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湖“鉅艦”破浪前行——走進企業復工復產第一線

鹽湖“鉅艦”破浪前行——走進企業復工復產第一線

作業中的採鹽船。本報記者 羅連軍 攝

三月的春風,吹拂著察爾汗鹽湖上的“鉅艦”,破浪前行……

這艘“鉅艦”——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在這個不尋常的春天裡,展現出了國有大企業“快速高效、嚴謹細緻、深入紮實”的過硬作風,在1.6萬名鹽湖人共同努力下,依然保持著蓬勃的生機。

54歲的王成金有著近二十年的工作經驗,作為9號水採船的老船長,王成金熟悉這艘船上的每一處構造。早上九點半,王成金開始了新一天的工作,他走進船艙下面,細細地檢查一番,確定無誤後,再走進駕駛室內,和一同值班的同事寒暄了兩三句後,坐在電腦操控屏幕前專心緊盯著每一組數據和進程。

王成金說:“今年情況很特殊,有些同事無法及時到崗,所以在崗的人需要幫忙頂崗,比往年要辛苦一些,我們船上共有五個人,一班次是24小時,白天輪流打礦,晚上巡查值班,所以船裡每天都要消毒清潔,吃喝也都互相間隔起來。”

從年前到現在,王成金負責的水採船在疫情期間都處於正常工作運行,輸礦量每天可達3500噸。鹽湖共有30塊鹽田,面積150平方公里,30套水採船系統根據具體情況各自劃地進行輪採,目前共有28套水採船系統和近100名水採船員工堅守在採收崗位上,礦量每日可達到10000噸以上,比以往多出了5000多噸。

據瞭解,截止目前鹽湖冬季生產鉀肥83萬噸,比去年多出14萬噸;生產碳酸鋰1495噸,比去年多出240噸;天然氣達到90%的負荷狀態。

“我們是2014年開啟冬季生產模式,第一年產量只有12萬噸,在這6年內,雖然每年都在不斷增加產量,但是今年面臨的情況是特殊的,在取得新成績的背後,既體現了堅守在一線生產的鹽湖人快速高效和嚴謹細緻的工作作風,還有鹽湖立足在新時代、新起點謀求新發展的具體實踐。” 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王石軍說道。

在這個特殊時期裡,鹽湖不僅創造了近60年的最高產量,提高了產能效益,還根據“人、機、料、法、環”五要素,不斷拓展和加強前行的驅動力。

2018年起,鹽湖各個車間開始實行勞動競賽掛鉤績效考核,主要目的是在提高員工工作積極性的同時,激發全公司技術人員和職工的創新力,能夠將一些新想法用到工作中,其中喬猛便是其中的一員,長期從事車間檢修工作的他通過觀看軍事頻道關於潛艇修補的節目激發了靈感,琢磨出了一套礦漿管道快速補救法。

像這樣的小發明和小創新在鹽湖一線車間裡數不勝數,尤其在加工生產車間,這裡主要將採收車間的原礦材料進行提取加工。“為了鼓勵員工和提升員工素養,我們會積極推薦優秀員工,去年我們車間共有25項創新成果,並且‘螞蟻鉀園’的創新項目還獲得了青海一等獎和國家二等獎的殊榮。”加工車間副主任霍永星如今對“車間文化”可謂是自信滿滿。

加工車間有新舊兩個車間,擁有國內最大生產裝置,正常水平下可達到日產一萬噸。這是一個365天一直運轉的車間,疫情期間,車間到崗261人,其中大多維修人員已經持續工作20天,如此高強度的工作,都是為了能夠保持產量及設備的穩定性。“設備是基礎,目前我們引進了先進的設備管理體系,從以前的遇到問題再解決問題,變成了現在的預防性維修,以保養為主,觀念已然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負責加工車間設備管理的趙紅兵說道。

走進加工車間,機器的轟鳴聲源源不斷,趙紅兵指著主控室說:“我們這裡只需要四個人輪流值班,一般他們就是對外面這些機器的數值進行監控和調節,以前的老車間一般需要20人左右負責各項工作,而新車間是具備了自動化較高的生產線,只需要6到8人負責就行,目前我們新舊車間都在投入生產當中。”

在全國上下防控疫情的關鍵時刻,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共籌集人民幣800萬元向青海省和湖北省疫區捐贈,還向全省各個地區及浙江省溫州市多批次捐贈了次氯酸鈉溶液500噸,積極幫助全省和湖北人民抗擊疫情。此次捐贈,充分體現了鹽湖人的奉獻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