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政府工程建设提速?深圳市建筑工务署立下“军令状”!

通讯员:李森

重大项目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作为政府工程的“大管家”,广东省深圳市建筑工务署2020年负责的项目逾200个,全年计划完成投资156亿元。其中,重大项目多达30个,计划今年完成投资119亿元。如何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叠加的关键时期,为政府工程建设提速?

3月16日,深圳市建筑工务署与各直属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立下“军令状”:2020年,将全力保障深圳中学(泥岗校区)、光侨雅苑保障房等29个项目投入使用;推进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新华医院、第二儿童医院等34个在建项目稳步开展;全面推动深圳歌剧院、改革开放展览馆等48个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深圳文化馆新馆等90个前期项目高效推进。

“1234战法”为重大项目复工提速

今年,深圳市建筑工务署计划完成投资156亿元,涉及项目逾200个。其中,30个重大项目将完成投资119亿元。怎样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基础上为复工复产提速?

疫情发生之初,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就迅速出台了在建工程节后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十大措施,形成了“1234战法”:“1”是指落实一个责任,即“1+4+N”的疫情防控工作机制。“2”是指两个措施落实重点人群防护,一是要落实重点人群的监督,动员落实疫区人员原地待命不返岗,对已来深人员加强管控;二是各单位、各项目要落实集中隔离场所。“3”是指三大措施落实防护,各单位、各项目要做好场所防护、个人防护、物资保障。“4”是指四大措施落实工地管理,一是做好工地的封闭管理;二是做好复工安全生产三大措施;三是做好复工方案和指引;四是要做好复工报备工作。

工务署还结合疫情发展,针对复工复产工作,先后提出了有序复工和施工现场封闭式管理“六化要求”、“三区两控一专”风险管理等精准化措施,并通过制定考核奖惩规则,保障各项措施落实,将潜在风险降至最低。

此外,深圳市建筑工务署领导、机关各处室、直属单位领导干部扎根一线,开展督导检查,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大力推动在建项目复工复产,加快重大项目前期工作。

目前,深圳市建筑工务署负责的30个市重大项目已全部复工,项目总体进度和投资计划基本上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因疫情滞后的个别项目预计可在第二季度赶上。

建立督查督办机制 确保任务落到实处

作为政府工程建设的主力军,深圳市建筑工务署今年的年度计划约是去年的1.5倍,加上疫情影响,在接下来9个月时间完成去年1.5倍的工作量,时间紧、任务重,成为摆在面前的难题。

为保证高效高质完成投资任务,深圳市建筑工务署与各直属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并制定了相关保障措施。具体为:

投资任务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将全年投资计划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到人,建立严格的督查督办机制,确保各项投资工作任务落到实处。由专门处室人员全过程跟踪和督办各项目的重要节点,定期负责收集各项目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及时反馈、及时协调解决。

充分利用协调机制,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依托政府工程建设联席会议平台、与深圳市发改委的政府投资项目月度会商机制、项目参建各方协调联动例会制度,充分整合利用各方资源,按照杨洪常委的指示不断完善和深化“署区联动”建设机制,集中、系统协调解决项目存在的问题,确保工程项目高效、有序、全力推进。

科学编制进度计划,加强项目管控力度。加强项目策划,科学编制进度计划,合理安排项目前期和实施阶段的工期。建立工期进度动态管控机制,制定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办法,统筹管理和信息化相结合,实现对工期进度的有效控制。

加强承包商和预选供应商管理,确保投资任务有效落实。创新招标方式,科学、动态地对承包商进行评价,在分类分级的基础上,实现精准择优、系统择优。完善预选供应商招标,实现对招标项目子项目精细化管理。建立更加客观、精准的履约评价和奖惩体系,提高合同质量和执行效率,加大奖惩力度,引导参建单位诚信履约,确保投资任务的落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