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是膽的常山趙子龍,是什麼緣由一生不得重用

在我國古代歷史上,每到亂世就會湧現出很多英雄豪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都非常喜歡三國,裡面有英姿風發的各路武將爭奇鬥豔,也有羽扇綸巾的智謀之士博弈天下。

而在三國裡面我最喜歡的一個英雄就是趙雲,好像他身上承載了許多我們後世之人,覺得很美好的品質。但是就這樣一個受很多人喜歡的武將,驍勇善戰又立下赫赫大功,為什麼在三國時期卻不受蜀漢政權的重用呢?


一身是膽的常山趙子龍,是什麼緣由一生不得重用


建安十三年,那個時候劉備的勢力很弱小,還借居在荊州劉氏羽翼下。這個時候曹操攜大軍南下荊州,劉備難擋曹操的大軍。當劉備被曹操追趕至當陽長阪時,劉備捨棄妻兒向南逃走。這個時候趙雲身上裹著年幼的阿斗,護持著甘夫人,一路殺出重圍,保劉備妻兒倖免於難。

趙雲有沒有如演義中一樣,在長坂坡殺個七進七出,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對劉備而言卻是意義重大。劉備當時已經人到半百,阿斗是唯一的兒子,若是此時喪子,對劉備和劉備勢力絕對是致命的打擊。因為古人對於傳承看的非常重要,主公無後就意味著政權不穩,趙雲此時可以說是拯救了脆弱的蜀漢政權也不為過。


一身是膽的常山趙子龍,是什麼緣由一生不得重用


按道理說趙雲立下如此大功,此後應該被劉備重用才對,那為什麼趙雲卻沒有像關羽等人一樣,得到劉備的重用呢,這裡面到底是什麼緣由呢?我認為是這三個原因。

首先,趙雲沒有鄉黨。


一身是膽的常山趙子龍,是什麼緣由一生不得重用


這是什麼意思呢?在古代出身在一個地方的人,利益往往會捆綁在一起,就跟現在我們出門在外遇到老鄉,彼此照顧是一個意思的。趙雲是孤身投奔劉備的,身邊沒有同鄉好友相望,權勢得不到鞏固,人微言輕。就好像影視劇裡面的社團,你很能打也立過功確實是厲害,但是你手下沒人,那麼你怎麼能獲取權利地位呢?道理是一樣的。

尤其這個時候劉備浮沉半生,終於安穩下來,在得到諸葛亮相助的時候,自然予以是重用。諸葛亮加入劉備陣營,為了有話語權,自然就提拔重用一批荊州鄉黨,趙雲自然不得重用。

其二,趙雲不是宗親。


一身是膽的常山趙子龍,是什麼緣由一生不得重用


劉備其實是很看重名分的,張飛為什麼出錢?關羽為什麼效力?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劉備漢室宗親的身份。為了成就事業,劉備跟關羽張飛結為兄弟,從此三人一條心。在古代結為兄弟可不像現在,那真是不是親兄弟勝過親兄弟,關羽張飛在蜀漢政權裡面,就相當於宗親勢力,自然得到重用。

就跟我們現代社會的很多家族企業是一個道理的,關鍵的職位交給自己人去坐才會安心,關鍵的事情交給自己人去做才會放心,趙雲恰恰就是那個外人,有能力也不會安排去他去做一些涉及企業核心的事。

其三,趙雲不是士族。


一身是膽的常山趙子龍,是什麼緣由一生不得重用


漢朝時期門第觀念非常重,在漢朝普通人想要出人頭地是很困難的,想當官往往需要被舉孝廉,而一般只有士族才有這個權利,所以朝政基本上都是門閥士族把持的。

蜀漢後期劉備重用士族,趙雲不是士族出身,自然不被士族接納。正所謂同流才能交流,彼此階級不同自然難以融入。


一身是膽的常山趙子龍,是什麼緣由一生不得重用


就如同現代社會,很多有能力的人不是也一樣被擋在了學歷上嗎?很多企業設置的門檻就是本科學歷,即使運氣好進入這家公司,往往也難以被同事接納,其實是一個道理的。當然當代社會這種事情已經少有發生了,有能力的人還是有很多出人頭地的機會的,但是古代社會卻不一樣。

所以說趙雲雖然立下過大功,一生為劉備政權任勞任怨,卻也只能英雄遲暮滿頭白髮了,才有機會上陣衝鋒。一生少有統兵機會,只得死後被後主劉禪封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