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阿希姆·勒夫治下的德国队14年时间的兴衰荣辱(一)

最近疫情肆虐,欧洲主流联赛和欧冠、欧联都已经停摆,欧洲杯也不知道能不能正常举行。最为球迷来说,这可不是一件好事。不过我们刚好有时间来回望一下过去的事情。今天开始,我将会连发3篇文章回顾勒夫执教德国队的这14年。这14年勒夫和他的德国国家队有过荣耀时刻,但也经历过低谷和失败。

2006年7月12日勒夫被任命为德国国家队主教练,作为同胞克林斯曼的继任者,勒夫带领德国队已经征战了3届欧洲杯(08年、12年、16年)、3届世界杯(10年、14年、18年)、1届联合会杯(17年)和1届欧洲国家联赛。其中14年的巴西世界杯和17年的联合会杯都夺得了冠军。在这几届大赛中,德国队的成绩都比较稳定,除了18年的俄罗斯世界杯。

尤阿希姆·勒夫治下的德国队14年时间的兴衰荣辱(一)

2006年,克林斯曼率领的德国队在本土世界杯上虽然在半决赛被后来的冠军意大利淘汰,,但是他们的打法却让人眼前一亮。第三名的成绩也让大家对接下来的欧洲杯有所期望。但是在世界杯后,克林斯曼出人意料地决定不与德国足协续约,于是当时还是克林斯曼助教的勒夫接过了教鞭,开始了他德国国家队的执教生涯。

勒夫在上任之初便表示,他将延续克林斯曼的执教方针,再加上德国队刚刚在世界杯上取得第三的成绩,所以勒夫给自己制定了欧洲杯夺冠的目标。但其实当时的德国队是处于一个新老交替的时期。当时德国足球改革之后的青训还没有到出成绩的时候,可供勒夫选择的球员远没有2010年之后那么的充裕,所以勒夫还是要倚重06年世界杯的骨干球员。

那个时候的德国队还没有“拜仁帮”之说,在球员之间,队长巴拉克保持着绝对的权威。在勒夫上任之后的几场友谊赛和欧洲杯预选赛上,德国队都战胜了对手,一时间德国队好像找到了真命天子一样。直到欧洲杯小组赛第二场。第一场小组赛德国2比0完胜波兰,但是在第二场小组赛,德国队还是遭遇了二战不胜的怪圈,以1比2输给了克罗地亚。比赛结束之后,队长巴拉克向勒夫传达了他对战术的不满,一场“队长强行变阵”的革命开启了。这让人想起了74年世界杯上的经典内讧--队长贝肯鲍尔在小组赛第一场输球了之后架空主帅,一路拿下了世界杯冠军。但是巴拉克不是贝肯鲍尔,这只德国队的实力也远不如当年的德意志战车。虽然他们在小组赛第三战1比0战胜奥地利取得出线权,四分之一决赛又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3比2战胜葡萄牙,半决赛更是逆转绝杀土耳其闯入决赛,不过最后还是实力更强的斗牛士军团笑到了最后。这届欧洲杯就能看出,勒夫对于球队更衣室的掌控做的并不是太好,在之后的一些事情中也能体现出来。

尤阿希姆·勒夫治下的德国队14年时间的兴衰荣辱(一)

2010年南非世界杯对于德国队来说是蜕变的开始。主力门将恩克自杀、队长巴拉克重伤,迫使勒夫重用了一批年轻小将,比如厄齐尔、诺伊尔、穆勒和克罗斯等,他们也在世界杯上展现出极佳的状态,说这说明德国足球的改革取得了效果。但是对于德国队来说,拉姆接替受伤的巴拉克成为德国队队长才是他们开始腾飞的关键,因为拉姆内敛沉稳的性格和勒夫的管理风格是绝配。

尤阿希姆·勒夫治下的德国队14年时间的兴衰荣辱(一)


那届世界杯上,勒夫率领平均年龄25岁左右的德国队,小组赛4:0狂屠澳大利亚。尽管次轮0:1意外不敌塞尔维亚,末轮还是依靠厄齐尔的闪光表现,以1:0击败加纳,以小组第一晋级。淘汰赛先后对阵夺冠热门球队英格兰和阿根廷,德国队展现出了极高的进攻效率和出色的状态,分别以4:1淘汰英格兰(虽然出现了一个误判进球)、以4:0淘汰阿根廷。半决赛对阵欧洲杯上让自己屈居亚军的西班牙,年轻的德国队完全被对手压制,由于穆勒的停赛,德国的攻击也欠缺犀利,最终0:1不敌西班牙,止步四强。尽管如此,本届世界杯德国队所展现出的活力与朝气让人眼前一亮,他们大打攻势足球,与传统的德国队的踢法也大为不同。勒夫也展现了个人高超的执教技巧、出色的临场应变能力以及出色的赛前安排。本届大赛后,德国队确立了以诺伊尔、博阿滕、拉姆、 施魏因斯泰格、厄齐尔、托尼·克洛斯、穆勒的主力阵容框架。年轻球员也在这届比赛中积累了大赛经验,为以后取得好成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半数以上的球员来自拜仁或将要转会拜仁,也为之后更衣室问题留下了隐患。

尤阿希姆·勒夫治下的德国队14年时间的兴衰荣辱(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