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象叢生的意外險,銀保監會限期2年根治

意外險的坑,不得不防。



什麼是“帶坑”的意外險呢?


舉個例子:


很多年輕人喜歡一些高風險的運動,比如潛水、跳傘、攀巖、蹦極、賽車,在開始這些活動之前,都會選擇買一份意外險。


而在選擇的過程中,一不小心,就可能掉在坑裡。比如說,沒有注意到保單合同的免責條款,通常市面上常見的意外險對於此類高風險活動發生意外都是免責的。


再比如,上班壓力大,猝死怎麼辦?按我們的理解,這應該屬於意外險理賠,但實際上,猝死屬於定期壽險責任,意外險是不保障的。除非捆綁猝死責任,才會保障。


現如今,一些保險公司,不會明確告知其中的區別,而是會把猝死責任捆綁銷售意外責任,導致費率會隨著年齡的遞增而遞增。


諸如此類的坑,有業內人士曾經做過梳理,大概有21個坑。


丨防不勝防。



那麼,“挖坑”背後,是一條什麼樣的黑金產業鏈呢?


以現金貸捆綁銷售意外險為例:


據媒體報道:這項業務對於保險公司而言,穩賺不賠;對於現金貸平臺而言,非法的砍頭息也找到了一件合法的外衣。


一名網貸行業從業者透露,在這一過程中,意外傷害險實際上被當做現金貸砍頭息的“通道”而合法化,現金貸與保險公司之間“各得其所”,但傷害的卻是金融消費者。


實際上,監管針對現金貸的圍追堵截,一直都沒有停止,據摸查,針對其砍頭息、實際利率高於法定36%紅線的高利貸、暴力催收等問題,多次下文圍剿。


在21聚投訴等投訴網站上,就有不少投訴是針對捆綁銷售的意外險:不知情、高收費、必須購買才可貸款,成為投訴的熱點內容。


捆綁售出的意外險,保險公司會與現金貸平臺進行分成,90%資金迴流到現金貸平臺,形成了一條資金滾動閉環的黑金產業鏈。


丨坑你沒商量。



3月5日,銀保監會印發《關於加快推進意外險改革的意見》(下稱《意見》),宣佈用兩年時間扭轉意外險亂象叢生的局面。


具體要求,到2020年底,意外險費率市場化形成機制基本建立,發展環境持續優化,產品供給更加豐富。


到2021年底,意外險費率市場形成機制基本健全,標準化水平明顯提升,市場格局更加規範有序,服務領域更加廣泛,廣大群眾更加認可。


這些要求的背後,需要細品的是2點:一是推進市場化定價;二是遏制捆綁銷售等問題。從而淘汰“質次價高”產品和清退違規產品。


同時,為防範騙保、騙賠等行為,監管將建立健全意外險保單信息共享機制,研究制定“黑名單”、“灰名單”標準,加強風險預警。


據統計,2019年中國保險市場規模保費超過5萬億元,提供的保障額度6470萬億元。其中,意外險的保費1175億元,佔比2個百分點,保額2825萬億元,佔比44%。


以保額測算,意外險已然是中國最大的保障型險種。但是,在運營過程中,卻因為各種亂象,對消費者造成了很多侵害。


這一次銀保監會重拳治亂,將預示著之前相對寬鬆、不受限制、可由保險公司自我設定的模式,將得到根本改變。


而在這2年的治理期限內,對於購買意外險的用戶,風聲君希望大家擦亮眼睛:


丨避免掉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