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影评人评电影头头是道,为什么他们不去拍电影,如果当导演他们又怎样呢?

围炉座谈会


影评人这个身份就是评价电影的,他们不去拍电影是因为影评和导演是两个行业,他们在拍电影方面不是专业的,当导演的话得慢慢从基本的学起吧,如果让一个专职影评人去拍电影,大概率是拍不成的。其实影评人这个职业就像美食评论家一样,美食家不一定要会做菜。

影评和电影彼此相关,电影需要关注度,除了日常宣传,影评也是一个博取关注度的好渠道,不管是好的影评,还是不好的影评,都会给电影带来关注度。

专业影评人看电影后,以观众的角度加上以往看电影的经验,从而对影片做出一些评价,这对导演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导演可以知道自己的影视艺术大众是否能接受,或者说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什么样的,毕竟艺术作品就是为大众服务的。

一个电影诞生,需要不同的声音,这样电影艺术才能更好的发展,毕竟和影评人一样,导演也是主观性行为。

此外,我觉得影评人和导演也不是完全割裂的,我觉得导演也可以做影评人,可以从专业的角度去评价一部电影,所以说如果这个影评人同时又是导演的话,拍个电影也完全没有问题。


执四水


不错的问题哦~

首先,大多数影评人并没有影视方面的专业知识,比如镜头运用、创作手法、画面转换等(当然我这些名词可能也不专业),他们只是看得多了,就能总结出一些规律,俗话说"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嘛!

其次,影评人也是靠这个赚钱的,如果眼光独特,角度新颖,受网友喜爱的话,名气打出去了,白花花的银子也就收入囊中了。所以我们看到网上有好多网友的身份认证是"资深影评人",他们对影片的点评对电影自身的点击量、曝光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多数时候,若观众先看点评再看电影,这时候影评人的点评会给观众一种先入为主的概念,比如某个演员的表情夸张、演技烂,这些印象会深入观众脑海,观影时也会想"嗯,好像真的是这样";若观众先看电影后看影评,即便观影时觉得电影细节都做的很不错,可看了影评指出的瑕疵后,可能也会觉得"不错,后来一想好像真是这样。"

所以,影评人还担任着推荐官的角色,观众会希望看到影评人所力荐的影片。

但是,影评人多数也只是"纸上谈兵",没有真刀真枪地练过,我们都知道"实践出真知",文状元也难当武状元,如果影评人当导演的话,不一定不会出现其他影片中的问题,或者,没有专业知识、执行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影评人其实没有当导演的资质!

谢谢,路过留个赞,祝你一夜暴富!



奶茶加椰奶


一出戏、一场感动、一脸泪水、一阵愤怒、一丝懊悔,这是影评人的真实写照。影评人主要是指以大众媒体为平台传播自己对院线上映影片意见的一类人,影评人就相当于超市中的导购员,帮助观众甄选合适的影片进行观看。

影评人准入门槛较低,职业本身并不那么崇高与伟大

电影作为一种文化消费产品,其特殊性在于一次性消费,而且需要提前付款,以投资理念来看属于风险较大的类型。如果观众因为种种原因选错了消费对象,从而无法达到自己预期中的效果,也无法要求影院退票,只能含恨离场。如此一来影评人的作用就突显出来了,可以提前使观众对影片有一个大体的认知,给了观众一种选择的余地。


目前很多影评人都属于兼职类型,和我们普通人写一些文章的读后感一样,借助媒体平台发布出去,可以赚取一些稿酬。说白了就相当于自媒体人,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影评人,行业门槛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高。

其中有一点尤为重要,虽说影评人在评判电影时应该做到公平公正,不过影评人也有自己的喜好,难免会对一些作品的评价有失偏颇,这也是不可避免的。

导演与影评人属于两个不同的职业,不能在一起相提并论

影评人在评判电影时头头是道,这仅仅只是针对影片的剧情或者特效等方面,并不是指影评人知道如何拍摄一部好的影片。而导演作为一部电影的核心,要考虑角色的选角,拍摄的地点,镜头的表达方式等等,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影评人看到的只是影片最终呈现出来的样子,据此来评价影片的各个方面,指出导演在拍摄中忽略的小细节,就相当于我们常玩的游戏大家来找茬一样,指出某个场景的不合理很简单,不过让影评人自己来导演一部作品也会出现各种问题,并不能表明影评人比导演高明多少。


这个问题就相当于作为今日头条的用户,我们可以向平台指出不合理的地方,自己却不能做出一款像今日头条这样的产品,毕竟术业有专攻,两个职业的立场不同,努力的方向自然也不相同。


娱乐儿真相


之所以区分为导演与影评人,是因为两者之间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是不一样的。导演不仅需要顾及电影剧情,更需要顾及演员。一部电影想要拍好,剧情得精彩,演员的演技也不容忽视,只有选择相对应的演员才能演好电影里的角色。而影评人则是在看一部电影的同时,对电影情节进行分析,也对里面的角色进行分析,而这个分析中也包含着影评人自己不同的观点,或多或少会被自己的情绪所影响,所以导演与影评人在一定程度上有差别的


默语宁


原因很简单,他们面对的东西不一样。

可能你会好奇,都是面对电影,为什么说不一样呢?

往下看。


影评和书评、时评在生产上没有太大区别。都是基于“完成品”的评论。影评人的工作方式是看一看,想一想,写一写。

而电影在成品前,工序多而繁杂。除了涉及创意和故事这种前期的文本内容创作外,还有拍摄时的影像创作,还有后期阶段的剪辑、配乐、音效和调色等方面的创作,而前中后期又都涉及到协调资源,管理人员,创作和取舍创作的工作。


一部好电影,是做到了所有阶段的好,而不是只有文本上的好。

所以我们常说,会挑刺的人很多,能解决问题的人不多。


是不是所有的影评人都拍不了电影?当然不是。

如果你不了解世界电影史,去看一看法国新浪潮与《电影手册》杂志的关系。

但是电影的创作史上,也仅有这部分影评人。

并且,在商业电影为主流的电影产业里,他们的贡献也局限在艺术领域。(不讨论商业与艺术,争起来没边)


现在,你问中国影评人,我直白地告诉你,不能。

因为中国的影评要么重述一遍故事,发一点感想,要么贬低到开始侮辱创作者,少有人分析电影这种影像语言的优劣点并尝试给出解决方案。

能给出解决方案的影评人,一看履历,

不是导演就是戏文专业出身,多数都受过系统训练。


所以,那些能给出解决方案的影评人才是可以创作的人。


赏金猎影人


听过盲人才摸象吗


沧一舞


评价冰箱会制冷系列。


刺客一箭


影评人和电影人是两个不同的职业,所以他们混着做对方的事情,不擅长也是正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