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宮女走出宮門後,她們的結局如何?四個原因讓她們不能生育

古代當宮女是很辛苦的,在尋常百姓眼裡,宮女就是皇家的人,是貴人,而在皇宮,宮女就是下等人,這樣的反差,給宮女的身心都造成不小的損傷。

有人說,清朝滅亡後,宮女無人敢娶,即使娶了,也沒有生育,真的是這樣嗎?

清朝宮女從上三旗包衣中選出,容貌秀麗,就算不是十分漂亮,至少也不難看,最關鍵是年輕。18無醜婦,這些宮女入宮最小的12歲,最大的也不超過18歲。但她們出宮時,就25歲以後了。

深宮10多年的生活,讓她們不再是一個尋常的少女,懷揣著對愛情和婚姻的美好渴望,可以跟尋常的男子廝守一生。

古代宮女走出宮門後,她們的結局如何?四個原因讓她們不能生育

說實話,宮女在後宮待了十多年,算是長了見識,即使未曾有幸親近龍顏,也目睹了皇后和嬪妃的生活方式,那真是錦衣玉食,呼風喚雨,黃金千兩隻是毛毛細雨……現在的姑娘即使跟高富帥談一場短暫的戀愛,都會認為自己是上流社會,不能輕易嫁給普通男子,何況是古代的宮女,她們真的是在頂層社會生活過。

在皇宮中,稍微有些頭臉的宮女,比如可以在皇后、貴妃身邊伺候的得力宮女,或者在皇帝跟前伺候的宮女,她們的吃穿用度一定是很好的,而且還有人上人的感覺,別的小宮女對她們也是畢恭畢敬的。

這些宮女一旦被放出宮,眼光是非常高的,對尋常男子是不屑一顧的,加上年紀大了,她們所青睞的貴族,也不可能娶一個宮女回家,何況古代婚齡是13-15歲。

古代宮女走出宮門後,她們的結局如何?四個原因讓她們不能生育

第二個原因,是“對食”的產生。後宮生活比較孤獨,於是主子體恤宮女和太監也有情感生活的需要,就允許他們“對食”,所以古代宮女太監的“對食”之風尤其盛行。如果宮女被放回家,誰能接受與太監“對食”過的宮女呢?就算能接受,宮女本人也不願意,雖然太監不是正常人,但在宮女心裡,那也是自己的男人,也是有感情的。

第三個原因,最初的“對食”是同性之間的,也就是宮女與宮女談戀愛,相守在一起。在後宮太多宮女得不到皇帝寵幸,即使得到皇帝一時的喜歡,多半也是一晚或者短時間內,皇帝女人太多,對這種下等女子,一般不會投入感情,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會有“對食”的事情發生了。

古代宮女走出宮門後,她們的結局如何?四個原因讓她們不能生育

第四個原因,宮女在後宮生活太苦,一方面勞作十分辛苦,另一方面妃子的嫉妒心強,如果哪個宮女貌美,必然對其戒備,不僅可能讓她過得更為辛勞,有人說“勞動損朱顏”,消耗她,甚至害死她;還有即使宮女僥倖懷孕了,也有可能被陷害,直到失去孩子。在身體的勞累和心靈的恐懼雙重煎熬下,宮女大多患有“血鬱”,生活十分壓抑。

這也解釋了為何大多數的宮女不能生育,但我相信,還是有可以生育的,她們最大的問題不是能否生育,而是能不能嫁出去,嫁給誰?

古代宮女走出宮門後,她們的結局如何?四個原因讓她們不能生育

在這種環境下生活的宮女,可能25歲就老了,即使被放出宮去,也無人想娶。一是聽說是宮裡的人,覺得高不可攀;二是朱顏受損,未老先衰,甚至不能生育,也是一般家庭所無法承擔的;加上宮女自己心氣也高,所以不能嫁人就是正常的事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