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寶寶說話,父母有3個“禁區”不要碰,以免孩子開口比別人晚

寶寶開始學說話了,父母們都期待著寶寶能甜甜的叫出爸爸媽媽。可為什麼有的寶寶開口比別人晚,那也許是因為父母碰到了這三個“禁區”。


教寶寶說話,父母有3個“禁區”不要碰,以免孩子開口比別人晚


一.父母3個“禁區”不能碰

1. 和寶寶的溝通少

有的父母平時過於注重自己的工作,同時又覺得自己的寶寶年齡還小,不知道怎麼說話,於是很少和自己的寶寶進行溝通。

這個時候寶寶沒有外在的語言環境,他缺少一個可以模仿的對象。


教寶寶說話,父母有3個“禁區”不要碰,以免孩子開口比別人晚


因為寶寶最先開始說話的時候,就是在觀察家長的嘴巴的運動,然後不斷的練習,才會發出媽媽這樣的音。

和寶寶溝通少的家長,自然也沒有為寶寶語言的學習建立良好的環境。


教寶寶說話,父母有3個“禁區”不要碰,以免孩子開口比別人晚


2. 打擊寶寶想要表達的積極性

當寶寶開始想要說話,他就會變得和小鳥一樣嘰嘰喳喳,甚至和籠子的蟈蟈一樣聒噪一整天。但是由於他們語言發展能力的和口腔的發展還不完善,所以他們說不出正確的語音,甚至還會因為說話很急,而出現結巴的情況。

於是有的家長就會很著急,自己的孩子怎麼說話說不清楚,怎麼結巴,以後會不會有什麼毛病。於是他們板起面孔,成為了最嚴厲的而老師開始一個字一個字的糾正孩子的發音,糾正孩子的表達。


教寶寶說話,父母有3個“禁區”不要碰,以免孩子開口比別人晚


孩子們有想要說話的表達慾望,對說話這件事情充滿了興趣,如果家長太注重結果,使幼兒失去語言的興趣,那麼孩子就會慢慢的沉默下來。


教寶寶說話,父母有3個“禁區”不要碰,以免孩子開口比別人晚


3. 對寶寶的消極暗示

寶寶學說話就像春天裡的花一樣,有的花先開,有的花後開。莫要在迎春開放的時候焦慮玉蘭花為什麼不開放。


教寶寶說話,父母有3個“禁區”不要碰,以免孩子開口比別人晚


家長的焦急無疑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消極的暗示,我和其他的小朋友不一樣,我不會說話。有的家孩子甚至當著孩子的面將這種焦慮表現出來,有的甚至懷疑孩子是不是發育有問題要上醫院去看一看。

這一些列的行動都無疑在給孩子增加壓力。這種壓力讓孩子變得沉默不語。


教寶寶說話,父母有3個“禁區”不要碰,以免孩子開口比別人晚


二.家長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

1. 和孩子多說話

沒事就和孩子說說話,也許孩子並不懂得其中的意思,但是創建語言環境是王道。家長在和孩子說話的時候,聲音要清晰,說話的語速可以緩慢一點。因為在家長說話的時候,孩子其實都在觀察家長嘴的變化。

家長和孩子說話的時候句子要簡單,同時也要耐心的多重複幾遍,給孩子提供更多學習的機會。在平時的時候,也可以從身邊的事物名稱開始,以實物引導。


教寶寶說話,父母有3個“禁區”不要碰,以免孩子開口比別人晚


2. 多和寶寶做遊戲,在遊戲中學習模仿家長的語言

寶寶的說話最開始的時候是自言自語,只是簡單的模仿家長的們的語言。為了增加寶寶語言的學習,家長可以多和孩子做遊戲,比如在特定的情景中學習詞彙的使用。

在遊戲中,寶寶的興趣很高,參與的積極性也高,所以不會出現被打積極性的問題。反而寶寶會因為學會了新的詞彙而感到高興,獲得滿足。


教寶寶說話,父母有3個“禁區”不要碰,以免孩子開口比別人晚


3. 尊重寶寶的發言,鼓勵寶寶說話

很多時候寶寶有想要表達自己的願望,這個時候,家長要多多鼓勵孩子主動的說話。不要對寶寶有消極的暗示。寶寶說話比較急,比較磕巴的,我們家長耐心的等待一下,這樣子就會好很多。

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開口甜甜的叫爸媽,因此,請記住教寶寶說話,父母有3個“禁區”不能碰,以免孩子開口比別人晚。


教寶寶說話,父母有3個“禁區”不要碰,以免孩子開口比別人晚

倩倩建議爸爸媽媽可以準備一本《寶寶語言啟蒙繪本》(共6冊),書中色彩鮮豔,人物造型可愛,會很好的引起寶寶的閱讀興趣,書中內容非常的貼近生活以及寶寶感興趣的內容,利於寶寶的學習理解。

另外還有一套《陪你長大》30冊的啟蒙繪本,分為語言啟蒙、科學啟蒙、藝術啟蒙、健康、社會5個部分,將早教和繪本故事結合在了一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