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智慧:“過,則勿憚改”

《論語》學而篇第一句“學而時習之”就告訴我們學到的知識要在適當的時間應用,就是說要“踐習”“實踐”要用到生活中,當我們在踐行所學知識時,於已於人都應是“不亦悅乎”。孔子一生好學,在這方面,孔子給我們作出了榜樣,孔子精通“六藝”,尤其對“禮”的踐行,可以說是“恪守”周禮,“溫良恭儉讓”是孔子踐行周禮在自身的真實寫照。

《論語》智慧:“過,則勿憚改”


“敏於事而慎於言”、“敬事而信”、“謹而信”、“吾日三省吾身”、“不重不威”、“主忠信”都是孔子在提醒我們無論做人還是做事,無論在家還是在外,都要謹言慎行,懷有孝弟之愛,有仁義、仁德之心,能不斷踐行自己所學知識,不斷修正自己缺點和錯誤,做人要忠誠可靠,做事要謹慎有分寸,能處理的恰到好處,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和信任,才能算是有仁德,才能更接近於“禮”、更接近於“君子”。同時還告誡我們“巧言令色,鮮矣仁。”

《論語》智慧:“過,則勿憚改”


學習這《學而篇》時,想到自己這麼多年,在做人做事方面,雖然能做到“主忠信”,但卻總是因為說話“不謹慎”而給自己惹了很大的障礙和麻煩,很多時候成了“好心沒好報”。比如在我的家族中,我一直幫著父母接濟妹妹一家的生活,我沒有任何怨言,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因說話時不謹慎,造成了妹妹一家人對我很多的誤解,認為我管她家的事太多了,母親、我、妹妹一家人都心裡覺得不愉快,所以“謹言慎行”是必須要修的一門功課。


《論語》智慧:“過,則勿憚改”


謹言慎行還要掌握一定的原則,“禮之用,和為貴”,禮就是原則,就是標準,就是底線,恰到好處的去做人做事才能皆大歡喜。但是為了恰到好處而恰到好處,忘記了禮的約束,也是徒勞,也是無意義的,行不通的。這就是孔子告訴我們的“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學而篇1.8》和《子罕篇9.25》中均說到”過則勿憚改”,“不憚”認真剖析自己,認識自己的不足,然後改正,以期自己心更加平和,自己的生活更加愉快。我想,這也是我學習經典的意義所在。

學習聖賢經典,“學而時習之”,“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作新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