9分《超脱》:尘世里的三境界


对于没有答案的问题,当然采用非传统叙事结构,才最容易触动人心灵深处的思索,从而反省自我。古典叙述结构是指故事有明确的结局;情节的发展有始有终、符合逻辑;主人公一直突显在故事中。而非传统叙事结构,它是游离与经典之外的,或是令人困惑的一种叙事方法。

影片中亨利和祖父之间纠缠着亨利母亲去世的阴影,里面牵涉伦理道德问题;亨利救回来的失足少女住在了家里,因为属于没有血缘关系的私密相处,又加上年龄悬殊,他们之间是父爱还是情爱,这也让亨利又一次触动到对祖父样的困惑之中;片中的学校是一个差生聚集地,老师也因此被逼迫的疲惫不堪,把问题也带到了自己生活里。这些问题都千头万绪,很难说清。

在我看来,这种种的困惑,像一个包罗万象、充满谜团的社会缩影。而在困惑面前,每人都有不同的境遇,对应处理问题的不同方法,自然引起事情的结局千差万别。走出人生的困境,需要的不是具体方法,而是触动到灵魂里的感动,是一种由此而改变的心境。


豆瓣8.9分《超脱》:尘世里的三境界


②孩童时的不幸,亨利被困在“红色梦境”里,生活中满是祖父的影子

通过亨利断断续续的回忆,我们知道了他的父亲,在亨利很小时就离家出走,留下他和妈妈还有祖父一起生活。母亲也在他7岁时,选择了服药离开人世。这样的童年生活,无疑对亨利有很大的伤害。

因为母亲经常锁门躲避祖父,所以亨利一直预感祖父很早就和母亲有暧昧关系。母亲为了保护孩子,让亨利晚上要锁好门,或是防止祖父伤害,或是为了防止孩子看到不该看到的事情。

在这样环境里长大的亨利,他心中充满了困顿、迷茫和厌恶,所以每次回忆到母亲时,影片都是用红色的镜头来渲染。而且这种红色在电影中多次出现,红色在心理学上也意味着诱惑和压抑的心境


豆瓣8.9分《超脱》:尘世里的三境界


影片在叙事时特意安排失足少女,在亨利每次看完祖父后而相遇,把他们也安排在了红色的背景墙下,这种红色是童年里的一片阴影;同样的红色,也出现在他宽慰学生时,因为学生渴望温暖,亨利拥抱了女同学,被正好赶进来的女老师发现,质问他干什么时,他变得歇斯底里地咆哮,脑子里全是祖父和母亲红色的印记。由此我们看到亨利被困在了压抑的心境里,而无法自拔。

亨利的生活,一直是在入境困惑里,虽然他做了老师为学生答疑解惑,但是他自己也始终在寻求解脱。祖父和母亲的阴影,总纠缠着他的内心,如同衣服上沾满了花的香气,气味不散,衣服已成花朵一般;每每触碰到生活里点滴情境,就像手中捧起的清水,总有月影映照在手心,映射进心田。


豆瓣8.9分《超脱》:尘世里的三境界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因为叙事是不完整的,我们不知道亨利是如何度过了童年,成为一名擅长与问题少年沟通的老师,但从亨利不断浮现的“红色”回忆来看,这种困惑和迷茫一直困扰着他,他更需要一种解脱。

片中曾出现过一个少年,在红色的篮球馆里,他用锤子敲打小猫。老师问他为何这样做时,他说自己感觉内心被困住了一样。这个孩子选择了残害弱者来解脱,殊不知越陷越深,心理医生告诉他:若如此下去,他最终会丧失人类基本情感。而亨利选择做老师来救赎别人,也是救赎着自己。救赎赋予了他什么样的心境,最终他是否又能寻得解脱?

豆瓣8.9分《超脱》:尘世里的三境界

加缪曾说:真正的救赎,并不是厮杀后的胜利,而是能在苦难之中找到生的力量和心的安宁。

①救赎别人是自己的一种心理安慰

当亨利又一次来到养老院时,患海默症并且意识混乱的祖父说,亨利的妈妈今天来过了。祖父不断发问亨利,而且他多年来一直预感到了,亨利心中有事瞒着他,并质问亨利为何从小选择自我封闭?

亨利面对祖父的提问无言以对,他心中是困惑,还是怨恨?亨利对祖父说,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你记忆里的生活和我的不一样。

回家的路上,他再次遇到了那个女孩。这次他没有拒绝她,而是把她带回了家中,给她面包吃、还给她护理伤口,并留她住在家中,不再让她露宿街头。

我感觉每次女孩的出场,导演头特意安排在了,看望祖父回家的路上,这是给予了亨利选择救赎或者纵欲的机会。看到遭遇困境的女孩,亨利应该是也想到了自己的从前;在这个叙事结构里,我们看到亨利选择了救赎他人,从而获得心理的安慰,他不想像祖父那样做,而到老了活在内心的纠结里。


豆瓣8.9分《超脱》:尘世里的三境界


②救赎别人是自己的一种心灵解脱

留宿在亨利家中的女孩,没有受到任何侵害,他们虽然始终同居一室,但是分床而眠。女孩感觉亨利像个绅士一样的大好人,开始喜欢上他,并主动给他打扫卫生,还为他做饭。

过着单身生活的亨利,也引来学校女老师的好奇。就在俩人共聚晚餐时,面对女同事的对他私生活的提问:你不想过稳定的生活吗?亨利选择了沉默。

又是一个没有结果的叙事结构,片子插入了一幅城墙的漫画。因为童年的阴影,在爱情面前,亨利一直封闭着自我,或许在他看来情爱意味着不道德的罪恶。

面对青春靓丽的少女,亨利始终保持着理性的行为。我认为导演选择让这个女孩出现在亨利生活里,就是让亨利接受一种祖父过去曾经历过情欲考验。亨利选择没有任何私心、克制欲望,细心地照顾着女孩的生活,这给予了他一种心灵上的解脱。


豆瓣8.9分《超脱》:尘世里的三境界


③救赎别人是自己的一种人生升华

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

祖父在最后离开时,对亨利的母亲仍然念念不忘。他感觉自己伤害到了亨利的母亲,一直生活在自责里。

看到无法安心离去的祖父,亨利选择假装自己的母亲和祖父聊天。那一刻,我看到了亨利人生的一次超脱,他替母亲说出了原谅祖父的话,祖父最后安然地离开了人间。

人因为欲望,让自己步履变得沉重,在即将终老时才会把欲望都卸掉,于是忏悔生命的真谛,而此时又是多么的苍白无力,一切对错过失又有什么意义?亨利用一份博爱和宽容,化解了母亲和祖父间的纠缠。

在救赎别人的同时,也在感动着自己的灵魂,在一起彼此救赎。他把这种无私的救赎心理,变成了自己的思想。祖父去世后,他把女孩送进了监护所,他不想因为拯救一个失足少女,就和她产生情感瓜葛。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亨利一直走在

出境解脱的路上。


豆瓣8.9分《超脱》:尘世里的三境界


来如春雨,去似微尘

入境困惑与心灵解脱,一直伴随着亨利的生活。而最终他迎来了一批青春期里表现很差的学生,再加上祖父的离去,和与失足少女的相遇。这一切都让亨利的生命里,有了新的体验,也注定令他解脱的更加透彻。

他也始终思考着,如何救赎与被救赎?

①要脱离思想困境里苦海,需要的是引导

在片头的叙述中,我们就看到亨利说,小时候一直是自己在煎熬,他缺少正确的引导。而且他还说,应该先设置一个强制条件,在人们打算做父母的前先进行培训。

许多孩子正是接受了父母错误的影响,才越来越迷茫。就比如片中那爱拍照的女生,她喜欢的颜色只有黑白色,缺少了彩色的世界,内心也是荒凉的。她遭到父亲的严厉训斥,不让她继续做这类事情。

而女生把自己的拍的照片,展示给亨利看时,他却看到了另外的风景。他赞许了女生的创意,引导她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做代课老师的亨利,其实并不注重实质上的文化教育课,他只是在引导问题少年们的思想。给他们封闭起来的世界里,透进一丝光亮。这也算是影片告诉我们救赎的一种思路。


豆瓣8.9分《超脱》:尘世里的三境界


②建立自己完整的意识,防止困惑侵入我们的思想

奥里利厄斯曾说:人不应当害怕死亡,他所应害怕的是未曾真正地生活。

面对这一群无所事事,不知努力的学生,亨利第一节课让他们自由写作,写出假设的葬礼:让他们假设自己死后的事情会是什么样子,自己父母和朋友又会如何评价自己。

亨利用死亡的话题,直击学生们的心灵,让他们反思自己颓废的生活;教他们建立自己是思想意识,防止苦闷和无聊侵入自己的思想。就在代课期满要结束时,孩子们都喜欢上了这个老师,他有其他老师不一样的思想,他懂走进学生们的内心里,而不是高高在上做着批评与指责。

虽然片中对各种叙述出来的故事没有给予结果,但是此时也让我们看到了结果,因为大家都在尝试改变。亨利也像春天里的细雨一般,悄悄滋养了孩子们的心灵。美好的种子开始发芽生长时,他又化作一粒轻微的尘埃,悄悄的离去,飞向下一个需要滋养的地方,这看似一种出境超脱


豆瓣8.9分《超脱》:尘世里的三境界


③生活就是走出困境又入困境的循环,我们一直走在自我超脱的路上

在与同学们快要分别的时候,学校里正好举办了一个聚会活动。那个喜欢拍照的女生,做了好多蛋糕与大家分享。别的蛋糕都是一个笑脸,唯独女生留给自己的蛋糕是一个哭泣的表情。

亨利告诉女生,他知道她正经历着困苦,但这种经历不会一直持续下去,他鼓励她再坚强一些。女孩打断了亨利的劝解,而在随后吃下了留给自己有毒的蛋糕。

我们原以为孩子们喜欢上了这个老师,而且他们又有了新的固定老师,一切在变好。结果那个女生在亨利面前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自暴自弃的青年,走向了不归路。


豆瓣8.9分《超脱》:尘世里的三境界


影片的最后,亨利独自坐在荒废了的教室里,念着爱伦.坡《厄舍府的崩塌》的诗句:我望着宅邸周围稀疏的景物,周围荒芜,衰败的树遍体透着白色,我的灵魂失语了,我的心在冷却,下沉,显出疲软的病态。这首诗的主题是说在隔绝的极端生活环境中,死亡是一种"解脱"。我认为影片在最后也是警示我们远离封闭、隔绝的环境,不要轻言放弃。

生活在继续,而困惑也会随着生命的延续而不断出现。死亡的解脱容易,而活的快乐、获得超脱需要不断努力。所谓的超脱,也是在走出一个困境后又入另一个困境里的挣扎。我们唯有坚强,不断地去努力,这或许就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意义。


豆瓣8.9分《超脱》:尘世里的三境界


结语

这部电影的导演是英国人托尼.凯耶,他擅长拍摄纪录片,多是记录一些人生中的灰色地带。在这部作品所包含的许多断层叙事里,每一句话都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暗示着生活里一段迷茫,也让人思索着影片中未给出的答案。

主人公亨利本来也有持久的困惑,这种迷茫随影随风、无时无刻不在缠绕着他。而他通过自己对别人的救赎,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让自己思想体验到了新的认识。在化作春雨细细润物时,他又甘愿做一粒尘埃,来去匆匆不留私情,这或许就是奔向不断往复超脱的一种境界。而人只要生命不停息,就不要让自己的厄舍府轻易崩塌。

正如巴尔扎克所言:拼一切代价,去奔你的前程。

能历练过尘世里的三境界,我们的生活虽然平凡,但人生将注定超脱,而变得精彩洒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