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殘冬將盡,春天還會遠嗎?

《家》:殘冬將盡,春天還會遠嗎?

《家》,是作家巴金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兩部為《春》、《秋》)。最早於1931年在《時報》開始連載,原篇名為《激流》。《家》,是巴金的代表作,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第8位)。

小說以20世紀20年代初期,五四運動浪潮波及到的四川成都為背景,真實地描寫了高公館這個“詩禮傳家”、“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的沒落分化過程,揭露了封建專制的腐朽本質,控訴了封建家族制度、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的罪惡,頌讚了五四運動以後民主主義精神的覺醒,和青年一代的反抗精神。

《家》:殘冬將盡,春天還會遠嗎?

作者在書中塑造了眾多豐滿的人物形象。其中既有: 腐朽、專橫、衰老、冥頑的高氏家族最高統治者、封建家長的代表高老太爺;荒淫、殘忍的假道學劊子手馮樂山;腐化、墮落的敗家子克定;狡猾、貪婪的克安等統治階層的形形色色人物;又有封建道德和封建禮教的受害者,如敢於以死向封建專制抗議的鳴鳳;溫順善良卻吞嚥了舊禮教殘害苦果的表小姐梅;善良厚道柔情的長孫媳瑞珏等等;當然還有受新思潮影響,嚮往自由平等,大膽爭取個性開放,敢於反抗封建統治的覺慧、覺民、琴等青年覺醒者和叛逆者!

高家大孫子高覺新這個人物比較特殊,他雖然接受過五四新思潮激盪的洗禮,但是因為“長房長孫”的特殊地位,他同時又深受封建道德、倫理綱常的影響。在所謂的“孝”道的薰染下,造成了他委婉求全的懦弱、順從的個性。他一方面同情支持弟弟妹妹們對舊勢力的抗爭,另一方面又屈從於封建腐朽勢力的欺壓,違心地維繫著封建統治的權威。真是一個讓人感覺既可憐又可悲的“好”大哥!而在老三高覺慧這個人物形象裡,據說有作者巴金自己的影子。他有自己的思想,勇於創造機會,敢於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象現代人一樣,有著朝氣蓬勃的生命力。

《家》:殘冬將盡,春天還會遠嗎?

在高家,高老爺子是整個家庭的代理人,也是整部小說裡一些悲劇的創造者。第一個悲劇發生在鳴鳳身上。已經六十歲的馮老太爺要在高公館的丫頭中選一個去給他當小老婆,災難降臨在十六歲的鳴鳳頭上。鳴鳳和覺慧之間原本早已產生了愛情,只是因為兩人婢女與少爺之間的懸殊身份,才導致了這段純潔的愛情變成了一個悲劇。剛烈的鳴鳳在新婚前夜跳湖自盡。

高覺新的婚事原本應該很順利。梅是覺新的表妹。他們二人之間原也有愛情,兩家又都同意了這門婚事。誰料高覺新的繼母和梅的母親在牌桌上發生矛盾,梅的母親一氣之下提出了退親。高老爺子居然就用抓鬮的方式決定了覺新的婚事!覺新娶了李家的瑞珏;而梅另嫁他人,卻當了寡婦,回孃家之後得了肺病,卻因為父親守舊,不肯看西醫,耽誤了治療。最後懷著遺憾,軟弱的死去了。

《家》:殘冬將盡,春天還會遠嗎?

而瑞鈺的死更令人悲憤!話說那是老太爺剛死去不後,高家的封建迷信思想反而更嚴重了。瑞珏臨盆生產的日子近了,太太們卻都說長輩的靈柩停在家裡,家裡有人生產就會有“血光之災”。按照以往的理念,瑞珏被迫搬到了城外去住。後來瑞珏難產,與覺新都未能相見一面,她在生下了一個兒子之後,含恨離開了人世。

梅和瑞珏都是覺新曾經愛過的女人,她們同覺新一樣,太軟弱了,只會服從,不懂反抗,他們為腐朽的社會白白地做出了犧牲,沒有任何的意義和價值。而鳴鳳,性格剛烈的她的死,雖然也是白白犧牲,但是她寧死也不屈服於外界的壓力,她死得不窩囊。儘管這是一股被扼殺了的鬥爭力量,但是它讓人們對新的社會、新的生活燃起了希望!

《家》:殘冬將盡,春天還會遠嗎?

家是什麼,家的內涵到底是什麼?我回答不清,但我可以肯定:家的真正含義一定不是小說《家》裡面所寫的那種壓抑、腐朽、勢利、麻木!那個時代早已過去,那樣的家庭也早已成為了歷史。《家》無情地鞭撻了那個黑暗時代的罪惡,同時也昭示了積極、熱烈的美好新時代的即將到來!青春,惟有旺盛的青春,才敢於追求美好的夢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茫茫大雪覆蓋的土地上似乎一切都失去了生機,飄嫋而來的幽幽梅花香卻宣告了生命力的頑強。殘冬將盡,盎然的春天還會遠嗎?

《家》:殘冬將盡,春天還會遠嗎?


《家》:殘冬將盡,春天還會遠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