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教育孩子呢?

用戶70550296608


教誨是條漫長的路,榜樣是捷徑。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最初的模仿對象,孩子從那裡學到的品質、人格、習慣和處世態度,對他一生的發展都會產生極大影響。

心理學博士張怡筠說過:

“你越有進取心,孩子越勤奮;

你越堅持做自己,孩子越獨立;

你越坦誠並友善溝通,孩子越正直。

所以當好榜樣比當好保姆更重要!”

父母的言行是無聲的老師,強有力地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要想取得理想的教育功效,父母應以身作則,時時、處處、事事都嚴格要求自己,成為孩子人生的好榜樣。

董卿也曾說過:你想要孩子成為怎樣一個人,你就要自己成為怎樣一個人。

有時候孩子就是我們的一面鏡子。沒有人天生就好父母,我們應該與孩子共同成長,不斷修正自己,提高自己。語言的說教是蒼白的,只有通過行動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孩子耳濡目染養成良好的習慣。

人不是養成好的習慣就是養成壞的習慣,養成良好的生活與學習習慣對於孩子來說一生受益。


小道可觀


其實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我也曾和我老公有過矛盾。他提倡,狼性教育,不聽話就打。我則非常反對這樣。希望可以引導。

小的時候,可能是比較好欺騙,說什麼,小朋友都聽,反而現在大了,說什麼,他都有自己的理由辯解,好像引導對於他來說,已經沒有多大的用處。他已經有了自己的主見。而且很難去改變。雖然是這樣,我仍然堅持,愛的教育,不希望家裡出現狼性教育,不聽話就打,打的聽話為止。

還有一個觀點居然和老公出奇的一致,那就是該玩的年紀讓他好好玩,不要給他太多課外活動,雖然看到朋友圈,自己的朋友,經常發,自己的小朋友,能歌載舞,小小年紀可以玩各種樂器。到處參加比賽。看到後也會很羨慕。但是羨慕歸羨慕。我們還是想,釋放自己的天真才是最好的。在該玩的年紀就好好放縱。


兔子小櫻櫻


關於教育孩子,跟大家談幾點心得。

首先凡事以身作則,在孩子面前最好不要夫妻吵架什麼的,有了問題用講道理的方式解決,讓孩子看到,父母有平和的心態。積極的生活態度。

然後,當孩子有了錯誤,不要打罵,因為那樣的話,一兩次管用,一旦和你對著幹,事情就更麻煩,試著理解他,處理問題講方法。


用戶597272459362


我該怎麼教育孩子這個問題。現在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我是是一個老年人,今年63歲,我的兒媳和兒子都在打工,我和孫女在一起,他今年上三年級,我對我的孫女的教育管得很嚴格,每天放學我都要做到她跟前讓她把作業做完,再讓她出去玩,我教育我的孫女在學校團結同學,尊敬老師,幫助同學,在學校見到老師要先向老師問好,在同學之間搞好團結,在學校拾到別人的東西。一定要交給老師,讓他從小養成拾金不昧的好習慣。

放學以後走在路上要愛護樹木,不要回壞別人的東西,在村上見到老人要學會銷先問好,如果有需要幫忙的,老爺爺老奶奶主動上前幫忙,讓他從小學會愛幫助別人,尊重老人團結小朋友,有好吃的東西要知道和別的孩子分享。我認為教育孩子要從小教育開始,讓他從小。要有一種好習慣。這是我的一點分享,希望大指導。


UC879


1.教育小孩必須在6歲前樹立起家長的權威。古話有云,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古代和現代雖然有不同,但是在小孩的心理發育階段來講,六七歲之前對小孩性格的養成極為關鍵。

2.古人把人一生的心性教育分為四個階段:

0到3歲,幼兒養性;4到13歲,童蒙養正;13歲以後到成年,少年養志;成年以後,成人養德。著名的意大利兒童教育學家蒙臺梭利也說過:“人生的頭3年勝過以後發展的各個階段,勝過3歲直到死亡的總和。”

3.“三歲看大”是指從兒童3週歲時的心理特點、個性傾向就能看到其長大後的心理與個性形象的雛形。從教育心理學看,出生到3歲被稱為“嬰兒期”,是兒童生理發展、心理發育最迅速的時期。在這個階段,父母的期望、行為和一些生活標準會被嬰兒內化為自己的期望和規則系統。3歲到7歲被稱為“幼兒期”,又叫“學前期”。所謂“七歲看老”是指在7歲時幼兒的個性傾向開始形成。當然,“三歲”與“七歲”並非實指,而是虛指,只是說兒童此時的性格將對他的將來產生很大影響。

4.小孩的“任性”問題,是每個家長都會遇到的,而且如果解決得好壞,影響孩子一生。

舉個例子,小孩吵鬧著要買玩具,這時候父母應該怎麼辦?

首先,我們得認識到,6歲以前,必須對小孩樹立起權威,錯過這樣時間,以後加倍補救都無濟於事。

第二,緊急性問題是把小孩哄回家,不然在大庭廣眾面前哭哭鬧鬧,影響不好,也不是解決問題的合適地點。可以試著看著他鬧,鬧累了滾累了,自然會消停一點,這時候把他抱回家。

第三,把小朋友帶到房間,然後跟他說,鬧吧,該怎麼鬧就怎麼鬧,然後他肯定會哭天搶地,這時候你不要管,只管看著,不出聲。但是你得確立四個原則,不打、不罵、不講理、不離開。一直默默看他鬧。

第四,他甚至會撞牆,蹦來蹦去,但是你也不要管。等到他鬧到抽搐,你就抱起他,準備好熱毛巾,擦乾淨淚水,敷敷撞牆的頭。問他,還鬧不?如果還要鬧,那繼續默默看他鬧,你只要負責擦汗敷毛巾就可以,這叫“恩威並施”。

這樣小孩子就絕望了,往常他哭鬧,父母都會滿足他。今天,他永遠記得了,他不是萬能的,父母還是有辦法修理他的。

第五,小孩子妥協以後,過段時間,可以試著和他講道理,買玩具可以,有任何需求都可以,只要你能說服父母,說的有理有據,那麼父母會答應。這叫做,前期給大棒,後期給蘿蔔,雙管齊下。這樣也可以鍛鍊小朋友的思維和表達能力。

ps,還有一個培養小朋友“延遲滿足”能力的好方法。

當小朋友做了家務時候,獎勵他一顆糖或者其他禮物,然後告訴他,如果你一星期不吃這個糖,我會獎勵你三顆。

延遲滿足能力是成就大事的必備技能,也是信息化時代提升自我的關鍵。比如現在很多人備考司法考試,給自己制定了時間計劃表,可看著書,就想玩一下手機,雖然他知道玩手機會影響司法考試這件大事,他也知道如果不玩手機是有利於司法考試複習,就好比現在不吃手機這課糖,未來他將得到一萬顆糖。可是,能做到的人有多少?


公務員面試思維


孩子是我們的希望,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美好的明天,那麼我們要怎樣教育孩子,才能讓他有美好的明天?

第一,情緒要平和。尤其是母親。因為成功的家庭教育,就是母親情緒的平和。當我們面對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我們要冷靜的分析孩子為什麼會產生這樣錯誤,將要怎樣引導他去改正錯誤?如果情緒不平和,一聽說孩子犯錯了,馬上就暴跳如雷,就上去扇他兩耳光,罵她兩句。那樣根本都解決不了,還在家長和孩子之間造成了無形的鴻溝。

第二要以身作則。孩子就是我們家長的複製品,我們作為家長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我們家長就要是怎麼樣的人。一面要求孩子做一個文明人,而自己卻是粗口連天;一面要求孩子好學上進,而自己整天卻是無學而不學無術,混天度日;一面要求孩子著裝整潔,而自己穿的是邋遢無比;一面要求孩子孝敬父母,而自己對自己的父母卻是那樣冷若冰霜。那怎麼行呢?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我們家長就應該給孩子做好最好的啟蒙教育。

第三,要注重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因為一個好的行為習慣,將影響孩子的終身命運。正如一位科學家說,他取得成功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幼兒園老師對他的教育,就是非常簡單的日常生活的行為習慣的形成,什麼飯前便後要洗手,玩具要和大家一起分享,要注意合理的休息,要注意積極的觀察大自然等等之類的。

第四,要給孩子立規矩。什麼事可做,什麼事不可做,要讓孩子從小心中有數。不要讓孩子覺得只要我犯了錯,家長在背後跟我打掃戰場,那樣的觀點就是錯誤的。因為總有一天孩子會長大,他會離開我們,他會獨自生活。那麼那個時候他就需要自己去打掃戰場。為了減少孩子走彎路,我們要給孩子立下規矩,讓孩子從小明辨是非,少去犯那些無謂的錯誤,少走那不必要的彎路。


第五,家長要言而有信。說過的要獎勵的就要獎勵,犯了錯該懲罰就要懲罰。不能因為情緒的好壞,該獎勵而不獎勵,該懲罰而不懲罰,這樣會讓孩子對家長失去信心。

第六,要學會誇孩子。好孩子是誇出來的。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然後及時的加以表揚肯定。為增強孩子自信心,讓孩子朝著更加優秀的方向發展。

第七,三方六人的家長群要保持一致的教育理念。不管是爸爸媽媽還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應該對孩子嚴格要求,保持一致的標準。不能因為爸爸媽媽嚴厲,外公外婆爺爺奶奶就寵愛無比,那樣對孩子的成長很不利。

我相信做到這些方面教育,孩子將成為非常優秀的人。

我是睿心媽媽,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有豐富的班主任工作經驗,專注於分享育兒的心的的心得。謝謝你的關注、閱讀、收藏、分享、轉發、評論、點贊。


睿心媽媽


昨天在參加家長俱樂部的時候,有位家長的教育方法值得大家去學習!


孩子喜歡玩,而且老是頂嘴,怎麼辦?


她說,在家庭教育中,一家人的教育觀念必須要一致,以前孩子練習寫字的時候,看到寫了不好看的字就打斷孩子,並說這個字不好看,重新寫,孩子一氣之下就不練字了,後來老公跟她說,孩子寫字的時候千萬不要打斷他,讓他寫完之後再去評論他寫的字,寫找出好看的字,表揚一下,再找出不好看的字,跟孩子說,如果這幾個字這樣寫是不是更漂亮呢?


之後她就用老公教的方法去陪孩子寫字,果真有效果,孩子也沒有發過脾氣、不寫字,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願意改進。


還有就是孩子喜歡玩,老是想看電影,她老公就跟孩子約定好,8點前完成作業,然後每天陪孩子看一部電影,他說,愛玩是小孩子的天性,也應該讓孩子多玩一點,所以每天都會陪孩子玩。


還有一次孩子考試得了99分,她覺得孩子粗心,那1分不聽該丟的,但是她老公說,孩子考上九十分就已經很好啦,因為達到了孩子的目標,已經很高興了。


再來一次就是她老公教孩子寫作業,孩子說爸爸教的和老師教的不一樣,爸爸是錯的,老師才是對的,然後她老公並沒有說自己的才是對的,而是讓孩子回顧一下老師教他們的解題步驟,孩子就慢慢的回憶,然後發現老師是錯的。


我再舉一個例子——何江,大家可以百度一下,看看他的故事。


何江的父母都沒有什麼文化,但是每天都會陪著何江兩兄弟看書,久而久之,就養成了何江喜歡看書的好習慣,現在的他是哈佛生物系博士畢業生。在《兒行千里》節目,何江坦言感謝父母當年的陪伴,才能成就如今優秀的他。


陪伴是家庭教育中很重要的環節,陪伴不僅僅是陪在孩子身邊,而是成為孩子的榜樣,很多家長要求孩子看書寫作業,自己卻在旁邊玩遊戲,這是萬萬不可取的。在陪孩子的時候也不要閒坐著,也不要去幹擾孩子寫字、看書,自己哪一本書看,就算是假裝的也好,至少孩子看到你在看書了,自己也會跟著看書的。


好的榜樣成就好的習慣,好的習慣真的會影響孩子的一聲。


廣州學樂教育


1.教給孩子做事的方法而不是直接告訴孩子答案。

常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魚總有吃完的那一天,如果掌握了做事的方法,孩子會主動去解決問題而不必依賴別人。

2.與其讓孩子會很多技能,不如幫孩子樹立價值觀。

現在的社會日新月異,除去在不同年齡段引導孩子學會當期的基本技能外,有些技能更新迭代很快,現在學了將來不一定適用,所以不如引導孩子建立格局。

3.給孩子自由的空間,但要有所邊界。

孩子們的想象力為何越大越弱,有時候就是我們給了他們太多的限制,把孩子們的思維禁錮了。所以要讓孩子自己去探索、嘗試。但要明確他們的邊界在哪裡。你比如說新聞中一個小孩推倒書店的書,媽媽認為孩子小而不批評、道歉。這樣沒有邊界的教育只能害了孩子。

4想要改變孩子,先要改變自己。

我們經常犯的是,要求孩子要節約、多看書少玩手機,自己卻成天買買買,從不看書,抱著手機追劇。這樣說再多的大道理,孩子也不會有所改變,更多的是家庭戰爭不斷。

總之,要怎樣教育孩子,做父母的心裡得有個預想,你想要什麼樣的孩子。放平心態,給孩子一個自由的空間。

謝謝你的閱讀與分享,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巧妙媽育兒


1、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則。父母的言行,孩子在眼中看著,他們的模仿能力很強,空洞的談話遠沒有實際行動有效。好像有過這樣的廣告,母親給奶奶洗腳,小兒子看著她的一言一行,然後,他學也幫他母親洗腳。同樣,如果父母的行為不當,受家長影響的孩子不得不說是家長失敗的影子。可以看出,成年人的言行非常重要。2、成年人的意見必須統一。有時父母需要彼此通氣。他們必須爭取同樣的意見,並且態度相同。他們不應該是意見不合的。你說你的,我說我的,你白臉你是紅臉,孩子們往往不願意確切地知道聽誰。隨著時間的推移,成年人在兒童心中的地位和威望將消失,對孩子再管起來將更加困難。

3、不要抹殺孩子的興趣。學習很重要,但興趣是兒童創造力的來源。現在社會需要的不是閱讀機器,而是全能的多面手。因此,如果孩子表現出某種愛好,不要干預,但應該鼓勵他,也許小孩也可以多學會一種技能。

4、不要採取過激的方式。有些家長認為,好孩子是“打”出來的,所以,每當一個孩子犯了錯誤,他都不冷靜理性,不分青紅皂白地說他和打他。對孩子的這種粗暴對待不僅不能讓孩子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而且很可能會在他們心中留下陰影,他們的個性很容易變得極端。


俏媽寶貝


題主所提的這個問題其實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真的很難用三言兩語說清楚,我在這裡只能簡單談談個人看法和感受,權當拋磚引玉。

01
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我認為,建立良好親子關係是家長對孩子實施教育的重要前提。

古人講,親其師,信其道。這道理對父母也是一樣,孩子只有出於對父母的信任,才有可能真心實意接受來自父母的教育。

對一個家庭來說,親子關係的好壞決定著教育的成敗,因此,父母與孩子之間首先要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當然,這種關係和那種一昧寵溺的畸形關係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要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父母就必須給予孩子充分的理解和尊重的機制。

02
從早期就要抓好孩子的良好習慣養成

各種教育研究和實踐都表明,孩子幼年時養成的習慣,會對以後乃至終身的發展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古人總結的“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教子經驗之談還是有一定的道理,不管是哪種習慣養成,都是越早越好。

習慣有很多,包括生活習慣、做事習慣、學習習慣、閱讀習慣等等都是我們家長在教育中要引起重視的。

很多家長會抱怨自己孩子的習慣不好,苦惱於孩子怎麼這麼難教育等等,卻沒有反思問題產生的根源,以為責任都在孩子身上。

殊不知,在孩子開始懂事的時候,如果家長如果有意無意忽視了孩子的各種習慣養成,後期即使花費幾倍的力氣去教育效果還不一定好。從這點來說,孩子難教育,家長是難辭其咎的。

03
在孩子敏感期要抓住孩子各種能力的培養

孩子的能力培養也是同樣道理。不管哪個孩子,他們都有自己的特定能力和行為發展的最佳時期,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敏感期教育,包括感官敏感期、語言敏感期、動作敏感期、閱讀敏感期等等。

抓住孩子的敏感期教育,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裡舉一例說明,比如在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階段,如果父母沒有及時抓住契機,好好在閱讀興趣方面加以引導,為孩子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包括為孩子提供大量的優秀讀物、父母在孩子面前展示熱愛讀書的樣子等等),反而習慣於在孩子面前玩手機玩遊戲等,或出於懶惰及求安心理,隨便就把手機塞到孩子手裡玩,其實是在不經意間就對孩子進行了一次玩手機的“啟蒙教育”,等到幾年之後發現孩子沉迷手機問題嚴重,再想糾正卻已是積重難返。

更可怕的是,因為手機佔領了孩子的世界,還錯過了孩子的閱讀興趣培養,以後即使孩子在看書,那多半都是為了完成任務式的看書,而不是那種真正痴迷於閱讀的境界。

說了這麼多,就是為了表明教育無小事,這就好比身體健康也是無小事,身體小毛病不重視會發展成難以治癒的大毛病。而孩子的成長更是不可逆的。

這裡面還需要糾正一種很多家長容易陷入的教育誤區,即對孩子進行超前教育。在當下好像這成為大家心照不宣的做法,其實這種做法是以損害孩子的長遠發展來換取眼前的“光鮮好看”,是一種教育短視行為。

常見的超前教育有很多,比如幼兒園小學化,讓幼兒稚嫩的小手去抓筆練字,卻沒有看到孩子的手部發育受到了影響;每個孩子原本都是天生的藝術家,家長看到孩子喜歡塗鴉,沒有順應孩子的自然發展規律,就著急著把孩子送進繪畫班學勾線學素描,把成人的繪畫技巧強加到孩子的腦子裡,卻沒有想到此舉扼殺了孩子的豐富想象力和創造力,從此孩子泯然眾人矣。

04
在教育中要尊重孩子的人格,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來對待

很多教育問題的出現,都是因為父母並沒有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來對待。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

父母要永遠將孩子的情緒接納作為與孩子交流的第一步,這是真正尊重孩子獨立個體的表現,也是教育能夠內化到孩子靈魂深處的基石。

05
教育孩子要因材施教,從關注孩子的興趣出發

只有上述幾個大的教育原則問題解決了,才有可能去談孩子教育上的細節問題。

前面已經說了,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特點,教育只有合適孩子的,才是有效的,父母對孩子實施教育的過程中,要根據孩子的自身發展特點和興趣進行量身定做。

每個孩子的發展情況都不一樣,只是在成長的道路上,只是有些孩子跑得快一些,有些孩子跑得慢一些,但終歸都是朝著目標前行,而父母所要做的是用堅定、溫暖的陪伴伴隨孩子在人生路上勇往直前。

06
要把孩子教育成才,父母必先成長

這道理很好理解,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父母要使孩子成為怎樣的人,自己首先就要努力成為那樣的人,對孩子說再多的道理都不如親身示範來得有效。當然這不是一定要逼著父母去做自己達成不了的目標。比如想讓孩子讀書,自己即使不愛讀書也沒有關係,但至少要在孩子面前做到捧著書看半小時,就算裝模作樣看也沒有任何關係,只要不把書拿倒了就行。孩子有這個讀書氛圍就夠了。

此外,孩子在不同成長階段中需要採取不同的教育,比如孩子到了青春期,父母再拿兒童期的教育方式來對待孩子,肯定就不合適了。

這就需要父母通過不斷的學習來提高自身的教育認識水平,只有這樣,家長才能善於靈活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也只有這樣,家長才能正確判斷教育方式的對與錯。

如果父母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錯誤,最終要為父母的錯誤而買單的是孩子。

父母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往更深了說,父母的格局和視野,將決定著孩子的未來發展。

希望我的回能對你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