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讓畢業三四年之後,同學之間的差距拉大?

真實生活2017


表妹年前剛參加了同學會,回來和我說,以後再也不想去參加同學會了。

為什麼呢?

她的同學中,有些賺錢很厲害的,已經自己買車買房了。表妹所在的城市是沿海,所以同學在一畢業就開了一家海鮮麵,據說還開了好幾家連鎖店,生意越做越大。年收入百萬以上,對一個剛畢業沒多久的人來說,這樣賺錢真的是很讓人羨慕的。


還有一個同學,畢業就考入了事業單位,一年少說也有二十來萬,生活還是很舒適的。

當然,絕大部分同學都混得很一般,雖然不愁吃穿,但生活也沒有過得多麼好。


表妹說做生意的人都比較有頭腦,比如她那個同學,在上學的時候,就各種賺錢,比如會從網上批發一點東西,去擺地攤,也會去擺地攤。上學那會,表妹還覺得她這個同學家境不太好,所以才會去擺地攤賺學費,誰知道人家爸爸是船長,一年上百萬的收入。


所以人和人之間真的不能比,太氣人了。


但畢業三四年後,同學之間的差距越拉越大的理由到底是什麼呢?

一,是否有明確的目標感

比如表妹的那個做生意的同學,從入校第一天開始,她就對自己說,“大學的學費要賺回來,以後要成為一個百萬富翁。”大家都覺得她想錢想瘋了,不過之後確實她賺了挺多錢的,也沒有問家裡要過一分錢。


又比如那個考上事業單位的同學,他上學的時候就是一個學霸,他說他就是想找一份穩當當的工作做著。所以畢業的時候大家都趕緊找工作,而他不緊不慢的準備著考試。當然,考上事業單位對他來說,真的是太輕鬆了。


有明確的目標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其實我們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上學的時候,要想著考上大學先,考上大學以後,也不知道要找一份工作,所以渾渾噩噩。


等到幾年以後,那些有著明確目標的同學漸漸地都實現了自己的夢想,而那些渾渾噩噩不知道自己要幹嘛的同學還是在混日子。



二,有沒有安身立命的技能?

表妹上大學的時候,就不是太喜歡自己的專業,所以她大學每天就是各種玩,專業課學得不好,也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臨近畢業的時候,問她要找什麼樣的工作,她也說不出所以然。她覺得只要是份工作,雙休,給多少薪資是可以。不知道自己有什麼可以賺錢的技能,是一件挺可怕的事情。



表妹那個做生意的同學,她在大學四年裡面,以前靠各種擺攤,做海鮮微商,已經賺了小几十萬了,一畢業她就找了一家店,從剛開始小打小鬧,到現在開連鎖店。這個就是因為她做生意的頭腦,再加上她有優質的海鮮貨源,生意不火也難。


再說回那個事業單位的同學,他有過目不忘的技能,考試基本上每門功課都第一,所以國考也是輕輕鬆鬆拿下。


發現自己的優勢,找到自己的勢能,並且依靠自己的技能自己賺錢,這是拉開差距的原因。


三,有沒有讓生活變好的勇氣


我們很多人都不知道為什麼要讓自己變得好一點,“反正我就這樣,不好也這樣過,好也是一樣。”


曾經我也是這樣的想法,我覺得日子嘛,歲月靜好就可以了。其實我明明可以很努力,讓自己的日子過得更好一點,讓自己更有選擇的權利。


回首過去的職業生涯,我付出的努力不比別人少,我也並不比別人差,我覺得最大的原因,就是我想讓自己的生活過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有自己的目標,並時刻在提升自己。


寫在最後:


不要害怕生活,打敗自己的只能是自己,所以我們試著讓自己變得強大,變得厲害,甩開別人,讓自己越活越好。


作者:燕妮在職場,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中級經濟師,國家勞動管理協調師,資深職場人士。

寫文是興趣,碼字不容易,如果喜歡我的文字,請幫忙點個贊,謝謝!


燕妮在職場


“太爺,我自認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可是畢業已經五年了,眼看著一起畢業的同學都在職位上有了不小的進步,可我自己扔感覺前途渺茫,踏實肯幹,真的有用嗎?”

嗯,踏實肯幹總是沒錯的,但是為什麼我們常常能看到兩個起點相近的人,在工作幾年之後,成長速度卻截然不同?

當然有別的原因。先聽太爺給你講個故事吧。

小A和小B是同一所名校的研究生同學,兩人關係不錯,成績也差不多,畢業之後一同進入了某個部門。

對於剛入行的新人來說,熟悉相關的業務需要一段不斷的時間,而業務本身也並不是什麼輕巧的工作。小A和小B初出茅廬,都不願久居人下,於是幾乎天天加班到深夜。毋庸諱言,這段時間裡,他們兩個都得到了飛速的成長。

過了大概四五個月,兩人開始熟稔業務工作流程,日子變得也沒那麼艱難了。有單位的老同志看這倆小夥子都不錯,便點撥他們說,有些活兒費力不討好,其實只需要糊弄一下就可以了,從考評上看毫無破綻,根本沒人發現得了,這算是行內的一個潛規則。

小A腦子活絡,早就發現了其中的門道,聽前輩們這麼一說,自然樂得輕鬆。小B卻依舊踏踏實實幹業務,不願意偷這個懶。

又過了幾個月,部門接了一個新業務,準備一個準新人去開拓一下,於是領導便打算從小A和小B之間選一個擔任負責人。其實領導是傾向派小A去的,但小A私下裡問了幾位老同志,老同志紛紛表示這個業務前景不是很明朗,就算當了負責人,也未必能幹出什麼來。小A權衡了一下利弊,覺得現在的工作蠻輕鬆,沒必要去找罪受,便婉言推辭了。

就在領導撓頭之際,小B主動找領導談心,想要去做這個新業務。正愁沒人去,天上掉下個林黛玉,領導大筆一揮,安排小B當了新業務部門的負責人。

對於小B而言,這個新的領域並不好拓展,想要幹出成績,自己就不得不像剛入行時一樣,每日早五晚十,週末無休。

累嗎?累。

小B累死累活做了大半年,最終還是將這個領域做出了一些規模。領導看在眼裡,覺得這個領域大有發展空間,便陸續繼續投入人力和資源。小B的個人能力在這種不斷磨練之下也變得越來越強,慢慢成了業務骨幹,領導眼中的紅人。

而這時的小A,還在原部門做著重複無味的工作,雖然輕鬆,但是離小B的距離,卻越來越遠。

Tip1:不要待在舒適區

我見過很多同齡人,在工作數年之後,畢業時身上的那些銳氣早已被磨得一乾二淨,只學會了在日復一日的安穩日子裡自我麻痺。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他們周圍的環境和自己所做的事情,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磨合之後,變得熟悉、輕鬆。

這意味著,他們進入了“舒適區”。

在這個區間裡,他們不需要學習更多東西,就完全可以滿足眼前工作的需求,所以他們根本就不會再去學習。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的成長就停止了。

如今這個社會,大多數行業都已有了一套成熟完善的分工體系,每個人只需要做自己所需要做的那一份工作就行了。這種體系從工業角度來講無懈可擊,因為它能夠確保在人員變動後,可以第一時間找到另外一個人填補空缺,有效減少了損失。說句大白話,就是沒了誰,地球也照樣轉。

但是對於個人來講,這種成熟的分工體系,有時候是致命的。

如果運氣好,行業穩定,能夠混到退休自然是好事,但是如果產業格局猛然間發生劇變(從近十年情況來看,這種情況並非不可能,而且發生概率不小),那麼只擅長自己一小塊業務的“螺絲釘”,是最容易被淘汰的。

接著講上面的故事。

面對這樣的局面,小A嘴上不說,心裡卻很是不服氣,他不斷反思從前的工作經歷,他問自己:如果當時自己去了新部門,能不能像小B一樣幹得風生水起?

最終,他得出的答案是:不能。

苦也好,累也好,都不是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原因在於,這個行業並非小A真正熱愛並擅長的。待得越久,他反而會越痛苦。

從朋友圈裡,小A看到了小B分享的各種心得和感悟,那些熱情和堅持,是他所不具備的。

小A決定從頭再來,在自己所熱愛的行業裡拼搏一番。

於是,小A辭職了。

在隨後的一年裡,小A參加各種課程,每天學習到深夜,但是他一點都沒感到疲憊,反而樂在其中。這時候的他,終於理解了當初小B的狀態。

幾年多過去,小A在新的行業領域裡,也逐漸有了位置。

Tip2:興趣是最好的助推力

俗話說“幹一行愛一行”,但事實上,往往是“愛一行幹一行”。

每個行業裡最優秀的人,無疑都是對這個行業具備著極高興趣的人。

正因如此,他們才願意不計回報地更加努力工作,花費再多精力也不怨聲載道。他們能夠主動去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並且花心思把事情做到最好。

另一方面,也有很多人對自己的職業感到懈怠和不屑。他們就像徐庶一樣,身在曹營心在漢,幹著自己本不想幹的事情,很是痛苦。

這兩種態度,就決定了兩種人發展軌跡的不同。

在面臨相同的挫折和障礙時,總有些人會做得更好,原因無他,只是因為他們更加熱愛他們所做的事。

記住一點,你永遠不可能在你不喜歡的事情上變得牛逼。

整個故事看上去是不是很雞湯?

好,那麼我告訴你,故事裡的小A就是我,小B則是跟我非常要好的一位同學。時至今日,仍在體制內的他已經提升到了副處級。

那麼你來告訴我,我和他,誰的成長速度更快一些?

我曾經蜷縮在舒適的坭坑裡,眼望著同伴漸行漸遠,彷彿再也追趕不上。

後來,我從泥坑中爬了出來,看清了眼前的路,順著另一個方向,義無反顧地走了下去。

漸漸地,我在別人眼裡,也成了一騎絕塵的前輩。


高太爺


有三個方面的因素。
一是家庭背景。其實同學之間的差距本來就很大,知識因為待在學校的時候,坐在同一間教室裡、住在相同的宿舍樓、在同一個校園裡活動,這種短時限的區域劃分讓同學們“看起來”是相同的。事實上,即使是考上相同學校的同班同學,有的家境優渥,有的出身煊赫,有的只是憑著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考上來的,這些背景本來就是不同的。大家畢業後各奔東西,有的人上大學是為了經營家族企業,有的人是為了改變命運,畢業以後的發展會一樣嗎?

二是個人能力。除去家庭出身不說,學校框定的小區域內,評判一個人最直觀也是幾乎唯一的標準就是成績,即一個人的考試能力(而非學習能力)。學習有兩種,一種是以解決問題為中心的,另一種是以考試為目的的,而分數只能衡量後者的能力。而溝通力、理解力、顧問力等能力也同樣重要,但它們在學生時代一般不被重視,進入社會以後這些能力對個人發展的影響則被放大了。

三是個人選擇。大家都有這樣的體會:站在某個重要事件的十字路口,一次選擇可能就會改變人的一生。成功的人,無一不是努力+運氣的共同作用取得的成就,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理性決策、權衡利弊,對於前途發展也是同樣重要的。
綜上所述,畢業之後同學之間差距拉大,既有先天的原因,也有後天的原因。即使你沒背景、沒關係也無妨,別人通過拼爹能拿到的,你通過努力也會得到,甚至會得到更好的。找到自己的方向,並且堅定地走下去,這才是正道。

賀嘉


這個問題其實應該這樣子來想。

每一個大學生看似在校園裡,大家都一個模樣,都是上同樣的課程,學習幾乎一樣的知識,吃同樣的飯菜,有時候連作息時間都是可以複製的,外在環境的大部分相似,導致了很多人有這樣的一種錯覺:

我和他們是一樣的,沒有差距的。

可實際上呢,有些人在大學四年時間裡,自律自覺地學習,風雨無阻,而有些人只是在臨近考試的時候,抱抱佛腳,抄抄別人的讀書筆記,連蒙帶騙,你說同樣都是能在學期末保證不掛科,結果當然是一樣,可兩者奮鬥的過程,卻相差十萬八千里。

點滴的積累,會演變成巨大的差距。

那些腳踏實地認真學習的人,在此期間練就的高度自律,勤勤懇懇,對自己人生負責的態度,在畢業以後,還能繼續以慣性保存下去,而那些整天只知道打遊戲,泡妞吹水,無所作為的人,畢業的時候,就不得不面對這殘酷的社會現實,不得不從那時候開始練就自律自強的性格。

可有些人早早就已經在積累,你不但落後人家四年,而且你的加速度還沒有人家快,沒有差距,那才是奇怪呢!

所以啊,千萬不要以為你們上同一所大學,學同樣的課程,你們就是同樣一個世界裡的人。

說句不好聽的,宿舍那個整天和你打王者榮耀的同學,他們家已經幫他鋪好將來要走的路了,即使一事無成,哪怕沒有畢業證,人家將來的日子,也一定會混地比你好!

而你,又有什麼資本和他一起通宵達旦地玩耍呢?


曾少賢


在職場呆了十多年了,講下自己和同學的真實故事吧!原創不易,自己都快把自己寫哭了……

第一章節:

1、我大學本科階段同宿舍有個兄弟,基本上屬於不怎麼上課,天天玩遊戲那種類型,那時候整個宿舍的唯一一臺電腦(臺式的,顯示器還是球面的那種),就是他買的(他家在小縣城,父母是雙職工)。在我印象裡,他整天就是帶著耳機玩《紅色警戒》和CS,每次考試基本都掛科,最後是靠大補考才拿到了畢業證。

2、畢業那年,我作為動不動就拿一等獎學金的“小學霸”,手裡什麼英語六級計算機三級的,證書一大把。在一家大的民企,很快就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兩年後我又跳槽去了一家世界500強企業,我當時不論工作的環境還是薪資基本都屬於同專業同學中比較好的(最好不敢說,但肯定是前幾名的)。

3、而我這個同學呢,畢業後在學校附近租了個房子,斷斷續續找了半年,不是他看不上人家,就是人家不要他,又不敢跟家裡說沒工作,全靠我們幾個接濟,最悲慘的時候一天就吃一頓飯。家裡讓他回老家縣城考公務員啥的,他打死不想回老家!最後實在耗不下去了,就去一家很小的中小學培訓機構做老師,雖然考試掛科,但好歹教個小學的數學啥的還是沒問題的,一個小時的課時費是8塊!(你沒看錯,是8元人民幣)但是能保證課時量,一天起碼40到60元是可以保障的。

4、他就這樣在這家中小學培訓機構做了兩年,每個月基本在1500元。這個時候已經畢業三年了!而我那個時候已經是某世界500強企業幾個省的電子產品培訓經理了,工資是他好幾倍,每年海外遊,出差全是五星級酒店……

結論:畢業三四年將差距拉開的,一般是:

1、行業(在大發展的行業,個人發展也更快)

2、平臺(大企業起薪確實高)

3、能力(對崗位能力的匹配度)


第二章節:

1、我就這樣在世界500強企業裡發展著,幾年後,我又去了另一家世界500強,繼續做培訓經理,十年沒有再跳槽,當然職位和薪資都在按部就班的上升。

2、我同學也拿出了他打遊戲的勁頭,幹了幾年中小學培訓,竟然喜歡上了這個職業,後來交了一位小學英語老師(也是他那個培訓機構的)做女朋友,後來又跳槽去一家大的中小學培訓機構幹了幾年。在2012年初,他和女友辭職,開始獨立幹,在一家非重點小學旁邊,那個時候房租也不太貴,他們買了幾張課桌就開始了,他和女友每天都是發傳單、實驗課,託管,什麼都做!一開始也沒啥生意。

3、在2013年末,一年多過去了,他開的第一家培訓學校(其實也就是幾間教室)開始紅火起來,他一口氣又開了兩家學校,這個時候,他在這個城市多年教學的優勢開始展現,老師資源什麼的都不是問題。關鍵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家長開始空前的重視補課了……

4、目前為止,他在我們這個城市有8家校區,其實就是在8個小學旁邊都有他自己的培訓校區,他早也不自己講課了,他老婆主要做管理,他自己天天啥事沒有,四處享受生活,面色紅潤,一年淨利潤至少200萬+(他自己給我說的,我一直覺得他說少了)。而我還天天熬夜加班好吧……

結論:畢業三四年拉開的,不是真的差距!

1、長期堅持是核心競爭力

2、機遇很重要(誰知道現在補課這麼瘋狂呀,補習班都不夠用了)


最終結論:三四年的差距取決於起跑,而十年後的差距取決於堅持和機遇。祝福大家都能堅持住自己的核心優勢,等待時機,時機到來,要勇於抓住,一時的領先不算什麼的。

文/穿牆學院:資深企業培訓和職場教育專家,穿牆而過的社會洞察者,竭盡全力助你升職加薪,喜歡我就點我吧!


職場再出發




畢業三四年有很大的差異,主要原因有三個:
  1. 家庭因素
  2. 選擇因素
  3. 個人努力

無論怎麼跳,都逃不開三者的原因。

家庭因素

大學某同班同學,父親是省會某廳級幹部,畢業前早已經給他準備好了房車,工作也準備好了。對他來說,直接按照他爸給他規劃好的道路一直走下去,只要不出太大的亂子,遲早會趕上他爸的。

如今五年過去了,雖然他沒有走仕途,但已經成為當地最大國企的某部門經理了,風光無限。

當然,對於絕大多數的普通學生來說,沒有背景、沒有靠山,想讓努力把生活過得更好,只能靠以下兩點。



選擇因素

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斷的選擇,高考後選擇學校和專業,畢業後選擇崗位和企業,成年後選擇對象和愛人。

影響我們職業發展最大的兩個方面:

  1. 崗位的選擇
  2. 另一半的選擇
這裡只談工作,不談找對象的事情。

比如說,畢業後有人從事文員崗位,月薪到頂就五千;有人從事技術行業,一萬五是瓶頸;有人從事IT行業,三萬是瓶頸;有人從事銷售,註定會漂泊,工資就難說了。

不同的崗位會影響工資的漲幅和上限。




個人努力

某同學第一份工作幹了五年多了,對他來說,他在這個公司兢兢業業貢獻了五年的光陰,幾乎每天都是部門最後一個下班的。工作業績和工作效率是全部門最高的,工資和職務升的也是最快的。

所有同學談起他來都是隻有佩服。

我想這就是個人的努力。

也許沒有好的背景、沒有好的機遇,那麼只要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好好幹,也總能實現人生價值。


但人各有命,我們眼中的成功並不一定是別人希望的,比如考上公務員的朋友,即便工資低也無憂無慮,至少不用整天加班到凌晨;老家國企的同學,工資不高但一家人其樂融融,至少不用遠離親人。


用戶69240191446


畢業後的三四年,是一個人錨定自己的職業方向,並且開始在事業上嶄露頭角的關鍵時期。

這個時期,往往就是拉開學生時代同學之間差距的重要階段。

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理解產生這種狀況的原因。

一、其實差距很早就存在,只不過在工作中才更顯現出來而已

很多人總覺得,同學之間的差距是工作了以後才慢慢拉開的,其實我並不完全贊同這樣的觀點。

要說差距,學生時代就開始形成了。

我們讀書的時候會評選“三好學生”,會選舉班長,會做成績的排名,這些其實就已經表明了人和人的差距。

想起我大學時候的班長,和我一個寢室,讀書時他是個品學兼優的男生,可因為大家在一個寢室,關係都不錯,我們也並沒有覺得他有多麼特別。

到了畢業後工作那一年,正好趕上了經濟不景氣,許多同學都擔心自己畢業即失業。可班長就是厲害,校招的時候就拿到了四五個大公司的offer,最後他還是選擇去了阿里。

那時候班長還安慰我們,說他只是運氣好,才找到了工作,相信我們能力都不錯,很快就可以就業。

如他所言,後來我們一個個也確實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工作,班長那一句“我只是運氣好”也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

三年後,開同學會,這時我才聽人說班長的年收入都好幾十萬了!而我自己的月收入才幾千,這簡直是人家的幾分之一啊!

這時候我才明白:原來班長已經那麼厲害了!不,其實他一直都非常厲害,從讀書時就優秀著,一直優秀到現在,並且可能還會越來越優秀。這種差距並不是工作三年才形成的,而是很早就拉開了!

因此那次同學會,很多人都開始有了危機意識,包括我也是,決心向班長看齊,努力工作爭取縮小這樣的差距。

二、工作以後持續的學習力,讓差距更大

以前我大學時候有個教授,曾經在課堂上說過:大學時所學到的知識,工作第一年只有50%會派的上用,第二年只有30%,第三年......依次往下減少。

那時候我還不怎麼相信,等自己工作了兩三年的時候,才認同那個教授說的話。

這個時代,知識的更新太快了!

如果畢業以後,不持續地學習,不繫統性學習,不深度學習,是很難支撐你職業生涯的發展。

就比如我學人力資源專業,大學裡還在講“人事管理”、“六大模塊”,等畢業出來發現已經流行“三支柱”了!再後來則流行人力資本管理,什麼OKR這些都冒出來。

如果不繼續學習專業知識,恐怕我的工作也遲早要面臨被淘汰。

許多畢業後三四年時間,就很快實現事業上的突破,拉差和同齡人差距的那些人,在自我學習方面投入的時間、精力和金錢都很多。

比如我身邊有個朋友,學財務的,畢業後去了會計師事務所,他一邊工作還一邊準備CPA考試,兩年就全科過關拿到了證書,接著準備註冊稅務師考試,總之是不間斷在學。

而這些學習到的知識,也都很好地幫助他事業上的發展,他從一個審計助理,四年時間做到了項目經理,帶了一個團隊,接著畢業六年左右就當上了中層經理。這個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了我們這些同齡人。

三、思維方式的突破,決定了一個人事業的突破

很多時候,你會在同學會上發現,當年那個和你一起聊著武俠小說的同學,如今和你已經沒有什麼共同話題了。

除了你們兩人不再經常一起、圈子不同以外,還有個容易被忽視的因素,就是“思維方式”的差別。

當你還沿用著那套讀書時考慮問題的邏輯時,別人已經在用職業化的思維考慮問題。

比如對待工作,你會認為是替老闆在乾貨,能少幹一點就少乾點,幹多了也沒多給點工作,何必那麼辛苦呢?

可你的同學卻不這麼想,他已經有了自己明確的職業規劃,知道自己的目標在哪裡,設計了具體的行動路線,每一步都具有針對性去努力。他也明白,努力拼搏不是隻為了一份工作,更重要是積累更多的經驗,學到更多的技能,為了將來可以找個更好的平臺去發展。

因為這種思維上的差異,導致了同學之間行動上的差異。

有人說,上帝做的最公平的事情就是時間,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小時,不會多,也不會少。

但不同的人對時間的利用是完全不同的思維,所以三年、四年下來,你也比畢業時進步了,但是人家進步得卻更大,遠遠超過了你的成長速度。

寫在最後

以上,就是我關於這個話題的一些見解,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作者:丁路遙知事,今日頭條簽約作者,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資深職業規劃師,企業管理諮詢顧問。碼字不容易,如果喜歡我的文字,請幫忙點個贊,謝謝!


丁路遙知事


一、大學努力程度.

當初班上的那批學生通過高考的方式考入了某所大學的某個專業,和你成了同一個班級的同學,當時你們是處於同一個起跑線的,在這個起跑線上的學生經過大學四年的磨礪,有的人在大學畢業以後很厲害,而有的人在大學畢業後還是碌碌無為,這主要就是大學生在大學裡面該如何去做。

有的大學生在大學裡面是比較努力的,他們在課堂上認真的聽老師講課,沒課的時候也利用一些時間來學習自己的專業課;這些學生在學習自己專業課的基礎之上,還學習一些其他方面比較實用的東西;有的學生在大學裡面還注重自己綜合實力的鍛鍊,他們在學校裡面參加了學生會,當了班幹部,雖然他們在大學裡面看起來比較忙,經常要去參加一些活動,但是這些活動也鍛鍊了他們的綜合能力。


但是有的大學生在大學裡面過得比較墮落,有的學生在大學裡面整日在宿舍裡面玩遊戲看視頻,甚至有的連專業課都不願意去。這樣墮落的大學,四年以後他們基本上學不到什麼有用的知識,和大一時候剛來大學時候的狀態差不多。

像我們專業的那些學生,有的在大學裡面學習特別的努力,最終有的在大學畢業以後獲得了保送研究生的資格,或者是考上了研究生,他們這樣的學生在研究生畢業以後一般都能夠找到很不錯的工作。而有的學生在大學期間參加了學生會方面的工作,在大學裡面得到了充分的鍛鍊,這對他們大學畢業後參加工作也是也很有幫助的。


二、畢業後的選擇.

一個班的同學在大學畢業後的不同選擇,也會使得大家在畢業後的差距拉大。像我們當時班上的那些同學,在畢業以後,有的選擇去做計算機編程方面的工作,有的選擇考研究生,有的選擇去其他的企業裡面上班。

三、家庭背景.

不得不承認一個大學生的家庭背景對其大學畢業後的工作影響還是挺大的。像我們那時候大學班上有一個同學,他父親好像是某地級市銀行行長,所以他在大學畢業以後就順利的進入中央財經大學上研究生,上完研究生以後,估計還是在銀行系統裡面工作。




饕餮視聽


機會和抓住機會的能力吧!當然,和這個人也有很大關係,比如,堅持,吃苦,創新,心態,以及個人的性格,好多都會影響自己以後的發展吧!

舉個例子,我身邊的某位大學生吧,現在畢業兩年,據我所知,他的工作已經換了好多次咯,至於換工作的原因,說出來肯定讓你們啼笑皆非。他和老闆處不來,看不慣老闆,然後兩個人就幹架,沒錯,員工和老闆幹架,完事後那肯定就被開除了啊,這樣的員工誰敢要。還有就是,嫌自己的工作累,沒讀過書的人都可以幹,總覺得自己可以勝任更高的職位,所以,這個工作他也沒幹長,辭職再找,但如果工作一直換來換去,我想這可能不是工作的原因了,而是你自身的原因了,奈何他卻沒發現。

上面這個算是失敗的典範了,再說一個我認為畢業幾年後混的還算好的人吧!為什麼他混的比較好,一是在校期間他就接觸了社會,幫駕校招學生,也就是代理,幫工廠找寒暑假工,反正就是那種膽子大敢幹事的人,在學校期間又去外面拉贊助一類的,就是經歷比較豐富吧!所以畢業後的他工作順風順水,做什麼都比較得心應手,後來自己開了一家小型公司。我覺得他之所以比其他同學好,真的就是源於他的經歷,經驗吧!

當然了,這是畢業出去工作的,而沒去工作的也有混的好的啊,我們老師,他當初選擇了,考研,進而考博,現在是我們院內的書記,生活也挺美滋滋啊,所以知識也是拉大他們差距的一個原因。

最後就是另外一種人咯,畢業後回家繼承家產的,我周邊就有這樣的同學,老爸是房地產老闆,老爸是鞋廠老闆,手底下一兩百人,所以你看他們畢業後只需要回去打理公司就行了。

所以如果你不是富二代,那要麼讀書,要麼學會增強自己的能力,.機會來的時候,也是你做好準備的時候,慢慢的,你也會成為你同學羨慕的那個人的。


小幸福的萌萌雷


給大夥舉個例子,我們寢室六人,有一哥們整天玩遊戲,遊戲玩的賊好,其他幾個看到他不學習,也跟著他一起玩,不搞學習,整個寢室就我還算個搞學習的,偶爾也和他們一起玩但有度,後面大四準備考研,就開始成另類了,被各種攻擊只好搬出去住並順利考上了。寢室其他幾個人大四就以玩遊戲打發時間,畢業找工作就傻眼了,有些人的老爹給他安排了事業單位,有些回家跟老爹做生意接班,其他的只能到處投簡歷到處碰壁,10年富士康十四連跳,沒人願意去,後面只能選擇去富士康,現在還特麼呆在那裡不敢出來。看上去都同樣是遊戲大學,但有人有資本這麼幹,你特麼沒資本就別盲目瞎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