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抗疫一线闪光,请记住新区这些年轻的面庞(二)

青春在抗疫一线闪光,请记住新区这些年轻的面庞(二)

放弃婚假的魏万敏

疫情防控开始后,西岔园区文曲街道文曲社区90后干部,刚结婚的新娘魏万敏,毅然放弃婚假,主动请战,奔赴一线。简单收拾行装后,大年初二返回单位,和她的社区“战友们”一起逆行而上……

作为社区宣传联络组的一员,她每日的工作都是在“奔跑”中完成。白天繁忙的工作间隙,她随时用手机镜头记录下同事们感人的瞬间;晚上撰写简报,深夜加班已是家常便饭。“快递小哥”上门服务暖人心、“最美逆行者”等一篇篇精彩简报,无不渗透着她的汗水与辛劳。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魏万敏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她始终本着“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的态度和决心,扎实开展社区防控各项工作。正如她在“请战书”中写的那样“愿为筑牢社区防线随时听候调令,不讲条件,不计报酬,不畏风险,服从指挥,为保障辖区群众生命安全拼尽自己的全部力量。”

青春在抗疫一线闪光,请记住新区这些年轻的面庞(二)

宣传先锋李泓序

接到疫情防控通知后,西岔园区文曲社区党支部书记李泓序,告别已怀孕8个多月的妻子,奔赴防控一线。他白天奔波于社区防控各点位,当好“守门员”,晚上回家后自学最新预防知识,悉心挑选居民易接受的宣传语,通过社区各类微信群及公众号广泛转发宣传,做好社区“宣传员”。

面对外省返甘重点人员管控工作,李泓序在借鉴其他社区先进做法的基础上,总结提出“八个一”工作法,主动上门宣传防控知识。对排查发现的外省返回新区的113人,他带领社区干部做到“严管”“厚爱”相结合,第一时间提醒到位、服务到位、监管到位。

“张大爷再不老乱跑”“王奶奶口罩戴端”“定定家里蹲哈”李泓序主动创新宣传形式,录制了兰州方言版疫情防控小广播,亲切的话语,接地气的表达,使辖区群众将防疫知识听在耳里,记在心上。

青春在抗疫一线闪光,请记住新区这些年轻的面庞(二)

两头忙的非公党建专干张伟

“疫情防控期,正是考验我们党员党性的关键时刻,作为一名非公党建专干,我有责任,有义务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助力园区非公企业做好复工复产和防疫工作”。中川园区非公企业党委组织委员张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疫情发生之初,有着8年党龄的80后“两新”组织党建专干张伟迅速投身疫情防控一线,每天深入超市、药店等各类市场,检查市场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目前,张伟指导帮助园区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党员先锋队7支,设立党员先锋岗20多个,200余名党员参与到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一线。她持续跟进了解企业复工复产存在的问题,累计走访企业150余次,督促企业做好防控措施,确保企业复工复产和防疫工作共同推进。

稚嫩嘱咐和家人“注意做好防护工作,照顾好自己”的关切,张伟怀着不舍的心情,坚持投身到一线工作中,用实际行动践行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青春在抗疫一线闪光,请记住新区这些年轻的面庞(二)

机场值守20多天的贺巳萍

“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所有医务人员立即返岗。”腊月二十九晚8时许,刚到武威天祝县老家的贺巳萍收到信息后,连忙给家人打个招呼,安慰了病中的母亲,抱了抱5岁的儿子,连夜开车返程,当晚12时许赶回单位新区瑞岭雅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第二天,贺巳萍赶赴中川机场担负起疫情筛查任务。

春节期间的中川机场廊桥和机坪,气温零下十几摄氏度,贺巳萍全副武装拿着测温计监测体温,一个人接着一个人,胳膊抬起又放下……到2月20日轮换工作岗位,她每天至少坚持工作12个小时,日均监测量1000人次左右。连轴转的日子里,饿了来一桶泡面,困了坐椅子上眯一会。每次接机,她总会提前到达,要争分夺秒,赶在下一个航班到达前完成这一次的监测任务。

冷风刺骨,虽然身穿防护服,但也冻得让人直打冷颤。怎么办?趁着没有航班的时候,手冻僵了搓一搓,脚冻麻了跺一跺,身子冷得不行就原地跳一跳……测温枪有时会因气温低不能正常使用,贺巳萍便把测温枪放进怀里焐着,让测温枪保持工作温度,以方便随时随地进行工作。

回想20多天奋战的日子,虽然苦、虽然累,但贺巳萍认为这是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职责。“守住了机场,就守住了我们的家”。贺巳萍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