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该如何和孩子交流?如何正确引导孩子?

寂寞的写作人


随着孩子的长大,如何和孩子交流,怎么交流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是多数家长头疼的事情。你和孩子脸红脖子粗的争执半天,他一句话也没有听进去,转身就走,留给你一个他的大背影。

那么如何才能正确的和孩子交流,让亲子关系更加亲密呢?可以尝试以下几点。

1.不要总认为你是大人,孩子就必须听你的,无条件服从,没有说“不”的权力。比如,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跟风似的,谁家长报了什么兴趣班、补课班,自家娃也得必须报。不管孩子的愿不愿意,你都得上,不能说”不去“。我是大人,我的话你就得无条件服从。

2.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平等对待。家中大小事情的决定,可以试着让孩子参与其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尊重孩子。平时做完作业,孩子想要做什么,自己安排。不要总抓着孩子,放在自己眼中,才是放心的。

3.当和孩子发生冲突,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冷静下来再和孩子探讨问题。冲动是魔鬼,这话也适合和孩子沟通中。网上时常会爆出一些亲子之间,发生的悲剧案件,多数都是情绪失控造成的。避免发生这些悲剧,学着控制好情绪。



4.说话的语气,不要过于命令化,让孩子觉得你就是对他发号施令。心里出现了反作用,交流只会适得其反。 比如,”时间都过了多久了,你怎么还没有去写作业。听到了没有,快点去,还要我说几遍?” ”妈妈你总这样说,我不想听你的。你能不能别这样说了,我已经知道要写作业了。“这是儿子对妈妈说的。 ”你已经超过写作业时间了,儿子。"爸爸提醒儿子的话。 "爸爸,好的,我知道了,谢谢你的提醒,我去写作业了。“

同样都是孩子交流,孩子为什么只听爸爸的,不听妈妈的? 想过为什么会这样子吗?问题出在孩子身上,还是自己身上。估计不用说也猜到了。而是说话的方式和语气不对,令孩子心生厌。



育儿的过程,也是自己学习的过程,跟着孩子成长,时常反思自己。找到适合的,有利于和自家孩子相处的育儿方法,才是作为父母最重要的事情。借鉴他人的育儿方法,而不是一味的生搬硬套用的自家娃身上。


遇见向暖的记录馆


交流要改变双方的角色,不是与父母和子女的角色进行交流,而是双方与朋友间的角色开始交流。平时与孩子相处,可以轻松一些,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说教。我举个例子,孩子上一年级时,一天中午,我回家就听到婆婆和女儿在争吵,女儿说笔是她捡到的,她就可以留下,婆婆不同意她留下,说以后会让她变坏 。让我评理。

我去看了一眼那支笔,因为我经常到文具店买办公用品,知道那笔价格不便宜,我没给孩子买,她自己也不会买。

我就拿出笔对女儿说,这笔真漂亮,你是怎么得到它呢?女儿讲述了她捡到笔的经过。我就给她讲,如果你把自己喜欢的东西丢了,这时你会怎么样?(肯定很难过),你希望捡到你东西的人归还吗?(希望)同样别人丢了心爱的钢笔,也希望你归还。你觉得呢?下午集队女儿就把笔交给了失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自己去实践,通过她自己的经历认识世界,在她遇到困惑时,偶尔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沙漠里的胡杨树


我女儿两岁多,一般出门的话,我都提前跟她说妈妈带你出去玩,但是要听话,一定牵妈妈的手,买东西我会先说妈妈不同意买的就不能买哟,买一样吃的,就不能买第二样了,以前没这样跟她说她出门都是要买什么就必须得买,现在这样讲,听话很多了!

也不能什么都不许不许,这样孩子会更叛逆


彩虹糖有豆豆儿


家长要时时与孩子保持沟通流畅!

所以做为家长,必须在沟通问题上引起足够认识,要和孩子多沟通交流。

和孩子沟通是有技巧的,第一条是学会倾听,要让他充分表达,当发现他的言行有问题要记下,然后和他讨论式交流,不可发号施令,要让他理解与深刻认识。学会与孩子交流。如果孩子不爱主动交流,就需要家长找到孩子感兴趣话题先开头,让他打开话匣子,然后巧妙引导到你想表达的话题,最好在他兴趣正浓时去引导话题。让他逐渐接受你的引导。

要和老师保持时时沟通。孩子一旦上学,孩子在校的时间甚至比在家时间还长,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老师比家长更了解孩子。从老师因材施教方面去引导培养孩子。

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做家长的,不仅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从小就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关心他人,培养孩子乐观开朗的性格。

多带孩子出去走走,既开阔眼界,又心情愉悦。等孩子稍微大些,

多与孩子交流,放下身段与孩子成为好朋友,让孩子信任你,有什么话都愿意和你说。

到了青春期,要做一位聆听者,给孩子空间。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尽可能的多陪伴孩子,关心孩子,发现有什么问题,千万不能一味地打骂或者训斥孩子,要多鼓励,多交流,找出问题根结,正确引导,帮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作为家长,我们平时要更多的用心去观察,去了解孩子心理的变化。

遇到孩子不愿意说的事情,最好不要逼问,让孩子产生反感。

其实可以采用别的办法迂回了解发生了什么情况,可以给孩子留个纸条,或者是你跟孩子说说你在孩子那个年龄遇到的难题,也许会打开孩子话匣子,孩子就会告诉你发生了什么事情。





卿卿儿童教育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是樱桃小五月妈妈,分享下我的心得吧,家长和孩子的正确交流,我觉得可以这样做:

1:家长对于孩子的错误要就事论事

每个孩子都会犯错误,那么作为家长更多的时候和孩子的交流,对于错误轻则指责,重则会延续出孩子的其它错误,会把孩子一系列的否定掉,这样做对于孩子的发展非常的不利。

其实父母在面对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一定要就事论事,不要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2:尊重孩子,不要摆大人的架子

有些家长和孩子交流,总是觉得自己是大人,所以总爱给孩子讲大道理,觉得自己都是对的,孩子就要照着去做,其实这样做只能让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沟通。

更好的方式是要尊重孩子,给孩子发言选择的机会,让他们也能变得有主见,有独立判断的能力,彼此尊重,和孩子成为朋友,这才是亲子沟通的最好方式。

3:给孩子空间

孩子对于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想去探索,不过很多父母面对孩子的一些行为,都会说不,其实这样做不太适合,在安全的情况下,要给孩子空间,让他们有自我的探索感知,这样更愿意和父母沟通其中的感受,父母对于一些教育可以在这个潜移默化中来解决。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眼中的宝贝儿,那么和孩子的沟通,也要做到平等,学会倾听孩子,给孩子空间和自主的机会,要尊重孩子,这样才能更好的交流,和孩子成为朋友。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心得,希望可以帮助到你谢谢🙏!





樱桃小五月


如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感到压力非常大。其实家长只要科学的管理好孩子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孩子在家长的引导过程中,将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家长更应该充分的理解孩子,对于一些孩子做出的事情,要给予孩子尊重,这样孩子才会听出家长的建议,能够让孩子在家长的引导过程中,将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对于一些孩子做出的事情要给予尊重。每个人都是有上进心的,孩子也是想要有更好的成绩以及做到更好的效果,在学习方面要看大量有益的课外书,并不是要一味的进行学习,给予孩子最具体的学习帮助,也能够更好得教育好孩子,为了能够让孩子不会与家长做对,当孩子犯了错时,家长必须要心平气和的教育孩子,告诉孩子的错误在哪里,也应该就事论事,千万不能够发脾气,只有家长正确的引导孩子,孩子也能够将犯过的错误及时的改正,才能够正确的成长起来。我认为只有这样才是最好的方法。



郑漂D南阳老乡


在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大多都是温暖、善良、有爱的。然而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必然有平等、尊重的亲子交流。

一、每个孩子都有想要和人交流的需求

交流是每个人的需要。人的情绪都是由人与人的交流而来。

在7岁之前,孩子最信任的人就是父母。所以与父母交流,分享生活是孩子的本性。

家长要和孩子充分、平等地进行交流,从而让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二、我们应该如何和孩子交流

既然在与孩子的交流中,家长的回应如此重要。那么家长如何和孩子交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呢?

1、最重要的两个字——真诚

成年人在年复一年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学会了“带上面具”,但是孩子比成年人更敏感,更能感受到你的情绪。

孩子从对话中感觉到你的不耐烦,孩子就不愿意再和你分享了。但是孩子一旦感觉到爸爸妈妈在认真听我讲话,他便会愈加想要表达。

孩子可能在你正在忙时跑过来和你说话,不过你这时只要蹲下来,轻轻在他耳边说一句:“宝贝,妈妈现在正在工作,等我忙完来找你,你再和我说,怎么样?”

孩子从你蹲下来的动作里感受到了平等和尊重,从你轻柔的语气中感受到了真诚和期望,自然愿意和你交流,分享生活和朋友。

2、以理服“孩”,正面管教

对于孩子错误的行为,作为家长必须要指出,不过要以理服“孩”,认真的解释背后的原因。

《正面管教》中说到: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长和孩子平静和善讨论问题的背后,不仅能帮助孩子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合理,也进行了一次深度的亲子交流。孩子更信任家长,家长更了解孩子。

3、批评孩子时请给孩子留点面子,却勿咄咄逼“孩”

孩子其实比你想象中的更爱面子。

就拿孩子生病这件事情举例,如果孩子生病是因为前些天孩子未及时穿衣服导致的,那么孩子那时的行为就是错误的。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带来了不良的后果时,其实他是羞愧的,难过的。如果这时你再当面指责孩子,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都会陷入更难过的境地。

心理学博士艾丽卡·雷斯切尔曾说:“行为是行为,孩子是孩子。”

意思是对待孩子所作的行为和孩子本人应该区分开来。

孩子是你自己的孩子。孩子生病了,第一时间应该呵护她,关心她,给予她充分的爱。孩子所作的行为自己承担后果的同时,家长也可以进行正面管教,让孩子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

我是@高高说育儿,也是56个孩子的“妈妈”。欢迎大家和我一起交流育儿心得。


高高说育儿


家长和孩子要正常的相处,千万不要嗲声嗲气的跟小孩说话,不要老觉得小孩小,什么事都不懂,其实小孩远比我们想象的懂的多。要把小孩当成自己的朋友一样去交流。尤其不能忽悠小孩或是骗小孩,对小孩一样要言而有信。

如何引导孩子,这个问题范围太广了,得看什么事,才能正确去引导。比如叛逆问题,比如早恋问题等等。

总言之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的老师,言传身教很重要。父母以身作则就是最好的引导。



千千妈咪


和不同阶段孩子沟通,建议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

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孩子和他们讲大道理是没有作用的。哪怕家长说我是为你好,孩子也是理解不了的。年龄较小的孩子在心理上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讲再多抽象的道理都没用。

举个例子,孩子要吃冰激凌,你不让孩子吃,你对孩子说吃冰淇淋会拉肚子。可孩子不听啊,就一直哭闹。这种情况下有的家长会妥协,有的家长会发火。其实大可不必这样。孩子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在他的内心世界就只有一个声音:我要吃冰激凌,拉肚子什么的不重要,不理解,听不进。如果换种方式告诉他:你记得你上次吃了冰激凌肚子痛吗?最后还去医院,医生给你开了药。爸爸妈妈不希望你肚子痛,所以现在不能吃冰激凌。而且上次的药很苦你记得吗?吃了冰激凌肚子痛就要吃很苦的药,你愿意吗?

这样同孩子讲,他才能意识到爸爸妈妈真的是为我好,而不是简单说一句我为你好。

所以和年龄比较小的孩子沟通要具象化。

和年龄比较大的孩子沟通需要注意的是,沟通的方式比沟通的内容更重要。

现在的孩子追求平等与尊重,父母用高高在上的态度是没有办法好好和孩子聊天的。

沟通是双向的,不少父母认为孩子不懂事,需要听从父母的安排。有这种想法的家长往往会适得其反。孩子生活阅历少,有时候会不懂事,但不代表可以不被尊重。

建议家长平等的和孩子沟通,听听孩子的想法,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被倾听,被理解,那家长的话就更容易被接受了。

为人父母是一门学问,顽童家庭教育始终与你相伴!


顽童家庭教育工作室


聊天,是需要技巧的。和孩子的交流,是双向的,并不是家长单方面的说,孩子单方面的听。想要引导孩子,首先要让孩子觉得你是站在他的角度上为他着想,而不是你觉得你是“为他好”。

想要孩子和你聊天的第一步,是找到一个合适的时机,找一个孩子熟悉的话题。这个时候,他愿意顺着喜欢擅长的内容来说。就像你问孩子什么是吃鸡时孩子知道,但你问孩子美国股市为什么熔断他才不理你呢。

要有平和的心态。不要觉得自己是家长,孩子就要听自己的。把孩子当同事来对待,交流相处,是个不错的方式。

对于孩子的观点不批评,我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尊重是交流得以进行的保证。

有了彼此的良好的关系,你所说的观点,孩子才会考虑,思考是否可以借鉴。

我是快乐生活的悠悠妈,聊教育,谈带娃,说保险,闲话生活,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