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吹捧,有什麼意義呢?任正非:我也有主觀臆斷的時候

只是吹捧,有什麼意義呢?任正非:我也有主觀臆斷的時候

請輸入圖片描述

如今的華為和任正非已經被人們捧上了神壇,有無數人在歌頌、讚美其取得的成就,但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金身也不是一天塑造出來的。

或者說,所有的偉大,在一開始都是平凡。

因為平凡,自然就會有信息獲取不充分、對未來缺乏足夠的認知等侷限,所以,難免就會出現錯誤的判斷,造成決策失誤。

而任正非的卓絕之處就體現在此,在出現決策失誤之後,他可以立即展開自我批判,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在哪裡,並能夠找出解決的辦法,且有決心、有能力貫徹到底。

哪怕是放棄自己的部分權利。

只是吹捧,有什麼意義呢?任正非:我也有主觀臆斷的時候

請輸入圖片描述

在華為三四十年的發展歷史當中,任正非至少出現過三次重大的決策失誤。

1.押寶GSM(移動2G路線),過早放棄CDMA(聯通2G路線)。

GSM和CDMA都是當時國際上主流的數字蜂窩通信技術,但華為最終認為GSM更成熟,也更值得投入,而動輒幾十億的投入成本決定了華為不可能同時押寶兩家,所以等到2000年左右,聯通開始投資CDMA時,兩期招標都沒有華為的什麼事。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常務董事餘承東是1993年進入華為的,在華為的前幾年一直是默默無聞的普通員工,但就是這個Nobady卻敢直接給任正非打電話:老闆啊老闆,我發現了一個好東西,叫做CDMA!

任正非說,“3G才是發展的大方向,CDMA成不了大氣候”

這個技術方向決策失誤的後果是,GSM無法在國內取得什麼市場份額,而在之後的TD-SCDMA市場爭奪戰中,華為再次敗北,移動一二期招標仍然是被同行一舉奪得。

2.對“小靈通”(PHS技術)的傲慢。

因為瞧不起小家子氣的“小靈通”技術,任正非否決了公司內部搶佔“小靈通”市場的決議,這相當於把幾百億的市場拱手相讓。

事實上呢,當時的中國電信有大量的閒置交換機,固網利用率極低,而通過PHS“小靈通”無線接入可以儘快實現無線放號。另外,中國電信也沒有被准許放開無線頻率資源、獲得經營牌照,因此利用中國電信的交換機,依附於現有的網絡資源傳輸和交換資源還有銅線資源,發展無線接入,是各地電信局的迫切需求。

對於這個情況,各地電信局多次向華為提出過交涉,但任正非認為,PHS“小靈通”的生命週期不長,註定是形不成氣候,他的眼光是放眼世界的,讓華為做一個註定短命的“小靈通”,被認為是一種投機和墮落。

由於大力投入在GSM技術上,華為一直在等待帶電信取得無線牌照後,正式啟動大規模無線建設那一天。

1995年,UT斯達康在美國硅谷成立。

1999年,各地的中國電信陸續選擇了UT的PHS,成為各地電信局在固話市場飽和後對抗移動、聯通的重要競爭武器。因為“小靈通”價格低廉,放號靈活,受到眾多用戶的喜愛。

2002年,UT的小靈通已經有901萬用戶,處於市場壟斷地位,其財報公開的平均利潤率是驚人的324%。在《商業週刊》2002年度全球IT企業100強評選中,UT斯達康公司被選為成長最快的公司之一,也是唯一入選的電信設備公司。2004年,UT斯達康收入超過213億人民幣。

“客戶是華為最稀缺的資源,客戶是華為生存的唯一理由。”,這是任正非常對華為員工說的一句話,但對客戶低成本地實現端到端的業務承載——“小靈通”(PHS技術)的需求傲慢讓華為錯失了巨大的市場機會。

只是吹捧,有什麼意義呢?任正非:我也有主觀臆斷的時候

請輸入圖片描述

3.拒絕手機。

1997年初進入華為的張利華,先後任職曾在研發部、交換產品部、業務與軟件產品線、運營商解決方案部等部門,在離職後曾寫書披露華為的研發歷程,其中就提到過華為手機的故事。

2002年10月,在北京國際通信展的一次無線產品線討論會上,張利華提議華為應該儘快立項3G手機,因為華為的3G設備只能賣一次,但是消費者一年會換好幾部3G手機,中國有好幾億手機消費者。

但任正非拍著桌子咆哮道,“華為公司不做手機這個事,已早有定論,誰再胡說,誰下崗!”

從此做手機這件事就成了華為的禁忌,就是以後做了部分手機,也都是運營商的貼牌產品,拿不上臺面,這種情況直到華為冒出了一個“大嘴”牛人餘承東才算有了轉機。

實事求是地說,任正非的判斷和決策是有其依據的,後來的情況發展也證明了這點,但造成損失的主要原因也是這點。

2002年,華為罕見地出現了營收的負增長,虧損嚴重,因為無線產品線(GSM和WCDMA)在國內沒有什麼市場,只好攻向海外。

那時候任正非見到無線產品總裁徐直軍和3G產品總監餘承東就問一句話,“你們什麼時候能給我把60億拿回來?”(GSM設備研發16億,3G的WCDMA設備40多億)

張利華說老闆就是老闆,在“華為冬天後,任正非帶頭開展自我批評,及時地糾正錯誤,不再固執堅持已見。讓老闆為說過的每一句不妥的話主動道歉是很困難的事,但是任正非還是人情味很濃的老闆,會在其他場合用微笑的方式緩和。”

2002年底,在華為手機立項討論會,任正非說,先“拿出10個億來做手機!”

2003年後,華為管理層決定進入小靈通、手機領域,憑藉強大的研發實力,華為只用了半年時間就攻破了小靈通技術,並且藉助強大的集成供應鏈系統,將小靈通手機的出貨價從最高2000塊砸到了300塊。

UT斯達康由此徹底被打廢了。

同時期,華為3G產品出海,開門第一單發生在香港,華為用借錢給客戶買自己產品的辦法,一舉打開了局面。到了2005年,華為的海外收入已經是50多億美金。

而在2007年,憑藉“從GSM向3G的平滑演進”的Single-RAN產品突破,讓華為無線產品收入躍居世界第二,一手打造百億無線的負責人餘承東一戰成名。

只是吹捧,有什麼意義呢?任正非:我也有主觀臆斷的時候

請輸入圖片描述

然後,等待餘承東的是另一個“大獎”——手機部門負責人。

一上任,餘承東就徹底否決了給運營商貼牌做手機的策略,轉而打造自己的品牌。但2012年先後推出的智能手機P1、D1因為體驗太差,被任正非當場給摔了,之前他還對餘承東說,"我家屬都用iPhone,不用華為"

但餘承東毫不氣餒,他說,華為手機三年之內成為世界領先手機終端產商......銷售目標會一年翻三倍......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2014年,華為榮耀的銷量是2000萬,銷售額24億美元;2017年,Mate9、P10系列全球發貨量分別突破1000萬臺,華為手機在全球備受好評。

一連三次的決策失誤,給任正非帶來了很大的反思,因為身為企業創始人的巨大威信,一旦企業過去依賴老闆的決策,無疑會給企業帶來很大的風險。

老闆的獨斷專行不應該、也不能夠成為管理的障礙。

2003年開始,任正非決定引入經營管理團隊(EMT)系統,開始8位高管集體決策體系,2011年,華為又實行輪值CEO制度,權利分散的後果,造成了重大決策的考量更全面,確實減少了決策失誤的風險,從此以後,華為再也沒有在重大決策上犯下失誤。

一切為了華為的偉大事業,為此個人的得失、利益都可以為此目標而讓步。任正非對自己如此,對管理層也是如此,前後5年多,耗費40億學費師從IBM,在研發體制改革、ISC(集成供應鏈)系統、行政和財務等科學管理體系方面,華為都動了一次大手術。

因為利益、山頭等的變動,這次改革受到了很大的內部阻礙,但任正非提出就是削足適履也要推行下去,誰不服從新的組織架構誰就下崗,最終華為是建立起了世界領先的組織體系。

可以說,先進的管理和組織體系,才是華為強大的基礎。

只是吹捧,有什麼意義呢?任正非:我也有主觀臆斷的時候

請輸入圖片描述

如今,好多人在崇拜任正非和華為,但要知道任正非、華為的錯誤和正確同樣明顯,實際上,他們犯過的錯誤對你幫助更大。

當年思科的掌門人錢伯斯決定全力打華為,兩家巨頭在美國有一場驚天動地的大決鬥,但任正非說,“我不如錢伯斯。我不僅傾聽客戶聲音不夠,而且連聽髙級幹部的聲音也不夠,更不要說員工的聲音囉!雖然我不斷號召以客戶為中心,但常常有主觀臆斷。儘管我和錢伯斯是好朋友,但又真正理解他的優點有多少呢?”

任正非這種戒驕戒躁、虛懷若谷和自我批判的精神,才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只是吹捧,有什麼意義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