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医院为何取消了“门诊注射输液”这项方便百姓快捷有效的治疗?

走向无极


就怕的就是为了一个出发点一刀切的,取消门诊输液,小病也得住院,真正得了大病的人没床位。有些医院还算可以的,门诊不能输液,把你转到急诊,不能转急诊的那就完蛋了,只能住院。


魔魔就是我


门诊由于方便,输液效果好、见效快,以前受到不少老百姓的青睐,成为看病治疗的首选方式。但是,输液中含有不溶性微粒,进入血液后,会随血液传送至全身,有可能堵塞毛细血管,还可导致患者产生耐药性,最终无药可用。

有数据显示,每个中国人1年里挂8个吊瓶,远高于国际上人均2.5—3.3瓶的水平。全面停止输液政策实行,可以控制居高不下的输液量,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减少输液过程中的过敏反应。取消门诊输液 正是出于用药安全的考虑。

同时门诊停止输液与目前国家大力推动的分级诊疗政策相辅相成推动实施的。斩断滥用输液的经济利益 改革迫在眉睫 , 让健康回归健康,医疗回归医疗。


泌尿男科医生罗松涛


病人觉得输液方便快捷了,但潜在的风险和毒性却选择性的忽视,出了医疗风险好像都归结于医生,但是输液越多,即使身体没有出现不适的反应,各种药物和输液含有的微颗粒对身体造成的长期不良影响,是绝对不可忽略的问题,取消门诊输液是为了大众更长远的身体健康着想而做出的选择


灵兰青主


第一,疾病治疗原则是不吃药能自愈的尽量不吃药,吃药能好的不肌注,能肌注的不静点。由于一些医疗机构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过度用药,超规格用药,导致很多的治病微生物产生了耐药性,导致所谓超级细菌出现的风险增加。而药物研究永远跟不上治病微生物的发现和变异,抗生素的滥用已经逐渐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大量耐药微生物出现最终将导致人类无药可用,早在十年前,国家就要求抗生素要从基础药物用起,分级用药。由于医疗机构追求利益,民众没有正确的医疗意识,以为疾病好的越快越有利,加重了抗生素滥用现象。已经到了不规范不行的地步,这几年一直在探讨门诊以下医疗机构禁止输液的制度规定,但我所知目前并未全面开展。

第二,越级应用抗生素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给群众带来医术高超假象,给行医单位带来巨大经济利益,影响了遵章守纪正规医疗机构的发展,扰乱了医疗市场的健康发展,给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带来巨大潜在危害。经济利益致使这种行为屡禁不止,难以规范。

第三,你所说的应该是门诊规格以下的医疗机构将取消静脉输液的权限,由于门诊以下医疗机构一般开展诊疗科目单子,卫生专业人员技能不全面,应急抢救设备不多,导致出现很多因过敏,输液反应造成的人员死亡和伤害事件,给群众造成就医风险。

在一些发达国家很早就实行了类似分级诊疗的分级用药管理制度,我国尽几年也正在逐步实行,相信随着医疗市场的结构逐步合理,功能逐步完善,这一管理方式会完全落地实行。


相逢一笑666


门诊输液太危险了(至于原因,枕头厚的书,自己翻吧),虽然方便,却不可取,在病房住院输液,24小时有医生护士监护,有问题也可以得到及时处理,这对医患双方都是一种负责。




就是个医生


这项措施主要还是从患者生命安全方面考虑的:

热源反应:急性热源反应,有输液I0一20分即可出现。严重者寒战、发冷、面目青紫、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甚至休克。一般在医院发生,好抢救;而慢性发作,有时2小时后,输完液回家了,出事了,无法抢救,谁之责?

所以医院方便群众,首先要以病人安全出发。


内科医生樹韜


现在抗疫期间取消了急诊输液是为了安全,防止潜伏患者留下污染源。过了这段时间还是要恢复的。有些病输液绝对是救人的,比如脱水,休克,呕血,胃肠炎呕吐腹泻,高颅压呕吐,持续癫痫,有些细菌性炎症。西医输液还是救了一大批病人的,得肯定它的优点。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都不能过分。要全面评价之!


谁活着谁就能看见


门诊取消输液也只是大医院(三甲),主要目的是分流病人,让病人去社区医院或者=甲以下医院去治疗!(输液)!输液时间长,占用医务人员的时间又长,又需要随时观察病人!但是技术上又没多大难度!所以干脆把这项工作交给下级医院去做!


你是我的世界很开心


门诊输液能看见的是治好了肝把胃伤了,治好了感冒把肺伤了,治好了肺把肾给伤了,象这样的副作用在很长一段时间才会表现出来。门诊输液就是一个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战术。全球医疗界已形成共识,是一个不能推广滥用的技术。



减少输液,大部分可以吃药的。减少抗生素使用。还有个是输液,特别是抗生素,有些有迟发过敏反应,门诊皮试好的,输液也好的,回家出现过敏反应,住院输液安全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