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1小說《綠山牆的安妮》告訴你:男女平等,還有多遠?

文 | 一文也值

卡爾維諾曾言:"經典就是人們正在重讀的作品"。對於《綠山牆的安妮》來說,正是如此。

這部由加拿大作家露西·莫德·蒙哥瑪利創作的《綠山牆的安妮》是一部兒童小說,但這本小說自出版以來就在歐美文學界引起廣泛的關注。

豆瓣9.1小說《綠山牆的安妮》告訴你:男女平等,還有多遠?

然而在國內,卻鮮有人知道它只是七本"安妮系列"中的第一本。這部小說不是一部"兒時的經典",而是一部"每讀一次就會知道何為兒時"的經典,這是關於思想上永無止境的成長的經典

在這個系列的成長小說裡,安妮在續集裡按照作家蒙格瑪麗的意願結婚生子,她的女兒麗拉甚至也成為了後面故事的主人公,如果按照現在的流行作品的觀點來看,這部描寫兩代人的小說系列更像是一個由作家締造的文學宇宙,小說逼近現實的敘事也讓它像一部由作者憑著記憶訴說的家史

豆瓣9.1小說《綠山牆的安妮》告訴你:男女平等,還有多遠?

目前國內已有的四本翻譯

因為全系列的主角是女性安妮和麗拉,此係列被稱為女性小說是實至名歸。尤其是最負盛名的第一部《綠山牆的安妮》,不但為後面的幾部奠定了安妮活潑、熱情、天資聰穎、敢愛敢恨、想象力豐富的形象基礎,更是塑造了其他眾多立體的女性角色。如果重溫這部小說,活色生香的各類女性形象會一一湧現:刀子嘴豆腐心的瑪瑞納、重情重義的戴安娜、開明寬容的牧師夫人、固執保守的林德太太、脾氣古怪的巴里小姐、溫柔善良的斯泰西老師......

女性主義就是男女對立?錯了。

描寫女性的作品並不等同於女性主義作品

歐美尤其是美國,有幾次影響很大的女權運動。在第一波女權運動已過、第二次女權運動還未興起的時代,在家中用抹布清除灰塵的女人還未成為波伏娃筆下的"西西弗斯",這些十分"像女性"的人物,包括安妮在內,也受到了前期的女權主義者的詬病。有批評家這樣寫到:

這種快樂的結局......安妮最終對自己理想的放棄,對陳規老套的社會責任的屈從,以及對吉爾伯特強行介入安排其未來的輕易接受,無疑為渴望實現自我獨立的女性樹立了一個"惡劣的榜樣"。

豆瓣9.1小說《綠山牆的安妮》告訴你:男女平等,還有多遠?

但是,也有批評家指出:

更近期的女權主義文學批評卻強調了安妮對哥特式浪漫故事的抵制,也強調了她從"靠想象逃避現實"到"勇敢面對自己的社會職責"這樣一種的轉變。

所有這些相互矛盾的解讀,既為讀者提供了在女性主義文學批評時代認識安妮的新角度,也為如何從安妮身上解讀女權主義提供借鑑。

觀念的辯駁並不是你死我活的廝殺,所有的觀點都很難跳出批評家的主觀囿見,也很難說沒有前人成果的影子。只是按照今天我們對女權主義的理解,如果前些前一時期的女權主義將女性責任視為對女性的枷鎖,那麼這裡的責任應該更多指的是女性的家庭責任,即批評中所述的"陳規老套的社會責任",甚至在這裡表達了對同一場域下的男性行為的對立。在這種視角下,"女人"始終只是女人,如果安妮是個男性,大概就不會有如此質疑。換句話說:女性承擔家庭責任的力量還未被自我肯定,女人們更多想得到男權的認可,即來自男性的解放

豆瓣9.1小說《綠山牆的安妮》告訴你:男女平等,還有多遠?

小說作者,加拿大作家露西·莫德·蒙哥瑪利

小說作者所在時期的女權主義者們特別將安妮擺在獨立女性的位置上加以強調。她們定義的獨立女性是可以為了個人理想,個人目標不惜拋棄一切可能的束縛去追求所謂的在彼時男權社會的成功。但她們可能忽視了一點,即男性也不可能如此"任性"。

在安妮的小說中吉爾伯特就是很好的例子。前期的女權主義者認為他干擾了安妮的生活,但吉爾伯特也無法逃脫安妮的"冷暴力",甚至不可避免地被安妮所吸引。雖然這種相愛相殺的戲碼(讀過續集的人都知道安妮和吉爾伯特後來成為恩愛夫妻)有故意為"大團圓"做老套鋪墊的嫌疑,但二人確實是互相影響的,而且是在學識、道德上的良性影響。

前期的女權主義過於偏激地將男女二元對立,女性要處處和男性做比較,如有不同,那麼女性就一定是受害人,這本身就體現了女人對自身的不自信。男女平等是要肯定的,但兩者都是在人的框架之內,逃避個人責任將某性主義不斷放大,都是對另一方的不公正,一味強調"女人不可以"的女性主義,或許稱之為極端個人主義更加妥當。

豆瓣9.1小說《綠山牆的安妮》告訴你:男女平等,還有多遠?

女性與教育:現代教育的典型

除了對女性人物本身的探討,《綠山牆的安妮》中值得回味的還有對應時代的西方女性教育。

在小說中,十一歲的安妮作為收養來的女孩和其他女生一樣接受著初級義務教育並和男生進行平等競爭,安妮在學業上的出色也是對傳統上男性才是知識和理性擁有者的反駁,至於後來安妮以第一名的成績進入女王專科學院學習,一年內拿到教師一級資格證並爭取到唯一一份的艾弗裡獎學金有機會入大學繼續深造,都體現了在第一次女權運動後,女權主義對於女性新出路的肯定。

此外,書中還出現了不少女性教師的形象,比如在主日學校教書的羅傑森小姐,深受學生愛戴的斯泰西小姐,續集裡的十六歲的安妮也曾擔任過教師一職。

而巧妙的是,面對女性教育,勢必有來自不同觀念上的衝突,比如戴安娜在父母的做主下並未參與女王班的進一步學習,考到教師證的魯比•吉利斯依然將人生拴在婚姻上,林德太太更是公開反對過男女混合教育和安妮上大學的想法。

豆瓣9.1小說《綠山牆的安妮》告訴你:男女平等,還有多遠?

可見,當時的西方女性教育正逐漸步入正軌,但女性主要為家庭服務的傳統聲音也限制了一部分女性的自由。

不論男女,最好的教育是在愛中自由生長

如果不介意將女性教育的視角暫時轉移到兒童教育方面,蒙格瑪麗借安妮對她所遇見的各位教師的不同看法也暗示了她本人對符合兒童天性的教育的推崇。此外,小說中學生所能接觸到的娛樂活動豐富多彩,無論是野餐還是音樂會,都會讓一個旁觀者心生羨慕。還有對女王學校里社交活動、考試、論文、獎學金等的描寫,恍然是現代大學生活的真實寫照,這或許也是安妮一百多年來始終不朽的原因之一。

雖然《綠山牆的安妮》文字和情節都很簡單,但不可否認,這本書裡所描述才是多數兒童應有的正常生活軌跡和情感歷程。如果回顧安妮的學業歷程,很容易就能對其產生共鳴:喜歡看閒書,上課愛開小差,逃避不擅長的科目,強大的競爭對手和激烈的學業競爭,考試前的焦慮和考試後對名次的擔憂......

豆瓣9.1小說《綠山牆的安妮》告訴你:男女平等,還有多遠?

所有的教育都應該秉持著向上向愛的理念。而當代推崇兒童原惡論,將兒童身上冷酷殘忍嗜血的一面被大力發掘,此類小說在沒有達到善良的基礎上談愛,似乎在目前尚未實現的環境中有"何不食肉糜"之嫌,但任何人確實都不想成為獰笑時的兒童的受害者,屬於未來的希望將希望斬於刀下,本身就是一種極大的諷刺

正如莫言所說:“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

所以多年後重讀這本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小說,只有安然長大的讀者才能驚覺教育之"愛"的意義。這已經不單單是女性教育或者兒童教育的範疇了,更是關涉整個人類的平等。每一個個體都能享受陽光,每一個生命都有尊嚴,這才是所有主張最根本的出發點。否則,都是叵測的利益掠奪者製造的噱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