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全球出現第二個6級以上強震,由太平洋板塊收斂製造

趣味探索訊 在2020年裡,在幾個超級大國的帶領下,人類航天科技又得到了一次“飛昇”。今年有不少值得期待的發射任務,美國蓄勢待發的2020年火星漫遊車“毅力號”,我國自主研製的首個三器一體的火星探測器“火星1號”,可返回月球樣品的中國“嫦娥5號”月球探測器,正載著小行星礦石趕回地球的日本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歐洲航天局躍躍試射的ExoMars 2020火星探測任務。在今年,航天領域必會有新突破。

2020年3月,全球出現第二個6級以上強震,由太平洋板塊收斂製造

人類航天事業在蒸蒸日上,航天科技先進到驚人地步,但仍有一個看起來十分簡單問題卻無法被現代科技所解決,這不免讓人感到有些遺憾,這個問題就是地震預測,因為無法準確提前預測地震,地震成為了地球最大自然災害之一。而在2020年03月18日凌晨0時6分22秒,南半球出現了一個6級以上強震,根據中國地震臺網(CENC)提供數據顯示,地震震級為6級,位置在南太平洋薩摩亞群島地區附近,準確座標南緯16.05度、西經172.10度,震深為10公里。

這次地震也被美國地質勘探局(USGS)記錄了下來,顯示的數據和我國CENC數據一致,不過USGS提供了更為詳細的地震信息,比如地震起因,地震造成影響,是否有海嘯產生,附近生活著多少人等。根據USGS數據顯示,距離震中位置177.6公里遠是湯加國Hihifo地區,這裡住著815人,距離震中239.3公里遠是薩摩亞西部區塔夫納地區,這裡居住11017人。距離震中243.8公里遠是薩摩亞的阿皮亞地區,居住著40407人。

2020年3月,全球出現第二個6級以上強震,由太平洋板塊收斂製造

也就是說,震中附近100公里範圍內沒有人居住,不會有人員傷亡。USGS預測,沒有產生海嘯,此次地震直接造成經濟損失幾乎為零。根據USGS說法,澳大利亞-太平洋板塊的東緣是世界上最活躍地區之一,地震時有發生,這是因為澳大利亞-太平洋板塊一直向北收斂,形成一個長達3000公里的俯衝帶,並且收斂速度在加快,從南部的克馬德克海溝的60毫米/年增加到北部的湯加海溝的90毫米/年。

自1900年以來,新西蘭附近記錄了15次7.5級以上大地震,有四個最大地震發生在麥格理山脊附近,其中包括1989年的8.2級地震和2004年的8.1級地震。新西蘭本身記錄的最大地震是1931年霍克灣7.8級地震,造成了256人死亡。

2020年3月,全球出現第二個6級以上強震,由太平洋板塊收斂製造

在數千年前,我們祖先早已研究起了地震,但遺憾的是,至今我們還是無法準確預測地震發生時間,現在的地震預測基本算不上是精確預測,比如,現在地震長期預測,是根據地球板塊變化情況預測某個時間段可能有地震出現,但至於準確地震時間無法得知。據瞭解,此次6.0級強震是2020年3月的第2個強震,第一個大地震震級為6.6級,於2020年3月14日出現在新西蘭克馬德克群島海域,與這次地震相隔不遠。有趣的科學探索內容請關注唯一微信公眾號:有趣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