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來“打假”:那些常見的醫學誤區和真假

今年“315”晚會延遲了,但是“打假”工作卻是延誤不得,像醫療行業中,也是有許多東西需要“打假”的。因為總是大家總是容易陷入一些誤區,某些不正規的私人診所,也經常會用一些“疾病”的危急性忽悠群眾,真真假假、孰是孰非,常常讓人摸不清頭腦,那麼今天,東院專家就來給大家“打打假”。

醫生來“打假”:那些常見的醫學誤區和真假

宮頸糜爛是婦女的常見病多發病,國外稱為宮頸柱狀上皮異位,是宮頸炎性疾病最常見的臨床表現。

年輕女性受卵巢激素的影響,柱狀上皮異位可形成不屬於病變的且肉眼可見的生理狀態的宮頸糜爛。宮頸糜爛過度治療現象較為常見,原因在於患者害怕演變成為宮頸癌,迫切要求治療亦或醫生過度渲染診斷結果或盲從患者要求。

事實上宮頸糜爛包含如下內容:

1、正常生理現象,是由於激素水平變化導致的宮頸柱狀上皮外移。

2、婦科炎症的表現,原因包括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因素。

3、宮頸癌前病變或早期宮頸癌的表現,需要結合宮頸細胞學檢查、HPV病毒檢查等才能診斷。

宮頸糜爛一般情況下不會對婦女健康造成太大威脅,但出現白帶增多、下腹墜脹、腰痛等臨床症狀會影響生活質量及心理狀態。中、重度慢性宮頸炎宮頸分泌物增多、粘稠,往往含大量白細胞,對精子的活動產生不利影響,從而不利於受孕;同時,宮頸炎症病原體上行可造成子宮內膜炎或慢性盆腔炎,這個時候就需要治療。

治療上來說,生育期婦女出現宮頸糜爛應行宮頸篩查,對於糜爛面積不大的非癌前病變不必進行治療,分泌物較多時行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適用於除外宮頸癌的患者,治療時應嚴格掌握適應證,操作規範;已經生育的久治不愈宮頸糜爛患者可考慮行LEEP刀手術。

CT/MR顯示腰椎鍵盤突出,該做手術嗎?

醫生來“打假”:那些常見的醫學誤區和真假

小王今年業績不算突出,但一體檢腰椎間盤突出了。同事老蔡提醒他趕緊看醫生,萬一壓到神經說不定要瘸腿的,得趕緊做手術才行。這不小王立馬就掛了號出現在韓國偉主任的診室裡,說:“韓主任,趕緊給我看看排個手術吧,聽說現在微創的腰椎間盤手術很方便的。”

韓主任笑著接過病歷,問他:“你有腰腿痛或者腿麻、走路沒力氣嗎?”

小王連連擺手:“那倒沒有,但這MR說我這腰椎間盤突出了呀”

韓主任也擺起了手,“那這手術大可不必,原本就沒有症狀何苦要多挨一刀?”

說起來,骨科醫生在門診經常遇見病人拿著體檢報告來看病的,甚至要求手術的。例如病人無腰腿痛等不適症狀,只有影像資料顯示:腰椎峽部裂、腰椎滑脫、腰椎間盤突出等等,而且檢查結果描寫往往比較嚴重,比如神經受壓、骨質增生、韌帶肥厚、脫位狹窄等等,到底是否需要治療和手術呢?

答案是否定的。如果病人沒有臨床症狀僅憑照片檢查就做手術,屬於過度治療。雖然現代醫學檢查手段越來越先進,但是醫學是醫病醫身醫心,以解除病人疾苦為目的,像有些檢查結果沒有對人有任何身心損害是不用治療的,僅需觀察定期複查就好。像小王這種沒有症狀的腰椎間盤突出平時多注意坐和站的姿勢,適當做一做腰椎健康操就好了。

心中大石落地,小王收好韓主任的腰椎操寶典,開開心心回家去啦。

血脂高是不是不用管了?

我國約有1.6億人患有血脂異常。血脂高看不見、摸不著,沒有感覺,是不是就不用管它?臨床上經常遇到患者對高脂血症的認識誤區,來看看你是不是也有這樣困惑?

醫生來“打假”:那些常見的醫學誤區和真假

誤區一:血脂不高,只是膽固醇高一點,這樣的說法對嗎?

血脂是血液中脂類的簡稱。包括: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磷脂。膽固醇與動脈粥樣硬化之間關係的明確,是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根本原因。

膽固醇分“好壞”,您分清楚了嗎?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是目前最受重視的血脂指標。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如冠心病、腦卒中、外周動脈粥樣硬化病等疾病,一直是著我國城鄉居民死亡原因的第一位,高於感染,高於惡性腫瘤,是“第一殺手”。而這“第一殺手”的“兇器”,就是高膽固醇血癥,確切地說,是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癥。

載脂蛋白B(Apo B)可以代表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與其臨床意義相似。

脂蛋白(a)(LP(a))升高可能增加冠心病的危險性。

載脂蛋白E(Apo E)可以代表甘油三酯醇的水平,與其臨床意義相似。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是"好"膽固醇,抗動脈粥樣硬化的膽固醇。

載脂蛋白A(Apo A)可以代表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與其臨床意義相似。

誤區二:甘油三酯高,膽固醇不高,是不是不要治療?

甘油三酯是血脂中一項指標,甘油三酯過高發生急性胰腺炎的風險升高。需要貝特類降脂藥物治療以預防急性胰腺炎發作。

誤區三:我血脂檢查指標都在正常範圍,是不是不需要吃藥了?

不同人群目標值不同,應該根據血脂水平以及心血管整體風險分級給與不同強度的藥物治療。不能簡單的解讀檢查結果的正常值,自行停藥。例如50歲冠心病患者,儘管低密度是1.8mmol/L也需要長期終身服他汀類降血脂藥治療。

誤區四:我血粘度高是不是血脂高了?

血粘度與血脂不能劃等號。血液粘稠度涉及的成分複雜,測定方法很受侷限。不能完全反應血液實際粘稠度和對血管的損害情況。其受影響因素也很多,目前臨床很少使用,已經成為“垃圾指標”。

誤區五:我已經在服降脂藥,為什麼還是血脂高?

生活方式干預是基礎,服藥同時還需“管住嘴、邁開腿”,控制飲食中膽固醇的攝入,增加蔬菜水果,粗纖維食物的攝入,控制食鹽攝入量、戒菸、限酒。增加體力運動,堅持30-60分鐘的有氧運動,每週至少5次。

誤區六:他汀類降脂藥物有害,是真的嗎?

最近微信有關於他汀藥物副作用的種種文章,提到他汀類藥物一些罕見的副作用。乍看上去,嚇人一跳。但是大量研究數據證實他汀類藥物對心血管疾病的保護作用獲益遠大於新發糖尿病、腫瘤的風險。這是一個收益和風險比的問題,不可斷章取義。奉勸患者切不可盲目停藥。切記!

血脂多久檢查一次?

20歲以上的健康人,應該3-5年檢查一次。重點人群6個月檢查一次:如高血壓病、冠心病、糖尿病、肥胖、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正在服藥者、吸菸者。

關於醫學上的常見的誤區其實還有很多,這次只是拎了三個比較常見的出來跟大家講講。往後的科普中,東院君也會給大家帶來更多的“打假”內容。希望大家在遇到健康問題上,也能擦亮“火眼金睛”,及時諮詢專業醫生的意見,不要聽信謠言,避免過度治療或者延誤病情。

指導醫生:東院脊柱外科副主任韓國偉、東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劉麗娟、婦產科醫生劉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