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叶紹翁"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纯写景吗?

封护胜463


问题 : 宋代叶紹翁"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纯写景吗?


前言

是不是纯写景很难说,诗人是否另有所指,需要根据其创作时的背景来判断。在不了解其创作北京的情况下,对于作者的用意只能是猜度了。

另外,诗文作成以后,读者如何理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下面,老街列举几个有名的杏花诗句,比较一下。看看各类杏花有什么不同,就明白”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特点了


一、单纯的杏花 陆游陈与义笔下杏花

南宋诗人陈与义的这两句我最欣赏,每一次读到的时候,仿佛置身于此,感觉空气都清新了许多: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附全诗,《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陆游的这两句也很有名: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附全诗,《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这两首诗中的杏花,就是杏花而已。


二、拟人的杏花 张先犹解嫁东风

上面这两句,杏花就是杏花,没有其他的意思。但是北宋张先的就不同了: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张先笔下的杏花,用拟人手法,有了人类的个性。这首词是这样的:《一丛花令· 》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和陆游、陈与义不同,张先的这首词很明显,把杏花赋予了人类的性格特点,不是单纯把杏花当作一个植物来写了。


三、似花还似非花 ..叶绍翁的杏花

1、苏轼的杨花

苏轼有一首著名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轼词中的杨花,和张先的”犹解嫁东风“一样,都是把杨花当作人来写。我们不去探讨苏轼的杨花词。

只是注意开头六个字:

似花还似非花。

我们用这六个字,来分析一下叶绍翁《游园不值》的杏花。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不同于陆游、陈与义

整首诗毫无疑问是写景,但是后两句杏花时,明显与陈与义和陆游笔下的杏花不同。因为这只”出墙“的杏花,明显容易引起联想。



3、不同于张先、苏轼

但是叶绍翁的杏花,又和张先”犹解嫁东风“的桃杏不同,也和”随风万里,寻郎去处“的杨花不同,后两种有明显的拟人手法。而叶绍翁的杏花没有明显的拟人。

4、类似于柳宗元《江雪》

所以说,叶绍翁的杏花,从主观来说,我们无法知道他是不是和柳宗元的《江雪》那样,背后一定有深意: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也不知道是不是一定和陆游陈与义一样,肯定就是写一个植物而已。

之所以说类似《江雪》,是因为我们了解柳宗元的创作背景,因此大多数人认为《江雪》不仅仅是写景,而是柳宗元在主观上,就是用景语反映其情感。

但是叶绍翁是不是主观上就如此呢? 不好说

四、作者未必是,读者何必不是

一个作品写成,只完成了一半,另一半由读者完成。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谭献也有”作者未必是,读者何必不是“的说法。

也就是说,叶绍翁写完这首诗以后,无论他主观上,是不是但纯写景不重要,重要的是读者怎么看。

有诗人写”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结果被认为讽刺朝廷丢了性命,就是一个例子。苏轼的”“乌台诗案”也是如此。无论诗人是否有此意,但是您的作品中却可以让人联想到此意。



结束语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即情语也。其实在创作时,未必每个人都能做到,只有好的景语,才是情语。

这种不动声色,却把景语写成情语的,有时是诗人是有意为之,有时是无意为之。

不管叶绍翁是不是有意为之,但至少不是有意写成今天“红杏出墙”的含义。这应该是后人的发挥了。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你好,春天来了,看到这两句诗觉得春的气息正扑面而来。

欣赏古诗有句老话叫“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两句诗看似写景,实则也表达了诗人的欣喜之情,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这两句诗出自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七言绝句《游园不值》,原诗是这样的: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句的意思是:

春天来了,阳光明媚,春风和暖,我乘兴来到一座小花园的门前,想进园看看园里的花木。

可是我轻轻地敲了半天园门,却始终没有人来开,可能是小园的主人爱惜地上青翠的苔藓,怕我的木鞋把它们踩坏了吧。

我失望地正要离去,一抬头,却看到墙头一枝杏花开得正艳。

看来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啊,我从这一枝杏花上已经领略到了满园绚烂的春光了。


一、表面写景。

取景小巧,只有一枝杏花。一个“出”字,将这枝红杏拟人化,它像一个美丽的女子正从墙上探出头来,让人眼前一亮。在它的身后,是可以想见的满园的春色。

二、景中含情。

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作者乘兴而来,满怀期待之情;

可惜主人深居简出,闭门谢客,柴门久叩不开,感情转为失望;

然而抬头之间,看到一枝杏花开得绚烂,诗人失望的心情就在这一霎那间变成了惊喜,从这一枝杏花诗人看到了满园的春光,表达了诗人此刻欣喜而舒畅的心情。

作者的感情从期待,到失望,再到欣喜,一波三折,富有层次感。

三、景中寓理。

这两诗包含着什么样的哲理呢?

人们常常把这里的杏花看作新生事物,而把那久叩不开的园门和围墙看作顽固的、保守的力量,这股力量想压制新生力量的脱颖而出,可是新生的力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们最终将冲破重重阻碍,蓬勃发展起来。


总之,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表面上写景,在冷寂的环境中一枝杏花突兀而出,明艳照人。景中含情,表达诗人看到杏花由失望到欣喜的情感;景中寓理,新生的事物是压制不住的,它们总要冲破束缚,脱颖而出。

至于后来人们用“红杏出墙”来指代已婚女士在感情和行为的出轨,那纯粹是后人觉得用这句诗来形容这种情况,十分形象贴切而借用的,叶绍翁在当时是肯定没有这个意思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让您满意。


眉画张敞


你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不纯是写春景,还寓有“新生事物敢于逾越障碍、冲破藩篱而展示出勃勃生机”的哲理,给人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奋勇向前的力量。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二月的江南,草长莺飞,柳绿花红,正是游园赏春的好时光,我乘兴来到了一座园子前,或许是园子的主人担心我会踩坏他爱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久久都没有人来打开。透过柴门,园子里百花盛开,争奇斗艳,这满园的春色哪能关得住啊!我不禁摇摇头,准备回去了,一抬头,看见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了,正微笑着给我打招呼。我为之一振,应该是这一枝杏花,想得到更多阳光的沐浴和雨露的滋润吧。

巜游园不值》中,诗人出门赏春时的高兴,遇园不进时的扫兴,看见出墙红杏时的得兴,心境阴晴转换,能让我们感同身受,情同此理。

叶绍翁,南宋诗人。在唐宋诗词大家云集的世界里,一首巜游园不值》能有一席之地,确有过人之处。

“红杏出墙”,后来被喻意有外遇,是诗人叶绍翁万万不会想到的。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景中有情,景中寓理,给我们以启迪:新生事物是不可能被压制和禁锢的,它一定会冲破束缚,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大家好!我是赵旭666。希望喜欢我的原创文字。一起学习,一起探讨,共同进步,传承文化。】


赵旭666


红杏出墙,在漫长的文化演进中,变成了形容女人出轨的意思,不经让人唏嘘。但是,在原诗中,是非常美的意境的刻画。

叶绍翁,浙江丽水人。本姓李,因家道中落,过继给龙泉叶氏,所以改姓叶。南宋朝,最高统治集团,已经失去了北复中原的意志力,只想偏安东南,湖光山色之间。叶绍翁,也只是做了不大的小官,便隐居于西湖、钱塘江一带。

叶绍翁的诗,很多是在描写田野人间,也被称为江湖派。没有李白的肆意洒脱,不像杜甫的哲理深刻,但是很灵动。存世的40多首诗,多为佳作。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全诗以“游园不值”为题,本意说自己游园的目的没有达到。可是诗人却由此生发感想,这或许因为主人怕踩坏园中的青苔,破坏了园中的美景,因此才不让自己进来的缘故罢。柴门虽然不开,满园春色却难以关住,一枝红杏探出墙头,向人们炫耀着春天的美丽。“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

它启示人们:“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_^


漠上独钓


此诗原文是“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我认为此首诗薄意写景,更重要的写意境,抒写心理。前两句写诗人怀着满满的期待来访友,小心翼翼地生怕自己的木屐踩坏了主人门前的花花草草,轻轻地但是又是持久地敲门,但是主人仍然没有前来开门迎客,诗句中把诗人的期待、遗憾描写的活灵活现,让读者如同亲身体会了一般;后两句诗人话锋一转,虽然有院门院墙阻隔,但是一支红色的杏花还是伸了出来,满满的春意盎然还是溢满了诗人的心怀,把未见到主人的遗憾一扫而光。表达了诗人豁达的性格和愉悦的心情。



蔚然成林4


我们通常在理解一首诗所蕴含的情意时,需要根据这首诗的创作意境和作者的时代背景去分析。

叶绍翁,今浙江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南宋中期诗人。

叶绍翁原姓李,后因受祖父李颖士牵连,家业中衰,少时即嗣于龙泉叶氏。宋光宗至宋宁宗期间,曾在朝廷做过小官,叶绍翁的仕途并没有长久。后来,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又与葛天民互相酬唱。是江湖派诗人,常作七言绝句。

江南二月天,正值云淡风轻、阳光普照的时节。郊野一片”热闹繁荣”的景象,早春的花儿竞相开放,沐浴春光,草地嫩绿。

这作为长期归隐的诗人来说,无疑看到了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心情自然大好。所以,诗人乘兴来到一座小小花园的门前,想看看园里的花木。于是,诗人的雅兴之作一发不可收,流芳千古。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
  • 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诗人看到这早春的美景自然是欣喜万分,于是他轻轻敲了几下柴门,没有反响;又敲了几下,还是没人应声。诗人从最初的期许兴致落差到冷寂无奈。看似透露了归隐的冷清,实则道出早春的繁华,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正是祖国大好河山的写照。

于是诗人猜想,大概是怕园里的满地青苔被人践踏,所以闭门不语。诗人在花园外面徘徊着观赏美景,很是扫兴。他在无可奈何、正准备离去时,抬头见墙上一枝盛开的红杏花探出头来。感情又由失望到意外之惊喜,写得十分曲折而有层次。让读者不曾经历,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既渲染了浓郁的春色,又揭示了深刻的哲理。

诗句富有哲理:看似冷清又赋予繁华,先有惆怅后有惊喜。一波三折,让读者醉酒其中。

这首诗的高妙之处更在于:

☞俗话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中有情,诗中有人。门前青苔”应怜”,小扣柴扉“不开”,足见其人懒于社交,无心利禄,则和诗人有同样的兴趣,流连于山水,欣赏早春的美景,”苍苔”,”满园春色”,”一枝红杏”无不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将景物拟人化,使诗人从冷清无望中,感受了盛情邀请,更彰显了物我合一,怡然自得。

☞一枝红杏出墙和满园春色关互相映衬,最萌最可爱,写出了春的蓄势待发,不可阻挡的力量。后人更赋予这两句诗以生活的哲理:新生事物一定会冲破重重困难,脱颖而出,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

后续☞

....这首诗后来被有些人误解,于仕途官场相谈,这些理解过于牵强,诗人所处的时代是南宋中期,但唯有其归隐田园,不问世事。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属江湖诗派风格。我辈不应该善自评论。

这首诗和唐代诗人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在写法和创作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感谢欣赏。


阿杰行走记


这两句诗肯定不仅仅是写作者目睹之景。

古人的写景诗大多不仅仅是为写景而写景。作者在写景时往往是要表达个人的思想情感的: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表达了贺知章对春柳、春风、春天以及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或寓理于景,含义隽永,如“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者既是写景又是议论,说明人只有不断读书学习获得新知识,才能使自己增长智慧、提高认识,保持如方塘清水一般明澈的思想境界;或因情造景,虚景因真情而真,表达作者的一种生活或精神追求,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菊之地未必在东边的篱笆下,也未必能把南山看得多真切,作者是要营造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画面,表达一种恬淡闲适、无欲无求的精神追求。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不仅仅在写烂漫的春色,也不仅仅在表达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其中的思想感情是丰富而细腻的:没有见到门园主人的失望,没有赏到满园春色的遗憾,再看到一枝出墙红杏时,得到了慰藉,满园春色可见一斑,这一枝红杏是多么善解人意,多么生机勃勃!





阴晴雨雪皆为诗


诗人为什么会诗兴大发,肯定是有感而发。人一般写文章都会表达某种目的,抒发某种感情。所以叶绍翁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游园不值》,肯定不会是单纯的写景。诗人游园看花却进不了花园,失望之余,却惊喜地发现有一枝红杏偷偷地探出墙外来。此情此景,这样的意境,让诗人很有感触,他猜想园子的主人也许是怕自己的木屐踩坏园子里的青苔,所以迟迟不来开门迎客。但是这样满园的春色怎么关得住呢?那枝忍不住探出墙外的红杏,让人很容易想象,园子里春天的盛景。

唐代诗人写诗侧重于抒情,宋代诗人一般侧重于抒发哲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预示着,新生事物的发展是阻挡不了的。



用户樵中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人趁着春色满园,想进去欣赏大自然美景。可惜园门紧闭,诗人不忍离去,轻轻敲打柴门。遗憾的是没有回应。

作者自我安慰应该是主人害怕我的鞋子踩坏园中的青色草苔,可见作者内心的善良。

准备离开,蓦然,看一抹红色的杏花迎风摇曳,香艳多姿。作者内心豁然开朗,由衷感叹,紧闭的柴门也按耐不住春的盎然生机。

诗的后俩句既是写景,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蓬勃生命力的赞美。

寓情于景,更显诗的无穷魅力。





阡陌上的鸟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 · 叶绍翁《游园不值》

译文

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赏析

这首脍炙人口的七绝《游园不值》,是宋朝诗人叶绍翁所作。全诗以“游园不值”为题,本意说自己游园的目的没有达到。可是诗人却由此生发感想,这或许因为主人怕踩坏园中的青苔,破坏了园中的美景,因此才不让自己进来的缘故罢。

柴门虽然不开,满园春色却难以关住,一枝红杏探出墙头,向人们炫耀着春天的美丽。“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

它启示人们:“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

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诗人在花园外面寻思着,徘徊着,很是扫兴。在他无可奈何、正准备离去的当儿,抬头之间,忽见墙上一枝盛开的美丽的红杏花探出头来冲着人打招呼呢。诗人快意地想道:啊!满园的春色已经溢出墙外,任你主人把园门闭得再紧,也关它不住!“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人从一枝盛开的红杏花,领略到满园热闹的春色,感受到满天绚丽的春光,总算是不虚此行了。但是,后来读者并不以这点儿为满足,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赋予这两句诗以生活的哲理:新生事物一定会冲破重重困难,脱颖而出,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这两句诗也便获得了新的生命,流传不绝。

至于这种发挥是否符合诗人的愿意,那并不重要。因为诗歌欣赏也是一种艺术创造,读者不妨凭着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艺术趣味,扩展诗的意境,丰富诗的含意,或者给诗句涂上比喻象征的色彩。对于这种现象,诗论家说是:“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读者的理解,其实有时是比作者还要高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