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真實的楊家將,有著怎樣的戰鬥力?

楊家將,以北宋時期以楊業、楊延昭、楊文廣等祖孫三代為代表,一直活躍於抗遼、西夏等民族戰爭前線,被後世傳頌至今的軍事家族。

楊業、楊六郎、楊文廣,是楊家將的主要代表人物。楊業衛國戍邊,威震三關,人稱“楊無敵”,以至敵兵一見“楊”字大旗便不戰自退。

古代真實的楊家將,有著怎樣的戰鬥力?


而楊延昭,即楊六郎在戍守邊關的二十多年裡,同樣驍勇善戰,將千里邊防治理得固若金湯,契丹人聞風喪膽,終使敵方將領許下“只要有楊六郎一杆槍鎮守邊關,就決不造次”的諾言。

作為楊家將第三代的楊文廣,儘管因時局變化,沒能建立與其父輩相提並論的功績,但是也繼承了楊家將世代忠心報國的優良傳統。三人名氣之大,從習武家族方面來講,直到現在還沒有人超過,因此後人稱之為“楊家將”。

正是由於“業公驍勇,子孫賢能”,才使得大宋江山長久。而為感念楊家將的赤膽忠心,宋王朝的皇室要求文武百官在路過楊府門前時“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皇上也要龍行七步方可上輦。

古代真實的楊家將,有著怎樣的戰鬥力?


至於楊家將的事蹟,不僅見於《宋史》、《遼史》、《資治通鑑》、《續資治通鑑長篇》等史書,以及詩歌、野史筆記等相關記載,還有更多的是以文學形式傳播。

其實,自楊業、楊延昭父子死後不久,北宋民間已經開始口頭文學形式,流傳他們的英雄事蹟。歐陽修《供備庫副使楊君墓誌銘》載:“……繼業、延昭父子皆名將,其智勇號稱無敵。至今天下之士至於裡兒野豎,皆能道之。”

到了南宋,正值民族多難之秋,民眾越加懷念楊業祖孫三代的英雄業績。在長期的民間口頭傳播過程中,以歷史真實為基本線索, 將楊家將故事逐漸演變成英雄傳奇。

只是,在南宋盛極一時的“說話”中,楊家將故事僅留下兩個目錄:《楊令公》、《五郎為僧》。有幸的是,《燼餘錄》簡略地記錄了“楊業幽州救駕”的故事,這是我們今天所能看到的最早用文字記錄的一個楊家將傳說故事。

南宋之後,後世文人學者以及民間藝人,在正史的基礎上,不斷將楊家將故事進行藝術加工成為劇本、演義等民間文化,並獲得更廣泛的傳播。

如小說方面的,影響最大的當屬明朝熊大木的《楊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義》、紀振倫的《南北宋志傳》,到了清代、民國時期又出現了《北宋金槍全傳》、《平閩十八洞》、《兩狼山》等。

戲劇方面,楊家將的元素早已成為中國傳統武戲的重頭戲。自宋話本、金院本、元代雜劇起,楊家將故事大量出現在京劇、晉劇、豫劇、揚劇等各種劇種中,如《李陵碑》、《金沙灘》、《穆桂英掛帥》、《四郎探母》、《七郎八虎闖幽州》、《天門陣》、《三關排筵》、《孟良盜骨》、《十二寡婦徵西》等,還有評書等多種民間文藝形式。

古代真實的楊家將,有著怎樣的戰鬥力?


至今,楊家將故事還出現在電影、電視劇等傳媒中。

此外,佘太君、楊宗保、穆桂英、楊四郎、五郎、楊排風、孟良、焦贊等人物也被成功塑造,儘管與正史有很大出入,但其生動鮮活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