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行業如何突破重重阻礙,在近代中國安家落戶

導語:中國的近代社會始於鴉片戰爭,而且一直面臨著民族危機。因此中國近代的現代化進程是在國外列強的影響下緩慢進行,西方社會的影響從經濟到政治到日常生活都十分巨大。中國的電影行業也是在這樣的背景產生和發展起來的。

如今,走進任何一家影院,我們都能享受優雅安靜的放映環境、最新流行的熱門電影,或許我們會產生這樣的疑問:電影最開始進入中國是什麼樣?實際上,在電影之前,中國市民的娛樂消費活動少之又少,戲園和茶樓大抵是普通百姓最常去的娛樂場所,最初的電影院也是在引進西方的放映技術基礎上,結合了戲園的經營模式和固定客源產生的。

從外商獨攬到"中西結合",中國近代電影事業在短短几十年間迅速成長,各類電影明星層出不窮,不僅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新的娛樂消遣,更成為很多政治理論思想的宣傳陣地,深刻地影響了中國的近代化歷程。

一、引進電影前的中國社會

清朝奉行的閉關鎖國政策在英國人的堅船利炮下被迫放棄,天朝中心的美夢開始破碎。面對著日漸嚴峻的民族危機,中國迫切需要做出改變和嘗試。於是各個階層、各種思潮、各種措施相繼出現在歷史舞臺上。同時,被打開的國門使得西方的商業、制度、思想湧入中國,中國社會在西方的影響下開始進行現代化。

電影行業如何突破重重阻礙,在近代中國安家落戶

鴉片戰爭開啟了中國的近代化歷程

1、思想上:從"重農抑商"到"實業興邦"

英國為首的列強不惜多次用武力打開中國國門,其原因是想在中國獲取更大的經濟利益,所以在數個不平等條約中,列強或要求開放通商口岸,或允許投資設廠,或協商關稅等,都是為了在中國攫取經濟利益。大量商品、外商湧入中國,中國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體制被破壞。中國民眾認識到了西方的商業勢力,開始對傳統的"重農抑商"思想產生質疑。

為應對民族危機,首先登上歷史舞臺的是清政府中最早睜眼看世界的一批官員,在"中體西用"、"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影響下,洋務派開始大興軍工產業,在此基礎上也發展了民用產業。

受到洋務派的影響,傳統的"重農抑商"思想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實業興邦"的思想。商業的地位由以往的"下九流"一躍變成了救國救民的希望,大量的民族資本家開始投資實業。中國的資本主義開始在國內國外壓迫的夾縫中開始發展。

電影行業如何突破重重阻礙,在近代中國安家落戶

民族資本家張謇

而這種對商業的認識變化,影響著民眾的消費觀念。商業的發展要依靠消費拉動,於是民眾的消費行為日漸豐富,娛樂消費的比重逐漸提升。

2、社會上:城市的出現與發展

上海作為較早開放的口岸,藉著這個機會,從一個小城發展成為了"東方巴黎"。外商、買辦、民族資本家等都在這座城市進行商業活動,和今天一樣,上海商業繁華。

商業繁華帶來的就是社會生活的鉅變,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受到外國的影響。西裝革履的人在上海街頭來來往往,咖啡廳、西餐廳顧客絡繹不絕,洋樓在上海租界隨處可見,電車、汽車也成為富人的交通工具等。上海是國外事物傳入中國的窗口和前站,因此它的城市化程度最高。

電影行業如何突破重重阻礙,在近代中國安家落戶

近代上海圖景

娛樂活動在這樣的城市裡是不可或缺的。傳統的戲曲、雜耍和西方傳入的歌劇、話劇、高爾夫等都在這座城市裡滿足著不同階層的娛樂需求。

二、早期電影的"寄居式"放映

電影在進入中國時,中國的商業娛樂活動處於一個上升時期,但是傳統的戲曲雜耍等是主流,加上當時的電影製作技術還比較落後,影片質量較差、時長也短,因此早期電影只能作為傳統娛樂活動中的一部分,穿插在整個表演的過程中。這種方式可稱為寄居式放映。

1、傳統娛樂場所到公共文化空間的演化

茶樓、戲院是中國傳統的娛樂場所的代名詞,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礎和影響力。19世紀70年代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娛樂消費的增長,以及戲曲人才的大量湧現,茶園的娛樂功能發生了變化。當時出現了四所以聽戲為主、飲茶為輔的著名茶園——金聲茶園、慶芳茶園、協盛茶園和裘勝茶園,並稱為"四大名園"

。並且茶園採取了包廂、散座的座位區分,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茶園的商業價值獲得了提升。

電影行業如何突破重重阻礙,在近代中國安家落戶

聽戲為主的茶園

上海內各國租界為滿足洋人的需求,建立了各種公共活動空間,如公園、戲院、跑馬場等,但都禁止國人入內。在這樣的刺激下,國人開始建立自己的公共活動空間,其中著名的有張園、徐園、愚園等,其中最為代表也最富盛名的是是以"味蓴園"命名的張園。

張園內有茶樓、戲院、飯店、體育場等,成為了話劇表演、政治家演講、賣藝人謀生等的重要場所,滿足了市民的娛樂活動需求。

公共文化空間的出現是受到商業影響的結果,也是傳統娛樂場所現代化的趨勢,它迎合了新興社會階層的消費需求,整合了城市的文化資源,也為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途徑。公共文化空間的出現為電影進入我國提供了平臺基礎。

電影行業如何突破重重阻礙,在近代中國安家落戶

上海"張園"

2、電影的流動式點映

電影的出現,使得原本依靠靜態的文字、繪畫表現的事物得以通過動態的影像來表達。這種新興時髦的表現方式無疑可以吸引大量顧客。因此,各個戲院、茶樓、公園等娛樂場所都積極引入電影。

但那時的電影技術落後,放映操作複雜,而且影片清晰度差,時間也短,因此只能作為配角出現在娛樂場所中。娛樂場所仍舊以傳統的戲曲表演、奇巧煙火、雜耍說書等為主要活動,消費群體主要是票友和遊園者,電影只能作為新奇事物穿插在表演過程中。因此,電影只能採取流動寄居式點映的方式存在於各種娛樂場所中。

電影行業如何突破重重阻礙,在近代中國安家落戶

老式電影放映機

電影一開始在城市娛樂場所放映時票價較高,觀眾有限,因此一開始是一個高風險、高投入的產業,投資者必須有足夠的財富和紮實的人際關係。但商人利用薄利多銷的原則,通過降低票價、增加觀眾的方式將電影帶入了茶園等娛樂場所中,使觀眾從單純的洋人、上層階層逐漸擴展到普通民眾。

電影的流動寄居式點映雖然不定期、不定時,但在商人的經營和觀眾的好奇心驅使下,已經成為城市娛樂活動中重要的一環。

三、電影院行業的不斷擴張

和現在一樣,當時的電影產業發展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影片的製作,二是電影院的放映。在電影剛剛進入我國時,兩者都是在外國人的控制下。當時,影片都是外片,而影院則主要是掌握在雷瑪斯的手中。外商在中國電影院行業的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

1、"電影院大王"雷瑪斯

電影進入中國市場,可觀的前景和利潤吸引了一些精明的洋人進行商業活動。其中,最早的是加倫•白克,但他在各個娛樂場所的嘗試都沒有取得很好的效果,於是便將設備賣給了雷瑪斯。而雷瑪斯後來成為了"電影院大王"

電影行業如何突破重重阻礙,在近代中國安家落戶

雷瑪斯像

雷瑪斯起先與加倫•白克採取一樣的方式,但面對著票價過高、影片陳舊的問題,不改變方式是沒辦法的。於是

他選擇了當時公共租界內的青蓮閣。青蓮閣是當時著名的茶樓,來往的商人都會在此洽談生意,茶樓裡的娛樂消費也豐富多彩。選擇青蓮閣後,雷瑪斯運用了各種措施吸引觀眾,如影院門口站著印度人和舞女等,成功建立了較為專業的電影院。

後來在美國人西門司建立獨立的電影放映場所的啟示下,建立了虹口活動影戲園。虹口活動影戲園成為了上海影院業的起點。而後又建立了維多利亞影戲院,其裝修豪華,設施齊全,相當於高端影院。這樣,雷瑪斯一人就包攬了低端和高端兩個兩極化的消費群體,一邊播放早期影片,品質不佳,環境嘈雜,一邊則放映時髦新片,緊跟世界潮流,觀景體驗極佳。後來雷瑪斯建立了雷瑪斯遊藝公司,成為電影院行業巨頭,其電影院佔當時上海電影院總數的三分之一

電影行業如何突破重重阻礙,在近代中國安家落戶

虹口活動影戲園

雷瑪斯被當時人評價為"口銜雪茄,西裝筆挺,皮鞋光亮,完全紳士風度,但眉目之間,流氣隱約可見,好一個強盜扮書生"。就是這樣一個帶有侵略性的國外商人,憑藉自己的商業頭腦,建立了中國最早的電影院行業,為當時製作的影片提供了放映平臺,奠定了中國電影行業的基礎。

20世紀初,國內製片業產生並發展,但影片製作了,卻苦於沒有自己的放映平臺,因此雷瑪斯幾乎壟斷了當時的國片放映。這一情況到20世紀20年代中期得到改變。

1925年春,明星影片公司購買北海路雲南路口的申江亦舞臺改建為中央大戲院,作為明星影片公司出品影片放映的主要影院。1931年,雷瑪斯將自己名下的五家電影院賣給了中央影戲公司,他帶著在華賺取的利益離開,退出電影行業。

電影行業如何突破重重阻礙,在近代中國安家落戶

上海中央大戲院

雷瑪斯的電影院產業為中國電影院行業提供範本,同時也給中國電影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其經營手段也對後來產生了較大影響。

2、電影院行業發展對社會生活產生的影響

當時的電影院主要有兩類,一類是仍依託於娛樂場所的低級影院,一類是獨立的高級影院。儘管兩者差別巨大,服務於不同階層,但都是當時重要的文化場所,都有著思想的交織與碰撞,滿足了市民的娛樂消費需求。

電影院行業在發展和競爭過程中採取的商業措施大同小異,核心都是以顧客為中心。第一,一方面積極引進新片,更新片源,一方面用各種方式獲取關於觀眾喜好的信息,放映受歡迎的影片,在影片角度下功夫。

其次,在基礎設施方面著手,為觀眾提供舒適的觀影環境和獨立的觀影空間,做到"座位寬敞,男女分隔,暑用風扇,寒裝火爐,冬暖夏涼,四時咸宜",基本和現在的影廳差別不大。然後就是各式各樣的宣傳銷售手段,降低票價、做廣告等,刺激著消費行為。

電影行業如何突破重重阻礙,在近代中國安家落戶

門口貼著宣傳海報的電影院

從當時的電影院行業發展來看,觀影行為的文明禮儀、放映的模式、影片帶來的思想碰撞等都對今天產生了深遠影響,在當時和現在,電影行業和觀影消費行為都是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中國商人如何進軍電影行業

中國的電影放映是由外國人引進的,電影院的創建也基本被外國商人壟斷。隨著民族運動的不斷興起,人們的愛國意識越來越高漲,如何將電影行業變成國人自己的產業,成為擺在近代商人面前的要務。

1、《定軍山》的成功嘗試

第一次由中國人自己拍攝的電影是《定軍山》,其中反映了西方放映技術與中國傳統戲曲的結合。《定軍山》的拍攝者任慶泰,是個地地道道的商人,"豐泰照相館的創辦人任慶泰,除照相外,還兼營木器、中西藥店、汽水廠和大觀樓影戲院。"1905年,他邀請京劇譚派藝術創始人譚鑫培拍攝這部戲曲紀錄片

電影行業如何突破重重阻礙,在近代中國安家落戶

1905年的《定軍山》黑白劇照

作為一名商人,任慶泰自有他的打算。其一,西方電影與中國京劇的結合,既能滿足追求時髦的年輕人的需要,又能滿足推崇傳統的老戲迷的需求,從而為電影吸引了社會各年齡段的觀眾。其二,當時的電影製作技術不高,劇中人物的面部普遍不太清晰,但選擇了"四海一人譚鑫培,聲名卅載轟如雷",即使觀眾無法看清其面部表情,但是只要譚鑫培往那一站,自然有大量戲迷為之買單,這有點類似當下的"明星效應"。

再者說來,由於製作價格十分昂貴,電影的時長有限,而以京劇為主要內容,節選戲曲《定軍山》中的三個打鬥和雜耍場面進行拍攝,這種表演重點在於"寫意"而非"寫實"。只消幾個連貫的武打動作,故事發展的前因後果便已經浮現在觀眾腦海中。譚鑫培虛與實之間自如的轉換,讓早期中國電影不止侷限於紀錄片和風光片,拓展了電影攝製的題材和內容。

2、中西合辦的製片公司

中國製片業的起步始於"亞細亞公司",這是中國買辦與外國商人共同經營的產物。亞細亞影戲公司最初是由美國商人布拉斯基,於1909年在上海香港路1號成立的,1913年又聘請了美化洋行廣告部買辦張石川為顧問,其後張石川則邀請劇評家鄭正秋、翻譯杜俊初聯合組成了新民公司。

電影行業如何突破重重阻礙,在近代中國安家落戶

上海亞細亞影視公司全體職員合照

此後,開啟了中國近代中方"出人出力",外方出錢出技術的聯合制片模式。中國電影業興起之初,是由外國商人一手把持的,原因一是中方積貧積弱,沒有足夠的資金獨立創辦電影公司,二是西方壟斷著電影拍攝技術和設備,使得中國商人不得不依附於外國資本。

但隨著中西方資本的合力經營,尤其是買辦商人在這一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中方逐漸積累了拍攝影片的經驗和資本,很多買辦商人後來都是中國早期自主拍攝影片的發起者,這批人為中國電影的近代化做出了突出貢獻。1914年一戰爆發後,外資撤出中國,這些買辦商人承擔起了電影行業的重擔,拍攝了不少經典影片,中國的電影事業才沒有在此期間斷代。

結束語:20世紀初,中國電影行業迎來了快速發展期。但由於國內沒有相應的技術和資本,導致早期的電影業長期被外國資本壟斷。但隨後中國的買辦商人憑藉積累的大量財富進軍電影業,雖說還沒有能力獨立發展,但他們在與外國商人合作的過程中不斷學習電影拍攝技術,成為中國電影事業發展的重要推動者。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電影雖然最初是以娛樂消費活動呈現在世人面前,但中國近代社會的複雜性致使其逐漸與政治思想的宣傳緊密結合,電影院等公共場所成為政治家、先進知識分子宣傳解放思想的陣地,起到了開啟民智、開化風俗的效果。從這一點說,電影行業的發展也推動了政治運動的演化,其得益於近代化進程,又反過來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

參考文獻

《張謇全集》

孫寶瑄《忘山廬日記》

黃德泉《民國上海影院概觀》

包天笑《釧影樓回憶錄》

程步高《影壇憶舊》

陳建華《從革命到共和:清末至民國時期文學、電影與文化的轉型》

程樹仁《中華影業年鑑》

許淺林《中國電影技術發展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