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打井,挖出130斤金幣,專家收繳後,哀嘆:還差3萬斤


西漢末年,王莽乘機稱帝,國號新。王莽進行了很多“超前”改革,其中進行了四次幣制改革。第一次在居攝二年(公元7年), 鑄造錯刀、契刀、大泉五十,與原來的五銖錢並行;第二次在始建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3個字的年號)元年,廢錯刀、契刀、五銖 ,以小泉直一與大泉五十並行;第三次,在始建國二年,行寶貨制,共有五物六名二十八品,名目等級繁雜造成幣制混亂;第四次在天鳳元年,罷大小錢,更行貨布、貨泉,為後世所稱道。

“金錯刀”是錯刀的代稱,其全稱叫“一刀平五千”,因為“一刀”二字是用錯金法“豎寫”在錢柄(環)上的,故而稱其“金錯刀”也。因其做工之奇特,價值之龐大,故在歷史上很出名,但後世很少見。其實這些金錯刀,按現在通行的說法,就是金幣。

除此之外,新莽政權還發了其它型號的金幣。這麼多金幣,都去哪裡了?在歷史上則是眾說紛紜。很多史學家推測有大批國庫黃金被鑄造成了金幣,但在漢末的戰火中流失。當代的考古隊也是不遺餘力地找尋那批失落兩千年之久的金幣。而老楊,竟然無意中在井裡五米深處挖到了一堆金幣。

老楊起初還不敢相信眼前的這一切,覺得不會這麼輕鬆就得到了寶貝。在將這些金幣清洗乾淨後,一枚枚在陽光的照射下閃爍著耀眼的金光,真是喜出望外。老楊不知道這其實就是王莽金幣之一種。

隨後,楊某仔細數了數這些圓形金幣,有180枚,總重更是達到了130餘斤。他及時上報給了當地的文物局。局裡火速派考古隊趕到了現場,通過考古專家對這些金幣的仔細鑑定後,發現它們是西漢末年的國庫黃金貨幣。不過,西漢的國庫金幣一般只在京城的上流社會中流通。

此番無意中在西安一戶人家的井裡發現了上百斤王莽金幣,稱得上是一項重大的考古突破。隨後,考古隊又展開了一番搶救性的挖掘,卻沒有發現更多的金幣,說明該地只不過是古代一處藏寶窖而已。考古專家則長嘆:“至少還有3萬斤西漢黃金下落不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