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書法一定要寫出風格?

北望書齋


我好,我倒不覺得是一定要寫出風格,而是無論你怎麼寫,書法最終都會呈現一種風格出來。

風格的形成其實在最開始練字的時候就有了,向歐顏柳趙學習,向字帖碑刻學習,只是借鑑別人已經成熟的風格為我所用,到最後雖然會偏向某一家的風格,但肯定不會一模一樣,這就是書法的神奇之處,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風格。

另外從書體上也分為不同的風格,楷書的風格是端莊,行書的風格是流暢,草書的風格是多姿……。

每個人理解的風格也是不同的,諸如醜書,有些人認為那也是一種特別棒的書法,每個人評書的風格,看法千差萬別,有人看結構,有人看筆法,有人看章法,有人看筆力。但最終雅俗能夠共賞的書法風格,我認為方為上品,比如王羲之的行書,歐陽詢的楷書,都是書法中最巔峰的風格。


設計師清華vlog


您好,關於“書法為什麼一定要寫出風格?”這個問題,我想談談自己的看法。問題本身斟酌起來似乎有些模糊,是沒有寫出風格的不是書法,還是寫書法時一定要有風格?

風格是一個藝術概念,是指藝術作品在整體上呈現的有代表性的面貌風格。就書法作品本身來說有自己的風格;就一個書家來說有個人的風格;就一個流派、一個時代、一個民族的書法來說,又有流派風格、時代風格和民族風格。

從這個定義上來講,風格的內涵是很廣泛的。我們這裡只限在書法領域談論。

那什麼是書法呢?

從表面字義理解,書法指書寫的法度。生活中,書法一詞另具備以下含義:第一,某幅書寫作品的代稱或者所有書寫作品的統稱;第二,一種藝術類別,一般指書寫漢字的藝術。

由此可見,我們討論的問題應該就是

“書法作品的風格是怎麼形成的?”

書法風格的形成比較複雜,除了與其師承、家學、名家影響,及繼承傳統技巧有關外,又與作者個性、氣質、膽識、藝術素養、審美情趣,以至人品等各方面均有密切關係。但是繼承傳統經典則是各位書家的必由之路。古代書家及其作品均是在前人基礎上,大膽創新,獨闢蹊徑,創出不同風格的。

褚遂良博覽右軍書法,遂漸形成自己不同於歐、虞的風格,引領了初唐妍媚多姿、剛柔相濟的新書風,從而改變了書壇以歐陽詢瘦硬為主的書法格局。

米芾少時苦學顏、柳、歐、褚等唐楷,打下了厚實的基本功。後聽蘇軾指點學魏晉書風。他的書法作品,有著沉著痛快,淋漓驚豔,欹縱莫測,雄強醒目的特點。

再如顏真卿之正楷端莊雄偉,行書氣勢遒勁,創“顏體”楷書,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並稱為“楷書四大家”,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被稱為“顏筋柳骨”。唐伯虎之書俊逸挺秀,嫵媚多姿,行筆圓熟而灑脫。劉墉之書初看圓軟滑,若團團棉花;細審則骨骼分明,內含剛勁。鄭板橋之書用隸體摻入行楷,自稱“六分半書”,人稱“板橋體”……他們無不是集眾家所長,勤學苦練,才寫出令人稱道的書法。

這個方法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講同樣適用,舒同是中國書法事業的繼承者和開拓者,他自幼喜愛書法,5歲學書,曾系統地臨過古代碑帖,師法顏真卿、柳公權、何紹基等名家,但師古而不泥古,尊法而求新變,並注意取其精華,大膽嘗試,逐漸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創立了著名的“舒體”。他的書法,寬博端莊,圓勁婉通,用筆老重,藏頭護尾,點劃潤厚通暢,別具風格,是現代書法藝術的傑出代表之一。

所以,我們要想寫出具有自己風格的作品,只要按照傳統意義上的規範去練習,摹帖、臨帖、讀帖、背帖,在專注一家之長後再博採眾家所長,習之,思之,創之,從入帖到出帖,我想我們不一定都成大家,但形成屬於自己的風格也應水到渠成了吧!反之,不加思索,隨心所欲的練習也只能是寫字而不能稱之為書法,更與“風格”二字不沾邊了。

以上觀點若有不妥之處敬請各位師友批評指正🙏🙏🙏


冉冉升起wxs


並非一定要有個人風格。我認為有功底的字即可被稱為書法,而不是有風格的字。

如果你能寫出完美的打印體,那也是功底,也叫書法。雖然在裝模作樣的藝術家面前顯得比較low,但是你真實,專一而執著,你能日復一日寫著如此無聊的字體,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其實也會有很多人佩服你,是有市場的。

如果你能和田英章諸多弟子一樣,寫得和田英章差不多,那也是寫得一手“田體”,也算是田體書法,參加國展雖然無望,辦個班至少不愁被學生以及學生家長質疑水平。

所以沒有個人風格的字並沒有什麼關係,關鍵是看與你個人追求合不合。如果你希望成為藝術家,你一定得寫出個人風格,但是社會並不需要如此多藝術家。尤其是在如今高校批量生產藝術家的大環境下,成為一名工匠雖然看著不高端,但至少窮不死。

我個人只是喜歡單純的寫字,並不希望成為一名工匠,也不希望被打上藝術家的標籤。因此風格對於我來說並不重要。



王小司書法課


書法的風格形成是一種創新。學習書法一定是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的創新,這樣形成的個人風格才是真正的藝術,而不是所謂的隨意塗鴉的醜書就是個人風格。醜書不是書法。

書法是經過幾千年的傳承才形成了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書體。各種書體經過書法家的研究創新又形成了具有各種風格特點的書法字體。比如草書代表人物的張芝,懷素,張旭。楷書代表人物的鐘繇,王羲之,王獻之,歐陽詢,褚遂良,柳公權,顏真卿,趙孟頫。行書裡的蘇黃米蔡等。當代的啟功,沈鵬,歐陽中石等都有自己的書法風格特點。











陳偉1


當代藝術名人榜

剛剛

眾所周知,書法是瞬間的藝術,卻需要一生的功夫。其次書法是不可複製的藝術,即使是王羲之,也不能重寫《蘭亭序》。書法還是充滿遺憾的藝術,往往會有敗筆,往往會有寫不好的字。

優秀的書法作品,字裡行間透露出嫻熟的筆法、漂亮的結構和完美的章法,以及深遠的意境。將這些美的組合足以使書法愛好者所痴迷,甚至以終身相許。因此,要使書法水平達到一定的高度是很難的,其難主要解決以下六個難點:用筆,結體,墨法,章法,意境,統一。能否突破這六個難點,是寫好書法的關鍵。


當代藝術名人榜


我們常用“寫出了個人風格和特色”這麼一句話,來評價某個書法家的作品有極高的藝術性。

確實,歷數各時代書法大家,像王羲之“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比如顏魯公“創顏體楷書,對後世影響很大”;比如李北海“初學王右軍行法,即得奇妙,乃復擺脫舊習,筆力一新”。這樣的範例比比皆是。

書法的大成就在於創新,這句極簡單的話卻迷惑了很多人,甚至有人會問寫字成為書法藝術,要有個人的獨特性,那為什麼還要臨帖師古呢?

這中間其實忽略了一個關鍵的因素,書法的“法度”。

書法的法度是什麼呢?是確保你是書法的一種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書法也不例外。

書法的法,包括筆法、墨法、字法、章法。

規矩和藝術看起來好像有點矛盾,打個比方或許就明白了。

比方做衣服吧,你一定要按衣服的特性、做衣服的尺寸計算方法——也就是規矩來做,才可以稱得上衣服。至於它受不受人喜歡,前提還是衣服。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大概也就這麼個意思。

書法也是這樣,首先要是書法,才可能評論優劣。

書法的法都是無數代先賢各自窮盡一生,探索、研究、積累而來。就像一位多能的巨人,只要你願意付出時間和精力,他都會把你高高地託在肩上。不學古師古,自己閉門造車,別說一輩子,兩輩子也不一定有所建樹。


逸雲齋書畫


風格必須在你練到一定程度上再去考慮的,盲目求風格容易就是“江湖體”,必須學到能判斷是否真的自己審美足夠發揮自己的風格級別才談風格才是正確的。

穩定性別無它法,多看,提升審美,多練提升控筆,眼高於手是好事,說明你能看到不足,認識自我不足才能有前進道路,反覆對錯誤的改正練習是提高穩定性最好的辦法。



風雅堂


書學即人學,自古就有書為心畫之說。書法是為了表露心際,展現胸懷。書法藝術不僅僅是一門造型藝術,也是一門表現藝術。他不同於繪畫對客觀世界的描摹—注重現實的再現。而是以及其簡練的線條抽象概論世界,表達對世界的認識和態度。如看到歐陽詢的楷書,就會感受到他面爭庭折,骨鯁特立的風采。看到虞世南的楷書就會感受到他溫潤如玉,恭儉謙讓的儒風。

正是書法這種表現人的對世界的構想、哲思。書法才應寫出自己的風格。書如其人,書法的高低正是看書法家的創見高低,他賦予了書法以什麼樣的意義。看他獨特的藝術視角。通過他的視角得到對世界的新的認識。秦人賦予了小篆以工穩,正如其統一的法度。漢人賦予了隸書以雄渾,正如其北擊匈奴的氣概。晉人賦予了行書以飄美,正如其名士氣質、雅好風流。

縱觀中國書法史,被後人推崇的大家們無不別立面目。為後人提供著優秀而不同範式。正如黃庭堅所說的“學人作計終後人,自成一家始逼真”。也正是書法這種表現人格的獨一性,使得當今一些藝術家不惜聲名,大膽誇張,追求本性的表露,遵循靈魂的放逸。不慕風雅,唯求不同。


無非是書法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並非一定要有個人風格。我認為有功底的字即可被稱為書法,而不是有風格的字。

如果你能寫出完美的打印體,那也是功底,也叫書法。雖然在裝模作樣的藝術家面前顯得比較low,但是你真實,專一而執著,你能日復一日寫著如此無聊的字體,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其實也會有很多人佩服你,是有市場的

所以,學書要形成風格是對有深厚功底,對傳統書法有了系統而全面的瞭解的書者而言。

沒有任何一位書家是脫離傳統書法而存在的,ta的風格也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礎之上。而且風格還要區別於習氣,如果一個書者因為個人的陋習而形成風格,這樣的風格是不足道的。創新是書畫藝術的生命與價值所在,但書法的創新必須建立在傳統基礎之上,傳統好比高樓大廈之地基,地基不牢,高樓註定會垮塌。只有長時間的積累,遍習名家,順應自然,不經意中會形成並表現自我的書法個性氣質,若僅是為變而變,為變而強變,則氣韻不通暢,終究難免要落入醜書的行例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leonardo龍


我們常用“寫出了個人風格和特色”這麼一句話,來評價某個書法家的作品有極高的藝術性。

確實,歷數合時代書法大家,像王羲之“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比如顏魯公“創顏體楷書,對後世影響很大”;比如李北海“初學王右軍行法,即得奇妙,乃復擺脫舊習,筆力一新”。這樣的範例比比皆是。

書法的大成就在於創新,這句極簡單的話卻迷惑了很多人,甚至有人會問寫字成為書法藝術,要有個人的獨特性,那為什麼還要臨帖師古呢?

這中間其實忽略了一個關鍵的因素,書法的“法度”。

書法的法度是什麼呢?是確保你是書法的一種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書法也不例外。

書法的法,包括筆法、墨法、字法、章法。

規矩和藝術看起來好像有點矛盾,打個比方或許就明白了。

比方做衣服吧,你一定要按衣服的特性、做衣服的尺寸計算方法——也就是規矩來做,才可以稱得上衣服。至於它受不受人喜歡,前提還是衣服。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大概也就這麼個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