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为何能够二次复位?帝国的最终崩溃与欧洲协调


拿破仑第一次退位波旁王朝复辟以后,法国的社会各界都产生了极大的动荡,国内局势混乱不堪。而在此时,欧洲各国都聚集在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召开欧洲会议,目的就是为了争夺拿破仑帝国的遗产。原本这场争斗快要分裂了欧洲,但是1815年的一天晚上,拿破仑摆脱了英国舰队的监视,回到了自己的祖国,开启了帝国最后的辉煌。为什么拿破仑能够再一次给欧洲震撼?为什么曾经拿破仑本可以有的突破口被亚历山大识破?欧洲协调,协调了什么?

第七次反法同盟,拿破仑非法?

当拿破仑带领自己的士兵前往巴黎的途中,路易18早已派人拦截,但是当他面无惧色地出现在士兵面前说;

士兵们,难道你们不认识我吗?你们当中如果有哪一个人想要杀掉自己的皇帝,那就让他来吧,我便在这里,。

这一支军队没有任何一个人敢于上前,而是临阵倒戈,高呼皇帝万岁,簇拥在拿破仑周围。在他们看来,皇帝拿破仑便是法国的象征,到这一时候维也纳的各国才再一次聚集起来商讨拿破仑逃离厄尔巴岛,返回法国之后要出现的欧洲战争。他们匆忙签订了第一次巴黎和约,并宣布拿破仑不受法律保护,应成为欧洲的敌人。全欧洲所有国家在四大国协调之下,再一次对法国出兵作战,多方共60多万军队随即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

拿破仑为何能够二次复位?帝国的最终崩溃与欧洲协调

拿破仑再回到巴黎以后,早已经料到来自英国,俄国,普鲁士,奥地利四个欧洲强国的围攻,正当拿破仑不知所措,为前景忧虑的时刻,他看到了仓皇出逃的波旁王朝皇帝路易18忘记带走的一份秘密协定,秘密协定的签署方是英国奥地利和法国,他们共同的对象便是,素来被称为欧洲宪兵的俄国,这对于拿破仑而言是意外之财,更是突破第七次反法同盟的突破口。

亚历山大为什么没有上拿破仑的当?

拿破仑派专人将这份条约送给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将沙皇俄国作为突破口,按照拿破仑的设想,沙皇一世定会勃然大怒,随即撕毁第七次反法同盟条约,宣告退出或至少保持中立。但结果并不如拿破仑设想的那样,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在刚刚看到这一约定以后确实非常生气,并立即去质问奥地利外交大臣。当时的奥地利驻俄国的外交大臣是梅特涅,这个人在欧洲史上被誉为杰出的外交大臣,能言善辩,经常将不利的外交信使化成有力的局面,让人无言以对。

拿破仑为何能够二次复位?帝国的最终崩溃与欧洲协调

面对这一突发事情,梅特涅作为杰出的外交大臣也无言以对,正当他想着自己恐怕要遭到亚历山大的唾骂,并赶出俄国之际。亚历山大十分大度的将这份条约撕毁,并且宽慰梅特涅,不必因为这一秘密条约而损害两国情感。对于亚历山大来讲,确实使他气不打一处来,但是对于法国拿破仑,这件事情仿佛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而且亚历山大一世也早已知道欧洲的这些国家对自己一直抱有敌意,若是真心对待俄国,那才真的要出问题,所以这一秘密条约在情理之中,也在意料之外。

但是当务之急就是共同出兵征讨拿破仑,防止其东山再起,否则各国之前的一切谈判都将化为泡影,毕竟亚历山大也并不是十分单纯的与各国签订一系列盟约。对于拿破仑而言,这一约定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但是欧洲的趋势不容拿破仑后退,他依然选择聚集法国能够调用的所有军队进攻比利时,与反法联军激战于离布鲁塞尔只有20公里的滑铁卢。

拿破仑为何能够二次复位?帝国的最终崩溃与欧洲协调

这场战争同样有很多变数,但最终的事实是拿破仑再一次战败,并宣布退位之后,被流放到了大西洋中的圣赫勒拿岛。这一次拿破仑彻底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在1821年仅52岁的拿破仑死于被流放之地。波旁王朝再次复辟,当拿破仑再一次战败以后,欧洲四大国英国,俄国,普鲁士,奥地利在巴西重新订立条约。具体的内容是法国保持1790年的国界,拆除瑞士边境的防御攻势,并不得重建。

法国领土应交给联盟国家军队,占领3到5年。期间的一切费用由法国承担,并向同盟国支付七亿法郎的战争赔款,分年限还清。这对于欧洲列强而言已经是较为常规的条约签订并没有什么亮点。至此,拿破仑这一生用将近700万人的代价,建立起来的帝国彻底终结,通观整个拿破仑战争20多年的欧洲纷争,至此暂时画上了一个句号。

因法国革命而出现的欧洲各国的动荡和军事争端,并没有将欧洲从封建贵族统治完全转变为民主制,但若说失败,也不尽然,因为历史封建主义走向资本主义的道路不会因个人流转,也不会因各国封建贵族统治而原地踏步。

谁是欧洲战争的赢家?与欧洲同盟的目的

20多年的拿破仑战争在欧洲,除了英国和俄国好像没有赢家。英国巩固自己的海外贸易优势,成为真正的日不落帝国,不仅仅是法国的海外殖民地,包括荷兰,西班牙,包括未来被称作中东地区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境内,英国也取得了贸易优势。而对于东欧的大国俄国而言,它从来也没有将自己的国力和国家的对外辐射能力扩大到如此地位。在欧洲大陆上,法国被众多国家管束在陆地上,俄国已经没有敌手,不论普鲁士奥地利还是复辟的波旁王朝都臣服于俄国。

拿破仑为何能够二次复位?帝国的最终崩溃与欧洲协调

甚至在彼得一世时期,与俄国屡屡作对,俄国屡次作战失败的瑞典,也帮助德国拿下挪威。证明了瑞典这个北欧强国的亲俄政策和对俄国的让步,可以说此后欧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英国和俄国场对角戏,欧洲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欧洲各国并不会因为这一种变化以及其结果,将自己在欧洲的角色固定下来,尤其是法国大革命所传播出来的革命与民主思想,深深震撼了欧洲各国。

由此,欧洲各个封建君主制国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国家同盟,其中最著名的就有神圣同盟,四国同盟和欧洲协调。在第二次击败拿破仑,双方在巴黎签订合约,维也纳会议完整结束以后,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倡议与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和腓特烈威廉三世,在1815年9月签订神圣同盟条约。

这完全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个人挑起来的同盟条约,也反映他的宗教信仰。神圣同盟条约是三个封建君主制国家,为应对欧洲未来有可能的变化而作出的同盟规定。三个国家以兄弟相称,并相互保证各自的统治。在表面上将正义慈悲和平深刻与神圣同盟的准则之中,以协调各自的行为,三个国家奇迹般的按照圣经所指示的人人皆兄弟的语言,约定三国兄弟情义牢不可破,相互是对方为同胞,不论何时何地,都应予以全力支援,帮助和救护。

三国君主共同告慰自己的民众和平是永久的,是三个君主带于世间的,民众只有对三个君王履行各自的义务才能够持久维持和平。其他欧洲封建国家只要信奉圣经和遵守神圣同盟三个君主之间的兄弟情谊的约定,都可以加入这一同盟。原本是军事和政治上维护封建统治的欧洲协调性同盟,但是却加入了宗教的概念,并且将所谓的兄弟情义和道德融入其中。

拿破仑为何能够二次复位?帝国的最终崩溃与欧洲协调

原因无他,只是想在各自的封建君主国里,加强在道德层面上对民众的引导,以巩固自己的封建统治。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抵消法国大革命以后民主自由对于欧洲封建国家的社会的影响,神圣同盟的影响十分广泛,除了英国奥斯曼帝国和罗马教皇之外,当时几乎欧洲的所有君主国家都先后在神圣同盟条约上签字加入同盟。

这个用宗教堆砌起起来的同盟是一个十分分散的组织,各成员并没有具体的责任义务和承担,当时就有人提出是一个毫无意义的国际联合,但是无论如何这一宗教上的封建君主制之间的同盟,确实也是未来欧洲协调的基础和缩减版。其他的欧洲国家一方面是想要通过加入同盟保证自己的封建权益,但根本上还是在于惧怕俄国沙皇亚历山大,毕竟现在在整个欧洲大陆,俄国的军事力量是最为强悍的。

拿破仑为何能够二次复位?帝国的最终崩溃与欧洲协调

拿破仑消失在欧洲以后,亚历山大一世仿佛成为了拿破仑的后者,给很多中小封建国家以震慑力。英国并未加入神圣同盟,但是英国却与俄国,奥地利,普鲁士共同签订了四国同盟条约,四国同盟条约的主要内容是各国共同维护第二次巴黎合约,并保证其按时实施。当双方未来遭受法国攻击时,四个国家均应出兵至少六万人,共同对法国作战。同时,这四个国家还定期举行会议,共同磋商解决欧洲秩序及社会问题,以保证欧洲繁荣与和平。

四国同盟和神圣同盟的建立,拥有着各自不同的指向性。相比而言,神圣同盟更突出的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对整个欧洲的野心,而四国同盟则有明确的权利和义务,保证第二次巴黎合约顺利实施,同时也明确提出了维护维也纳体系的和平准则,防止法国东山再起,并将四国共同出兵对法作战的义务进行划分。按时举行会议,对欧洲的重大问题进行磋商,确立了大国主宰一切的原则,进入了欧洲协调时期。

拿破仑为何能够二次复位?帝国的最终崩溃与欧洲协调

但是这一时期的欧洲协调并不完美,因为法国还没有加入。其中在第二次巴黎和约签订以后,反法联盟的国家其实对法国进行了占领,并且要求法国支付赔款割让土地,但是考虑到法国在拿破仑之后已经存在明显的和平意向,所以奥地利在1818年建立联盟国家举行的一次会议中对法国做出了基本估计,并提出缩短在法国占领期限的时间问题。这并不是奥地利同情法国,而是有很多问题存在。

  • 第一对法国的占领,虽然其费用由法国负担,但是奥地利所负责那一部分依然存在一定的管理成本,奥地利作为刚刚恢复国力的欧洲封建君主国,在没有军事威胁的前提之下,不愿意承担着额外的军事重担。
  • 第二点对法国的占领,奥地利并不是大头,在很多问题上都被迫跟随俄国。这有利于俄国在欧洲军理的渗透,但不利于奥地利自身的国家安全。
  • 第三,俄国已经表现出了明显的统治欧洲的野心,而此时恐怕除了英国之外,只有法国可以与其抗衡,更将奥地利放心的是,现在的法国和平倾向明显不会成为所谓的后拿破仑时代的法兰西帝国。

所以此次奥地利牵头在四国同盟的主持之下,英国,俄国,奥地利,普鲁士,法国召开会议。主要讨论和安排联盟国家占领军从法国领土撤退问题。根据第二次巴黎和约规定,法国向联盟国家赔付七亿法郎的赔款。在会议召开前,法国已经赔偿了4.35亿法郎,还有2.65亿没有支付。对于这笔赔款,法国代表黎塞留在会议上提出,其中的一亿法郎由发行公债筹措,剩下的向英国两家银行借债,并在九个月内还清贷款。

总结,欧洲协调就是大国协调

法国的还款保证许诺获得周边国家的认可,周边国家对其的反应就是在当年全部撤离军队,离开法国本土。这对于波旁王朝而言,也能更早地实施自己的王朝统治,而对于驻扎在法国的很多欧洲君主国的国君而言,尽早的撤离法国,也有助于法国国内的革命思想限制在法国,自己的军队不会因为这些乱七八糟的影响而产生较大变化,进而威胁自己的统治。合约便在此签订,当然这并不是说联盟国家全部同意在法国撤走占领军,对法国消除了疑虑,他们依然担心法国会再一次爆发命,于是四大强国又续订了四国同盟条约。

拿破仑为何能够二次复位?帝国的最终崩溃与欧洲协调

对于法国有可能爆发的革命和未来的武装冲突及欧洲秩序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和预判。在四大强国看来,合约实现了欧洲最普遍的和平,为了证明这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和平条约,它们还决定邀请法国加入四国同盟。法国为了恢复自己的大国地位,随即接受邀请,双方共同发表宣言。至此,法国的欧洲大国地位又得以恢复,并且作为一个正式成员的身份与四大强国一到主宰欧洲事务。这便是欧洲协调是大国之间的利益协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