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如何減輕自己的心理壓力?

疫情期間如何減輕自己的心理壓力?

從疫情發現到如今已經有將近4個月了,中國的疫情戰鬥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目前把注意力集中在輸入性肺炎的同時,也開始用已有的經驗幫助其他國家戰勝疫情。但是大家日常出行、活動仍然沒有完全恢復,對未來的預期依然抱有焦慮的態度,這種態度可能會導致大家產生心理壓力,從而誘發其他的心理疾病。為了大家能夠安心度過疫情期間,今天我們就簡單說一說如何在疫情面前,提高自己的心理免疫力。

※一 減少信息過載給自己的恐慌

疫情期間如何減輕自己的心理壓力?

和2003年的非典相比,這次新型病毒的公共處理方式,信息公開透明化有了明顯的進步,讓大家對疫情都能夠有及時的瞭解,可以加強自身應對疫情的能力,這是信息化公開帶來的積極影響。

但與此同時,在通訊方式發生變化的前提下,朋友圈、微信、微博等隨時隨地都在播報著疫情信息,這就會形成信息過載的局面。

當信息過載的時候,我們的心理環境就會發生變化,比如說你可能就會減少對其他信息的關注,更集中注意力關注疫情,這實際上會加強內在心理的壓力和恐慌。

想要減少疫情帶給自己的心理壓力,要學會適度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在瞭解了疫情防控手段的基礎上,可以適當關注一些其他信息,比如看一些幽默的電影、看一些自己喜歡的書,和家人一起討論一下春晚,等等。

通過改善信息攝入,來改善自己內在的心理環境,從而減少疫情帶給自己的心理壓力。

※二 保持積極思維,全面客觀看待疫情

疫情期間如何減輕自己的心理壓力?

當疾病或者災難等突發事件發生的時候,很多人容易陷入消極思維,比如會過度關注多少個省份有疫情了、多少人因疫情喪生了、多少醫護人員感染了,多少輸入性病源等等。

這些消極思維,也會加大內在的心理壓力,帶給自己和家人不必要的恐慌。

我們要客觀看待這次疫情,減少自己放在負面消息上的注意力,比如:

(1)不僅僅是關注死亡人數,而是關注死亡率;

(2)不僅僅是關注確診的省份數量,而是關注確認人數在人口中的比例;

(3)不僅僅關注疫情的發展情況,也關注國內外應對疫情所展開的努力和舉措,等等。

總之,就是讓自己更加客觀、全面地去看待疫情,這樣會減少內在的恐慌,提高我們自身的心理免疫能力,更好對抗疾病的發生。

※三 做好自己能做的,不過度焦慮

疫情期間如何減輕自己的心理壓力?

在面對疫情時,本身有焦慮症、強迫症,或者內在安全感不足的人,會更容易產生過度焦慮的狀況。過度焦慮,會引發一系列的身心疾病,比如會影響睡眠、嚴重可能會引發心腦血管的疾病,等等。

想要做到不過度焦慮,最好的辦法就是做好自己的能做的,不要試圖去控制自己控制不了的。

比如,我們在疫情面前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以及家人的防護:出門戴口罩、每天勤洗手、保持室內通風、多用消毒水來清理家裡衛生、 勤換洗衣物、儘量不去活禽市場買菜等等。

對於此外的很多事情,我們沒有辦法控制,比如是不是免費發放口罩、如果疫情控制不住怎麼辦。對於我們控制不了的事情,我們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支持,而不是苛責自己或者他人一定要做成什麼樣。

當我們不再試圖控制外界,而是把所有的關注點都放回自身,過度焦慮就會減輕。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把自己照顧好,相信疫情就不會大規模傳播,也會很快得到控制和解決。所以,先不要管大局勢如何,盡其所能把自己和家人照顧好

※四 如周圍有人被隔離,給予情感支持

疫情期間如何減輕自己的心理壓力?

如果你的身邊有親朋好友被隔離了,我們需要理解,被隔離的人本身會陷入心理危機:他們自身會感到恐懼、焦慮,還會擔心自己是否會被人嫌棄、被人拋棄,有些甚至可能誘發抑鬱的風險。

在這樣的情況下,作為親人或朋友,我們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強化負面信息,減少被隔離人員的心理負擔;多給予一些情感支持,告訴Ta你會陪Ta共度難關;不要歧視疫情區的隔離人員,表達你對他們的理解,沒有誰希望自己患病;告訴被隔離人員,他們可以表達自己的恐懼、焦慮、害怕,等等。

黑暗之中,努力讓自己成為別人的一束光。

最後,希望天佑中華,疫情早退。也祝福大家擁有安穩的心態,過一個太平安康的鼠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