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益区化“疫”为机 促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沾益区化“疫”为机 促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沾益区化“疫”为机 促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沾益区化“疫”为机,迎“难”而上,以云南省打造“云药”为契机,依托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优势,推进中药材产业规模化、专业化、绿色化、组织化、市场化高质量发展,做强做优中药材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沾益区化“疫”为机 促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沾益区化“疫”为机 促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化“疫”为机。中药自古就是抗疫良方,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多地积极推动中医药及时介入,打出中西医结合救治“组合拳”,在减轻症状、控制病情进展、减少激素用量、减轻并发症,有效降低了轻症变成重症、重症变成危重症的发生率,进一步提高了疾病救治率,越来越多的成功治疗案例证明,中医药疗效显著,再次见证了中药的作用。我国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已经达到了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将助力中药材产业迅速发展,中药材也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独具有特色并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特色产业。

沾益区化“疫”为机 促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沾益区化“疫”为机 促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资源丰富。沾益区属亚热带半湿润山区季风气候,平均海拔1884米,年平均气温14.5℃,年均降水量1008.9毫米,全年无霜期达250余天,年平均日照数超2000个小时,“三冬无冰雪,四季尽葱茏”的气候条件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天然优势;土壤以偏酸性的红壤、沙壤为主,有机物质含量高,适宜种植中药材的耕地超过20万亩,截至目前,沾益区共有药用植物93个科474种,其中普遍分布的就有120余种。

沾益区化“疫”为机 促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沾益区化“疫”为机 促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龙头引领。沾益区引进浙江康恩贝(集团)云南希美康有限公司、云南煜欣农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云南井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中药材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带动沾益中药材产业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近年来,沾益累计建成百亩以上中药材种植基地20个,千亩中药材示范园区2个,中药材专业示范村15个,专业合作社50余个,扶持示范大户500余户。2002年至2019年间,沾益中药材基地面积从32亩增至18万亩,产量从0.7万公斤增至580万公斤,产值从0.1亿元增至3.5亿元,覆盖10080户,带动贫困户525户增收脱贫。

沾益区化“疫”为机 促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沾益区化“疫”为机 促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助推。沾益区以“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重视人才引进工作,先后与云南农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中医药大学等省内科研单位合作,引进中药材专家16人,先后成立了刘大会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王晓专家工作站、饶高雄院士(专家)工作站,雄厚的人才技术支撑,让沾益中药产业发展硕果累累。

沾益区化“疫”为机 促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沾益区化“疫”为机 促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成效斐然。沾益区已建成全国最大的一年生当归种植基地、全国最大的银杏连片种植基地,全国最大的红豆杉种植基地,建成万亩中药材示范园区2个、千亩以上中药材种植基地5个,现有省级中药材龙头加工企业3家,“科技示范园”3家,“良种繁育基地”4家;获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11项,申请受理发明专利5项;获批建立专家工作站3个。先后被认定为“中药材产业示范县”、云南省首批“云药之乡”,银杏种植基地通过欧盟GACP审计(全国首家),“云归1号”通过国家GAP认证,滇益康牌当归为云南名牌产品,截止目前沾益区种植中药材18万亩,其中,当归1.5万亩、银杏6万亩(新植0.5万亩)、红豆杉8万亩(新植1万亩)、丹参0.5万亩,滇重楼、牡丹、白及、滇黄精、桔梗、黄芩、金铁锁等品种2万亩,年产量0.58万吨,实现农业产值3.5亿元。

沾益区化“疫”为机 促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沾益区化“疫”为机 促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沾益区将以中药材为主,推进“一县一业”创建,实施中药材3544工程(用3年时间,构建五大产业体系,发展中药材40万亩,实现综合产值40亿元),着力打造1个中心(中药材交易物流中心)、2个园区(炎方银杏、红豆杉产业园区,中药材轻工业加工产业园区)、3个种植示范区(银杏、红豆杉种植示范区,工业大麻种植示范区,万寿菊、当归及其它品种种植示范区),努力把沾益打造成云南最大的中药材生产示范基地、云南最大的中药材加工示范基地和云南最大的种苗繁育基地。

通讯员:赵定芝 吕德芳 郭绍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