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讓老人把家裡沒用的東西扔了?

李解


別想,這是不可能的,想要把家裡的東西礽了除非你是不想在這家裡混了,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我曾經扔了一塊放那一直沒有用,棋盤大小的板子,結果被我媽囉嗦了幾天,然後弄回來兩塊板子,丟一塊,回來兩塊,我完敗,而且一點脾氣沒有,以後再也不敢造次了。

其實我知道,對於像我媽這些七八十歲的老年人,在她們的生活裡 只剩下滿滿的回憶了,家裡的每一樣東西在老媽的眼裡都有它的故事,都是她們建設這個家的見證,這些東西其實是伴著我們這些兒女長大的,有的可能比我們還要大,放那是沒用,可是對老人家就是感情和歲月。

所以我再也不強迫她丟不願意丟的東西了,我知道我老了也是這樣,留著吧,這就是家的味道。


六月賞夏


我覺得讓老人把家裡的沒用的東西扔了不太可能。因為他們覺得每一件都用到嘍。即使現在用不到,將來也用到嘍。就算是用不到攢著賣廢品也好呀!總之都是寶貝。

老一輩的人都吃過苦,即使家裡再有錢,這個習慣還是改不掉。年輕人也不要煩。

當年我有一個鋁鍋,自己的材料做的,覺得款式不好,用了幾年黑乎乎的,叫我扔了。用了好幾種鍋,都不如我的那個鋁鍋。後來我婆婆說:給你,你扔了,我撿來了。

我公公,在路上礦泉水瓶子撿,但凡可以賣錢的都撿。婆婆說,賣點錢買鹽打醬油也好呀😁。

看我公公的寶貝😁。只要攢夠一定的數量 肯定大發一筆。

這個優良傳統,我發揚光大了。擺地攤,我撿了一包垃圾,丟了一包300塊錢的貨😣。


春日氣泡


這還真是個難題。講兩個故事:

我老伴是個很愛整潔的人,只要不用的東西,她連招呼都不打,毫不留情的扔了。有好的一面,家裡淨化了,整潔了,養眼了,也有不習慣的,能用的也扔,我開玩笑問:該不會把我也扔掉吧?她說:把你扔了沒有人要!哈哈。

再一個故事,我同事的夫人退休後的一大樂趣就是揀破爛。破銅爛鐵、塑料盆、桶,見啥撿啥,也不送去賣,家裡堆不下,堆樓梯道,最後發展到樓頂上,亂糟糟、臭哄哄,兒女、機關領導說不聽,後來創建文明城市,社區強制性派人搬運拉走,女兒出了一千多元搬運費。還沒有一個月,她又開始亂撿亂堆亂放。家裡老小拿她毫無辦法。

這兩則故事告訴我,撿和丟是一個人的生活習慣,很難讓老人改掉,特別是從貧困潦倒中走過來的人,對自己掙錢親手買的東西有感情,一個物件一段故事、一段回憶、一段深情,更是捨不得丟。順其自然吧。



漢江庸叟


我通常是不跟他們打招呼,他們留下來,我就當沒看見,然後事後他們找不見了……

因為這件事情我們跟父母吵鬧過許多次,現在的年輕人大多數都是提倡極簡主義生活,而我們的上一輩父母總是捨不得扔這東西,扔那東西,明明已經壞掉了,但是他們就是捨不得,我也嘗試過用理論行動,各種方式與他們溝通,但是都無一例外,以失敗告終。

我的父母就是以前家裡窮過窮怕了,然後現在日子過得好了,經濟也有富足了,他們還是把穿過的衣服塞滿了整個衣櫃搞得我們兩口子的衣服都沒有地方放,只能放到沙發或床頭櫃上,孩子用過的鉛筆,橡皮有的都壞掉不能再用了,他們總是說留著吧,以後或許還能用上呢,那些鉛筆橡皮已經整整的塞滿了我們家的抽屜裡,但我想要扔掉的時候,他們就會對我說,留著吧,以後會用上的,我們兩口子也嘗試著用各種的方法將問題解決,其實他們這種心態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為現在的我們,年輕人是根本無法承受這種凌亂的生活。

他們收藏起來的東西很快就會忘了,你不用擔心,也不用著急,趁他們出去遛彎的時候,你就可以把這些東西當做垃圾扔了,但是千萬要記住,不要讓他們看到,即使是扔了,他們也不會想起來的,因為這些東西只是他們捨不得,並不是他們真正需要的東西。

這就是我經過實踐證明的方法,非常好用,希望也可以給你的家庭帶去一些幫助,減少一些煩惱,我是這樣做的,那麼廣大網友,你們是怎麼做呢?可以一起來探討一下哦[微笑][微笑]






侯先聲


在從前,也就是三、四十年前,老一輩人都是從艱苦樸素中過來的,家家戶戶人口多,連飯都免強能吃飽,家裡還有什麼可扔掉丟的東西?那時候,普通家庭的衣服都在縫縫補補中度過,出門做客去能有一身好衣服和一雙好的鞋,都應算是中等家庭之上了。那時候至所以不會有扔的東西,一家人總得穿鞋吧?布的邊角料用來墊鞋底做鞋,破得不能再穿的衣服取下大塊的布可以再補其他衣服,邊邊角角再用來墊鞋底做鞋。那時候除了下雨天穿的套鞋(即膠鞋)需買,沒有哪家會去買鞋的。那時候,家裡所有的東西都是有用的,即使最沒用的東西例如破得不能再的鞋子可以賣錢,一些日用器具不能再用了可以燒火做飯,即便是院子的垃圾,還可以用來肥田呢!當然,那時候還沒不會分解腐爛塑料垃圾。老一輩人(爺爺奶奶輩)就是這麼過來的,所以他們壓根就沒有扔的習慣,許多東西實際已根本無用,他們也捨不得扔,因為一扔他們就會心痛。對他們來說,用過的東西總是有感情的,不用了把它放在一邊,既不會要你吃也不會用的,幹嗎要把它扔掉?如今的下一輩要能瞭解他們的內心,也就能理解他們了。


ABC永不幹涸


大部分的老年人都喜歡在家屯東西,哪怕是一件毫無用途的東西,一件件的攢著,這裡藏一個那裡塞一個,弄得家裡哪哪都是老古董,處處入不了眼,看著心就煩,甚至為這個事有時還會跟老人們發生點矛盾。其實在我們年輕人的眼裡,那是一件件廢物,看著讓人堵著慌,但是在老人們的心裡每一件都有感情,都有故事,都是回憶,就像一個個生命一樣不忍心拋棄,哪怕是自己百年之後也想帶走的珍品。

我也經常被這個問題煩惱著,偷偷摸摸給扔了吧怕傷了老人的感情,不扔吧就在眼前不能清淨,苦惱了很長一段時間,後來終於想出了一個好辦法。我和老婆商量,收拾出來一個房間,專門放置這些老古董,一件件擦拭乾淨,整整齊齊的碼好,然後用防塵布蓋好,平時房門鎖上,眼不見心不煩,老人們要是真想了就開門進去看看憶苦思甜,偶爾家裡缺個少個啥的也能進去找找,總能帶來以外的驚喜,一舉兩得。

平時也經常向老人們推薦一些更加實用更加高效的物件,讓老人們使用之後確實感到新產品的優點,更加願意接受新鮮事物,不得不拋棄眼裡的老古董。

扔東西是一件小事,但是不能扔了老人的感情,傷了老人的心。要不然的話,就努力的說服他們,讓他們接受我們的做法。總之,在沒經過老人的允許而私自刪除他們心裡美好的回憶是萬萬不可為的。


遠見見遠


身邊也有幾位老人也是愛物如寶,相對來說他們收集的雜物很多,其實有些東西已經沒有用了,從小的紙隔板到大的電冰箱,可以說是堆積著滿滿當當的,老人們都是苦日子過來的,即便是已經壞了的收音機也不捨的扔掉,作為年輕的我們說是沒用的,所以我們只能去理解他們,如果看不下去只能給老人整理下雜物了。

有的老人是積攢一整年後,每到過年才去清理一次,這屬於清理型的,但有的沒用的東西,老人確實不願意扔,或許那些東西有他的回憶,或許那些該扔的東西他認為會有用處,其實該扔的東西利用上的也有,多少個家庭習慣都是不一樣的。

假如老人把我們最心愛最重要的東西給扔了,我們會是什麼反應,一頓埋怨一頓抱怨,所以說有些事情該忍就要忍,現在不祈求老人會有什麼改變,只希望老人身體健健康康的那才是福。


心裡有個愛妃吶


對於家裡那些“無用”的東西,要分類處理。如果是大件貨就賣給收廢品的,小件的就讓孩子給他們家境不太好的朋友(同學)分享。這樣也可以增進鄰里之間的感情。當然要同老一輩說清楚,那些雜七雜八的東西在家裡堆滿了,容易滋生蚊蟲,對健康不利,老人不會不理解的。在農村的一般都有柴火灶,所以有些賣又不值錢的就可以當柴火,一來變廢為寶,而來也省了煤氣(天然氣)的開銷。我想老一輩也不至於“蠻不講理”的。得閒可以帶他們去自己的好友家參觀參觀,讓他們知道別人家裡的環境。如果看到比自己家整潔,父母也會覺得臉紅。人在整潔的環境裡住著也覺得舒服,沒有了那些東西佔著本來就有限的空間,心情也舒暢多了。輪番這樣操作,父母肯定會配合你的工作了。辦法總比困難多,關鍵是怎麼用。





麥田看瓜人


這不是一句話的事,現在年輕人都認為不用的東西扔掉或是送人,雖然說這是富有和進步的象徵,可是能用的東西,年令大一點的人就是舍不德扔,在某種程度上說裡一種美德,上一代的人受過窮,過過窮日子,只要有點用的東西就收拾著,準備以後可能有用得上的時候。隨著時間和條件不斷好轉,原來收拾的東西用不上了就成了廢品,這個時候應該扔掉就對了。可是一部分老人們仍捨不得,這個時候要認真開導,相信老人還是會理智對待的。


丨藍天白雲劉德斌


老人都是從苦日子過來的,不捨得仍一些東西,兒女們應該理解。

如果不是特別礙事的東西,就隨老人心願吧,畢竟順,也是一種孝心的體現。

如果這些東西確實放在家裡很礙事,已經影響到生活質量了。建議您跟老人好好溝通。把自己用不到的東西,捐給需要的人,比如貧困地區的或者救助站的老人等等,老人都是有大愛之心的。相信他明白這些東西的用途之後,是願意為家裡騰地方的。然後你們可以一起把東西分類,捐給需要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