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者:一起戰,定會贏

親愛的抗疫一線的工作者們:


有這麼一群電力人

他們戴著口罩

穿上防護服

在這個本該和家人一起

溫暖團圓的年

卻孤獨守候在抗疫一線

但我就在你的身邊

隔著濃濃的思念

你們的後方我來守護

請你們一定平安歸家


抗疫志願者

2020年3月9日


01

為了愛,我選擇逆行


隔離不隔愛

逆行不獨行

在無盡的黑夜中

你們從來都不孤獨

戰“疫”者:一起戰,定會贏

戰“疫”者:一起戰,定會贏

在疫情防控初期,2月22日,冀北遷安市供電公司城關供電二所員工梅春禮在朋友圈發表心情:非常時期奉獻點兒綿薄之力,但願早日打贏這場戰爭。


宿命前一天,梅春禮在朋友圈無意中看到,遷安市血站開通了“手機預約獻血活動”,市醫療機構日常臨床用血和疫情防控期間的血液保障需提前儲備。在孩子的幫助下,他成功地預約了該項活動。


次日,他一大清早就趕到血站,光榮加入了“熱血逆行者”的隊伍中,一次性捐獻400毫升血。


戰“疫”者:一起戰,定會贏


02

關鍵時刻顯身手


因為你們

我們從來不會言敗

我們沒有戰勝不了的陰霾

我們築起愛的防線

戰“疫”者:一起戰,定會贏

戰“疫”者:一起戰,定會贏

2月21日近中午,該所員工駕駛搶修皮卡車到碧桂園小區處理故障,在物業登記的時候熄火後,就打不著了。幾個人連推帶拽,試圖助力打火,都不行。看來問題不小,可汽車修理廠尚未復工,這可咋辦?所長張宏偉忽然想到了向辦公室綜合服務二班求助。


大約12時許,接到張宏偉電話,班長孫軍二話沒說,放下碗筷,邊往外走,邊打給離單位更近的萬貴和,囑咐他先去庫房取修理工具和配件,然後到碧桂園會合。正是彈性工作時期,那天,他們在家休息。經檢查,是發動機的問題,經過好一番“鼓搗”,汽車正常啟動了。


當他們聽說,供電所裡還有一輛無法啟動的搶修車,考慮到疫情當前,保供電尤為重要,又趕去修好了。


03

守護希望


守護希望

和你一樣

等你雪融草青 歸來無恙

等你共訴衷腸 再聚春光

戰“疫”者:一起戰,定會贏

戰“疫”者:一起戰,定會贏

當一份份請戰書遞上來,當一個個紅手印按下去,當一句句錚錚誓言響徹天際,國家電網人的堅毅與勇氣匯成同一個信念:只能打贏!唯有戰勝!


越是艱險越向前。面對新冠肺炎,有的國網人吹起響亮的集結號角,國家電網湖北電力武漢蔡甸知音共產黨員服務隊的51名黨員主動請纓,帶領200餘名施工人員,參加火神山醫院建設會戰。經過連續100多個小時的奮戰,順利實現火神山醫院全部通電。


隊長不以萬里為遠。面對新冠肺炎,他們選擇“逆行”武漢,身體力行為人民,為醫護人員們“保電護航”。


04

春天不再遙遠


這個春天不再遙遠

嚴寒阻隔不了心的溫暖

萬眾一心無畏艱和險

我們肩並肩一起渡難關

戰“疫”者:一起戰,定會贏

戰“疫”者:一起戰,定會贏

28歲的武漢小夥代時雨是湖北孝感供電公司去年剛入職的新員工,這個春節被媽媽阻止了回家。媽媽叮囑他“你是入黨積極分子,關鍵時刻要站出來”。而這次沒回家竟成了訣別。1月29日夜晚,結束了一天繁忙工作,代時雨接到家人電話才得知媽媽確診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已經離世。


要像媽媽說的那樣站出來!而且站得久、挺得直!悲傷沒有吞噬這個堅強的小夥子,因為孝感疫情形勢很嚴峻,有更多的人需要他——為孝感中心醫院重慶醫療隊宿舍的架線通電,對醫院線路開展特別巡視,他一次也沒缺席。


05

只因堅守希望


兄弟姐妹

有你有我比大地更有的是凝聚心

在一起 愛就在一起

沒有什麼能將我們分散

戰“疫”者:一起戰,定會贏

戰“疫”者:一起戰,定會贏

2月3日上午10點13分,一個歸屬地為湖北武漢的號碼打到了張鄒李的手機上。張鄒李是河南信陽羅山縣供電公司周黨供電所的一名電工,他所負責片區裡,有五六十戶從武漢回來的務工家庭。電話那邊是前幾天確診得新冠肺炎的魯姨愛人的求助:“我們家停電了!我愛人得了肺炎,我們一家被隔離著沒電用。怎麼辦啊?”


一定得去!張鄒李趕忙跟所長商量,向政府彙報,輾轉借來了兩套一次性醫用防護服。搶修車開到村口後,他們又走了1000多米終於到了這戶人家門口……“說不害怕那是假的,但這就是我的工作。”張鄒李1993年入伍,1995年入黨,1998年轉業來了供電所,他說鄉里鄉親都是一家人。


06

惟願與子執手共團圓


豈曰無衣共袍澤

千千萬個你我

與子同袍 共克時艱苦厄

豈曰無衣共袍澤

匯聚燎原的薪火

與子同袍 扛起生命的囑託

契闊長談 執手共團圓

戰“疫”者:一起戰,定會贏

戰“疫”者:一起戰,定會贏

在溫州電力紅十三愛心社和結對志願者將以上門或快遞的形式向逆行者子女們分批送出“暖心盒子”,共計200個。每一個“暖心盒子”都由溫州市少年美術學校學生們繪製上了戰“疫”場景,鼓舞孩子和他們的父母。


醫科大學附二院重症監護室護士胡瓊芳家小區樓下,邵若珍手把手教胡瓊芳的女兒楊思瑤如何戴防護帽,並詢問家裡是否有需要幫助的地方。謝謝阿姨,我特別想念媽媽,她已經一個月沒回家了。”


楊思瑤的媽媽一直奮戰在甌江口院區第一線。她的丈夫楊光不僅要工作,還要照顧家裡的兩個孩子,他們一個8歲、一個5歲。“這是她的份內事,也是我的份內事,我們必須去做。”楊光笑道。


正是因為

這群敬業的

電力人

讓我們仍然相信

漫長的黑夜終會過去

黎明的曙光一定會再次照耀大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