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賞讀】楊全華

困境面前顯心境

——讀劉同福《昨夜臺風來襲》有感

楊全華

一個月前的強颱風“利奇馬”,從東南沿海登陸一路北上一路肆虐,陸上海上進進出出,及至從山東半島登陸給齊魯大地造成了較大的損失。

“處境決定心境”,而困境面前更顯心境。這個唯物主義的觀點在作者劉同福政委《昨夜臺風來襲》一文中得到充分彰顯,它更像一面銅鏡,照出了各色人等的心境。正像作者文中所言:“颱風襲來,每個人的心境是不一樣的。有人會為驚濤拍岸的美景振奮,有人會為風雨飄搖的陋室揪心,有人會為中斷的生計惆悵,也有人會為尋到了新的商機而竊喜。”


【文學賞讀】楊全華||困境面前顯心境

這或許就是“存在決定意識。”對有些人在臺風面前的心態,雖然無可厚非,但也不敢與之苟同。而對另一些人的心情,則應給於大加讚賞。作者說,在那個狂風大作暴雨如注的夜晚,他躺在床上,輾轉反側,在想“外面的世界會是怎樣的?狂風會吹折大樹的枝幹,暴雨會打落嬌嫩的花瓣,山石會勇猛地滾落,河道阻塞,堤壩損毀,農田裡的作物一定會不幸夭折。”而此時此刻,作者如是政府官員不僅應當想到這些而且理應頂風冒雨到大街上,到地野裡,到老百姓的陋室旁,但作者不是,他僅是一名早已退下來的軍人,他可以同許許多多的普通人一樣,安眠於自家的臥室。然而他卻沒有那樣,這也許正因為他曾是一名現役軍人……

作者在文中進一步想到,不知在那個風狂雨驟的夜晚,“都市的霓虹燈還會照樣閃爍吧,那些沉湎於狂熱夜生活的人還會對酒歡歌、徹夜不歸?出租車還會在風雨裡穿梭,讓期待的人坐上期待的車?身在名利場中的人,能不能在這風狂雨驟的夜晚寧靜片刻,讓名韁利索隨風脫落,找回原本的自我?”我倒想問問作者,你不缺吃不缺喝,想到上述那些本該屬於政府官員想的事就可以了,幹嗎又要想這些呢?然而,我又想到了唐代詩人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一詩中的幾句話:“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噢,我似乎明白了,此時作者的心情與杜詩的內涵也許有幾分相同吧!


【文學賞讀】楊全華||困境面前顯心境

作者不僅在那個颱風肆虐的夜晚想了很多,而且在臺風到來前,還親自去海邊鰲山灣畔的小漁村看了看。親眼看到了漁民們緊張地預防颱風、保護漁船的勞作,還訪問了漁民的生活狀況。客觀地說,作者此時去海邊與作者十分喜愛攝影,想去拍點颱風來前的照片有著必然的聯繫,但作者面對強颱風來襲所擁有的那些對社會、對漁民的憂慮,是一般的攝影愛好者乃至許多政府官員所達不到的。

由於這次颱風帶來的降水量過大,山東濰坊、淄博兩地作為重災區,災情比較嚴重。就淄博而言,強颱風帶來的大到暴雨連降三天三夜,降水量為近二百年一遇。不少城鎮居民的家庭財產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損失,水患最嚴重的桓臺縣,一些村莊被淹,百姓被迫轉移,數日無家可歸。本人所在市中心區的生活小區,多數樓頂出現滲漏,一些不是樓頂的住戶,雨水也從窗下外牆滲進許多水。面對這一現象,許多居民怨氣較大,有的還在網上憤怒責罵,因為這個小區當年是由政府指定一家房地產商所建並指定一些政府官員負責“監督”“把關”的。


【文學賞讀】楊全華||困境面前顯心境

面對這次房屋漏雨,開始我的心情也較煩氣,後來我想到當年在老山參加對越輪戰的險苦生活,特別是想到前幾天在平臺看到的王勇生班長在回憶錄中講到的,無法忍受的“貓耳洞”生活,我的心情頓時輕鬆了下來。現代化的漏屋難道不是比對越戰場上的“貓耳洞”強多了嗎!

困境面前顯心境,而心境既為處境所決定,也可隨境界所調整。感謝劉政委的美文美圖為我們帶來好的心情。

2019年9月13日於淄博

【文學賞讀】楊全華||困境面前顯心境

楊全華 在部隊服役30年,主要從事政治工作,後轉業到地方機關。愛好攝影、文學,現為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山東攝影家協會會員,自由撰稿人。攝影作品、文章曾見諸多家媒體。


【精選留言】

梨花雨(朋友)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見賢思齊,一日三省吾身。這是真正的男兒本色、英雄氣概!


藻子

軍人寫的文章就是有一種陽剛之氣!令人信服!


水城人(楊全華)

謝謝政委的鼓勵!你的這番論述,可謂解讀的解讀,理解的理解,共鳴的共鳴!歸根結底,全在於你的那篇佳作!與其說您這番留言是對我的感謝,更應當說是對我的更大鼓勵。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也可以說,您那篇文章已成為我們互相解讀、交流溝通、深化感情的載體!


北風輕輕吹(朋友)

理性的解讀很受益 劉同福 謝謝全華對《昨夜臺風來襲》的深刻解讀,所以要謝謝,不僅是因為我的那些文字得到他的理解並引發共鳴,還因為他的這番解讀,讓我從理論層面上提升了自己對處境與心境的認識。他以《困難面前顯心境》為題,用“存在決定意識”這一唯物主義的觀點,認識颱風來襲前不同人的心理狀態,這就說到了根子上。他問得對,也答得好。為什麼作為一個已經退了休的軍人,會對臺風來襲給社會和人民群眾生活帶來的影響那樣關注關切?那是因為他曾是一名現役軍人。是啊,我們這些當過兵的人,因為我們服役的軍隊是人們的軍隊,我們的天職就是保護人民的利益,這就是“初心”吧。這種初心已經滲透到我們的血脈之中,成為一種思維定式,只要與人民利益息息相關的事,就會自然而然地設身處地,把自己融入其中。存在決定意識,這存在是一種歷史的存在,永久的存在。所以,儘管不是現實存在的政府官員,依然會想到那些本該是政府官員想到的事。

全華說,困境面前顯心境,而心境既為處境所決定,也可隨境遇所調整。這大概就說到了存在決定意識的下一層意思,即意識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反作用於存在。颱風“利奇馬”在青島短暫襲擾,但在濰坊、淄博兩地卻形成了嚴重災害。淄博的降水量為二百年一遇,不少城鎮居民的家庭財產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損失。全華所在市中心區的生活小區,多數樓頂出現滲漏,一些不是樓頂的住戶,雨水也從窗下外牆滲進許多水。因為這個小區當年是由政府指定一家房地產商所建並指定一些政府官員負責“監督”“把關”的。面對颱風肆虐時出現的嚴重問題,怨天尤人、街頭責罵、網上洩憤,這種態度也似正常反應,可這種發洩再激烈也於事無補,且會耗神傷身。全華則會及時調整心態,他想到了當年在老山參加對越輪戰的險苦生活,特別是想到前幾天在平臺看到的王勇生班長在回憶錄中講到的,無法忍受的“貓耳洞”生活,心情頓時輕鬆下來。現代化的漏屋難道不是比對越戰場上的“貓耳洞”強多了嗎!看,就是這樣的自我調整,讓全華在困境中產生了平和的心態,解決起這些困難也就相對從容了。 對一篇文章,一部作品的點評解讀,看得出解讀者的思想理論功底,這樣的解讀於讀者有益,於作者更有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