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煤集团助力榆林产业扶贫,产业链+土特产模式让贫困户增收

2017年5月18日,陕西省国资委成立9个由省属企业和驻陕央企组成的助力脱贫攻坚合力团。陕煤集团作为助力脱贫攻坚榆林合力团团长单位,在全体团员单位的携手努力下,助力榆林市清涧、米脂、子洲等8个国定贫困县脱贫攻坚。

2017年9月,陕煤集团、陕西秦风气体分别注资2亿元、500万元,成立陕煤榆林合力产业扶贫开发公司。截至目前,榆林合力团共实施产业项目15个,85%属涉农项目,计划投资12.9亿元。2019年底完成投资7.3亿元,建成项目9个、在建项目6个,2800余户贫困户增收。

首批红枣和黄芪项目获丰收

榆林合力产业扶贫开发公司办公室主任高艳东告诉记者,两年前合力团成员跑遍了榆林地区各贫困县,在各项目选址时,为了确保不占用农田、安全环保、交通便利,都难以找到一块平整、满意的建设用地。

如今,清涧红枣、子洲黄芪深加工等项目厂房建起、现代化的车间投运、专业团队形成。2019年底开启的第一批原料收购,榆林合力产业扶贫开发公司收购红枣13.4万公斤,红枣原料价格足足提升了三倍。

近年来清涧红枣受新疆大枣市场冲击,且因其个小、易裂、易生虫等因素,导致沿黄一带红枣产业撂荒现象严重,数十万枣农积极性大幅受挫的现状,榆林合力产业扶贫开发公司想方设法,打破红枣越红越大就越好的常规,把好枣的标准定为中国药典,充分发挥清涧红枣药食同用价值。

陕煤集团助力榆林产业扶贫,产业链+土特产模式让贫困户增收

为了提高红枣产品的附加值,与中国食品与发酵研究院合作研发了国内第一款红枣发酵饮料,无任何添加剂,常温下可保存12个月,紧跟目前饮料界的“天然、健康、功能”的发展趋势。据悉,红枣项目总投资3.4亿元,已建成红枣干制生产线和红枣发酵饮料生产线,引进全封闭、无菌化、全自动成套生产设备和国内最先进的加工工艺,推进“传统产品高端化生产”。

聘请种植专家现场指导

来自子洲县三川口镇刘启首村闫志荣麻利地切片、捡片,这已成为他的日常工作。闫志荣说,现在有了种植专家的指导,哪些种子适合在子洲种植,在田间管理上,什么时候该播种、锄地、除草、预防病虫害都有技术指导。经过标准化种植,自家种植的黄芪质量上去了,产量也比之前高四五十公斤,一公斤能多赚20元,一亩地收入能增加一千多块钱。

记者了解到,农民们种出的黄芪在收获后,天芪生物科技公司负责收购,加工后以黄芪片装、袋泡茶、煲汤款、面膜等18种产品销售,让传统产业换发新活力。目前,在子洲县,60余户黄芪种植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天芪生物科技公司与当地15户农民和20户贫困户签订黄芪收购意向,收购总数量70吨,总金额175万元。

如今,榆林合力产业扶贫开发公司完善“市场开发+加工转化+种植引导+基金支撑”产业链,红枣、黄芪、马铃薯、甜叶菊等农特产品均形成食品、大健康产业优势互补、协同配合的综合型加工平台,推动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向解放生产力、低成本、高效益、标准化生产转变。

在榆林佳县王家砭镇窑湾村,榆林合力产业扶贫开发公司王显庚、冯宝海等人已开始走到田间地头和村民家中,洽谈今年甜叶菊种植事宜,他们计划在窑湾村推广1000亩甜叶菊种植。窑湾村村民刘春旺说,去年已经尝试过合作种植甜叶菊,还有专家现场指导,他学会了种植技术,每天务工还能挣一百多元,比种一季玉米多收入1000元呢。

陕煤集团助力榆林产业扶贫,产业链+土特产模式让贫困户增收

记者了解到,甜叶菊产品属于代糖添加剂,有稳定的国际市场。目前在榆林地区推广种植1.5万亩,未来还将配套建设年产500吨甜菊糖苷深加工生产线。榆林合力产业扶贫开发公司总经理、陕西天芪生物科技公司董事长李勇告诉记者,农牧业发展有自己的周期规律,必须在符合农作物生长规律的基础上,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在技术上找突破,在营销上下功夫,使特色产业成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动能来源。

来源: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梅方义 汪琳 记者 王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