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善恶,家庭环境和个人本性哪个的影响大?

手机用户50670255640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是里面的话,一语道破人的善恶是和家庭环境有关系,和人的本性,天性没什么关系。有的人家境贫寒,父母勤劳能干,一生行善,子女就会以父母为榜样,乐善好施,热衷于做好事;有的人出身于官宦家庭,从小就养尊处优,仗着父亲或母亲有权有势,在社会生活中恃强凌弱,表现出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样子,让人们心生厌恶,避而远之。可见,不同的家庭环境,造就不同的人,成就不同的人生,有的人从善如流,有的人作恶多端。





春光明媒


我觉得和家庭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做言行都会感染给孩子。比如我父母在我们姊妹很小的时候,家里来了客人就要学会打招呼,热情迎送,不失礼节。长大更注重人情世故,谦虚礼让。

我家里除了我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父亲对弟弟管教更为严格,甚至苛刻。所以他犯错经常挨打。弟弟小时候喜欢偷东西和家里的钱。有一年春天弟弟的同学在家里偷了150元钱,(那是80年代中期,150对农村家庭来说不是小数。)然后和弟弟还有另外3个同学一共5个孩子把这钱都买零食花光了。结果被他同学的妈妈发现找到我家,说那钱是准备插秧雇人用的,也是借的。要求每个孩子均摊30元钱赔给他家。他妈妈找上门时,刚好我父母不在家去地里干活了,我怕我爸知道会又是一顿暴打弟弟。然后找表哥借了30元给他同学的妈妈,并告诉她不要告诉我爸妈。然后这个钱是等春节时我和弟弟的压岁钱凑够了还给表哥的。

从此以后弟弟在没惹过什么祸,也没有偷过家里钱。现在弟弟是一家物业的管理人员。也算是不大不小的领导,生活和事业上都不错。很受领导和同事的爱戴。多年以后他在一次酒后说,那时多亏了我姐(指的是我)帮他处理那件事,不然他有可能进监狱了。还有他进入社会一直记着我爸说过的一句话:顺做人不论什么时候都要行的正走的直!也是遵循着这句话才让他事业上一直都很顺利。

所以我说一个家庭教育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影响也是最大的。如果能及时止允,小之以情,动之以理,会让人更能分清善恶。


白狼皇后


一个人的善恶,应该是家庭,本性,以及社会环境三方面的因素。家庭的影响会大一点,其次是人的本性之恶和环境熏陶。

在这里我有个见证,我奶奶是个非常善良并且乐善好施。虽然当时很穷,因为我爷爷30多岁就去世,当时是民国社会动乱之际,我奶奶带着我伯,我两个姑姑,我父亲,和我叔父。当时真可喟是上无片瓦,下无立针之地。我伯伯最大当时八岁,虽然我奶奶受尽千难万苦,但心底非常善良,常常帮助比自己还穷的人,基于奶奶的善良,我家后来做捞纸生意,做的非常大,供不应求,那时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卖多少纸都是父亲担担跋山涉水给人送,一次我父亲卖完纸已经走了三十多里,发现人家多给了钱,当时是寒冬腊月,我父亲就冒着刺骨寒风蹚过一条非常宽的刺骨冰水把钱给人家送回去,因此,后来人家也给予我家生意上的最大的帮助。

有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行善人永远吃不了亏,而做恶人一定要受报应。


伊甸之爱


一个人的善恶与父母的遗传影响最大。其次是后天的修养,包括自身所接触的人道德品质有关,这就是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坏人学做贼。

一个善良的人,与高尚的品质和诚信密切相关,诚信的人受人欢迊,值得信任,值得交往。

例如,我的一个批发商老板,一次在给我发货时,由于他那段时间是批发旺季,忙碌中在打包装车时少给我装一件货。货运来了,我打开清点数量与质量是否与票据一致,我反复清点都少一件货,我即刻在微信上给老板谈,老板承认货运走了,是发现旁边还有一样己打包好的货没运走,他说也想不起是谁的就放在一边,然后告诉我付款时就少付一件货的钱。一个人做错了事,能够承认,这是做人做事的准责,知错能改,才能迎来好的口碑。

再一次,是另一家批发商老板给我发货,货到了,我像往常一样要清点核实货,尽然发现货与票据不合,多给我装了一提货,我在微信上给老板开玩笑:"发货时是喝酒呀?还是想什么哪?"。

"没有呀!哪里出错了?"老板回复我。随后我把多的那一提货里面的货图发过去,告诉老板这是票据上没有写的货。第二天,我付货款给老板就一并付了多余的那一提货钱。

做人,永远不要想着谁占谁的便宜,只有诚信才是做人的根本,也是立足之地。一个没有诚信的人,想要立足与发展,那是不可能的。


草草19940404


回答这个问题,我先讲两个事例。我有一个发小,他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后来父亲又给他找了个继母。

因为他,他的继母总和父亲吵架。原来他很活泼,可爱。

后来他也不愿意吱声,也很少和同龄人接触。

后来听说他出事了,是杀了人,究竟什么原因,谁也不知道,反正他被判了死刑。

同样我的另一个发小,他的父母虽然是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他们的家庭非常和睦,父亲和儿子就当兄弟一样交流,有什么困难家里人共同克服,从来没有听到他们家里传出打架的声音。

后来他的兄弟姐妹都分别考上了大学,都有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我的发小还当上了领导。

两位老人,正在安享幸福的晚年。

所以环境造就人,善恶是从一点一滴所养成的


手机用户瑞祥


我个人觉得家庭环境影响比较重要!

家庭是避风港湾,家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但是我能理解的家庭就是狭义上,就是家有亲人!家人是你的第一任老师!《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是在我的理解是对的!因为后天的因素影响很大的!就拿我身边的的人来说!是前几天发生的事!

在前几天我在买橘子!我买完想回去!结果我侄子拿钱过来买香蕉!结果称好了!开始付钱了!然后就回家!我和卖东西的人说好价格我也回去了!也没发现什么!也就没在意!过了会他跑着出来了!去找卖给东西给他的那个人!我第一印象是他的东西坏了还是少称了!也就注意了下!

过了会他回来了!我就问了他刚才的事是咋了!他给我一一说了!原来卖东西的人找钱找多了!他拿了20结果拿了19回家!还白白的落了几斤香蕉在身上!他觉得不好就拿钱回去给他了!结果他得到的奖励是两个苹果和环村游!

从这件事上说明家庭环境影响会大一些!


每天自己的傻事


家庭环境的影响大一些。因为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孩子。我的一个叔叔在奶奶年纪大了,得了重病卧床不起时,竟然不让奶奶去他家。(奶奶的窑洞搬迁时,给算了钱,分给叔叔们,就和叔叔一起过),不闻不问,奶奶气得号啕大哭,没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养活孩子,看孙子,最后确被自己的亲儿子嫌弃,不到一个月,奶奶去世了。现在叔叔的儿子对叔叔也是不理不睬,有时还动粗,叔叔一直在我面前说孩子不孝顺。岂不知孩子本事善良的,是你给孩子树了坏的榜样,才导致孩子今天这样,你说我说的对吗?


80后大龄宝妈


我个人看法,一个人的善恶,对家庭的环境影响最大,我从董事看到了我的父亲,他每月的薪水都要拿出一部分往爷爷奶奶那里寄,在街上走路,看见乞讨的人都要施舍一块两块钱给他们,他的行为影响了他的子女在这善良的环境中成长,正因为这样,他的子女们长大都特别孝顺父母,都怀有一颗善良的心和感恩的心。


刘姥姥的Vlog


我个人觉得如果不是那种绝对的大善大恶的家庭环境,就以普通人的善恶区分来说,应该是各占50%。不然何来出污泥而不染这一说法。举个例子来说,例如有的孩子从小生活在父母整天沉醉于打麻将赌博,或是整天吵吵闹闹,或是家庭暴力的环境当中。有的孩子可能就会受影响,从小都跟一些不良的少年结交,从而不务正道,甚至可能走上犯罪道路,可能对后辈孩子的教育也会沦入此恶性循环中;有的孩子呢,可能家庭环境正因如此,他从小就会立志想要脱离这种原生家庭,从此发愤图强,用优异的学习成绩寻求早日自立以能摆脱这样的生活环境,而且发誓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再次经历自己儿时的过往;再比如有些子女多的家庭,生活在同样的环境中,父母也是一样的对待,一样的付出,年龄有相差可能你会说不好对比,经历的时代不同,但是有一些双胞胎,那就更接近同样的生活模式了。如果仔细观察,你往往会发现两个孩子的思想竟然大相径庭,可能在同一个班学习,一个是学霸,一个就是学渣,而且个人的特长及兴趣爱好完全不同,个性与性格也完全不同,不敢说以后的路,谁会走得更好,但是根据他们各人的经历和际遇,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方向。所以个人看来普通家庭里的善恶,不是由单方面所决定会否受到影响的。就算是大奸大恶或是大善大慈的家庭,对孩子来说,应该都是有某个特殊事例的介入在孩子的心灵当中烙有深远的印记,才会导致对孩子有所影响,否则何来“有天生的恶人一说”。



生如夏花般如此绚烂


这怎么能够区分开呢?家庭环境和个人本性在决定一个人是否善恶上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包含关系。人之初,人性本善;本性会受到多重因素影响, 其最主要的就是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

一个人的善恶很多时候是不自知的。因为价值观不同,信仰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善恶的定义是不一样的。而且很多人的善恶观也会随着认知的不同、社会阅历的不同、周围人影响,在不同时期悄然转化。下面我就逐项分析下。

信仰不同。

如果相信万物平等,你看到街边活剥皮、用火烧、棍棒打等野蛮宰杀动物的行为,会觉得不人道,会心生不忍。你看到流浪狗会心生怜悯,会善待和主动喂食。如果换做是个实用主义者,他会认为,这些饲养的动物就是被人类食用的,在宰杀猪、牛、狗、鸡时,不必讲究方法,不必考虑是否血腥。

那么相信万物平等的人看待野蛮宰杀动物的人,就会觉得对方的人性上有瑕疵;而纯粹的实用主义者会认为,只要把饲养的动物变成可食用的食物就可以了,本来也是为了吃,何必假慈悲。他自然会觉得对方是虚伪、做作的表现。

您认为哪种信仰是善?

观念不同。

还记得上世纪50年代末的那几年,麻雀被归为了四害之一。很多人认为,麻雀偷吃粮食,是必须除掉的害鸟。大家知道吗?麻雀在那个年代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老家贼”。那些年全国各地民众纷纷想尽办法消灭麻雀。麻雀原本是天性胆小的动物,特别害怕噪音,于是人们在街道上敲着各种响器,麻雀被惊飞后一直不敢落下来休息,就那么不停地飞呀飞,最终筋疲力竭落下来时,直接摔在地上。结果此后好多年,城市的天空中几乎看不到麻雀。

在当年,消灭麻雀越多,得到的表扬越多。因为这种行为被认为是保护了人们的粮食未被“老家贼们”偷吃。这当然算做是那个年代的善举。而现在大家知道,麻雀作为保护动物,如果有人伤害它们,是触犯法律的犯罪行为。

您认为哪个年代的观念是善?

受教育程度不同。

小时候,孩子们往往很大胆,敢将树干上的难看的毛毛虫直接用手指捏下来,然后放在脚下,用脚踩出毛毛虫花花绿绿的内脏;长大了才知道,这些毛毛虫中,有很多会化蛹化成蝴蝶,在天空中飞舞,装点这美好的世界。

受教育程度不同的人,看待世界的美丑有很大不同。

不同年龄阶段的变化。

年幼时,我们看到流浪或者乞讨的人,孩子们可能会流下眼泪,也许会向家长要一些零钱主动塞给那些茫然无助的流浪者。长大后,我们接受到更多的信息是:不要相信乞讨流浪者装出来的可怜,他们大都是骗子。于是我们经过乞讨者时,往往表现出极其鄙夷或者默然的神情。

您认为,哪个年龄段是善?

社会阅历的不同。

社会阅历浅的人往往性情直爽,古道热肠,为人正直,说话做事可能有失分寸;社会阅历深的人表面热情,说话滴水不漏,做事玲珑八面。

您认为,哪类人是您愿意交往的人?


家庭环境是最塑造人的最重要场所,父母的言传身教是一个人善恶养成最关键的人。有句话说:忠孝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蓝日”感谢您的关注,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