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理學宗師朱熹,看朱子如何重建白鹿洞,振興儒學之風

引言:

南宋著名詞人陸游曾這樣評價朱熹:某有捐百身起九原之心,有傾長河注東海之淚。路修齒耄,神往形留。公歿不亡,尚其來享。

一代理學宗師朱熹,看朱子如何重建白鹿洞,振興儒學之風

朱熹

而作為宋朝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政治家的朱熹擁有許多不同的身份,但是無論是哪個身份他都有一定的成就:

  • 在理學研究方面,他被後世尊稱為理學的集大成者。
  • 在政治方面,他官拜煥章閣侍制兼侍講。
  • 在教育方面,他甚至一手重新建立了白鷺洞書院,從此教書育人,桃李滿天下,深受讀書人的尊重。

由此可知,這朱熹不僅是一位全面發展的人才,還在各個不同的領域都有自己的貢獻。

在我看來,在他諸多的身份中最出名的身份便是

教育家。或許是與從小接觸儒家學說有關,到了成年之後,他便專心研究儒學,最終成為了儒學的集大成者,後代尊稱他為朱子,甚至還將他供奉在孔廟中受世人的祭拜。

一代理學宗師朱熹,看朱子如何重建白鹿洞,振興儒學之風

《四書章句集註》

在教育方面他也取得了極大的成就,創建了許多學堂,可謂是桃李滿天下,難怪後人將他譽為繼孔子之後的教育第二人。在思想方面,朱熹尤其注重對理學的研究,在他的發展壯大之下,理學逐漸成為了被朝廷承認的官方哲學,對當時,對後世都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他還將自己的思考寫進了書中,而這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四書章句集註》,後來甚至成為了朝廷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參考資料。從這些都可以看出,朱熹對當時帶來了多麼大的影響。

自幼勤學,得能人輔導

朱熹能夠取得如此高的成就,肯定付出了旁人所不知道的努力。根據歷史記載,宋朝紹興五年,在朱熹五歲的時候,他就開始進入學堂正式的學習。雖然年幼,但是他已經能夠讀懂《孝經》等書籍了,並且為了鼓勵自己,他還常常在書上寫一些話來激勵自己,而這其中最著名的一句便是:

“若不如此,便不成人。”

在他六歲的時候,他與其他的孩子們一起遊玩,與其他孩子只知道玩耍取樂不同的是,他卻會指著天空和太陽詢問父親為何會有這些。面對兒子的詢問,朱熹的父親也會耐心的講解,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的激發了朱熹求學,求知的決心,小小年紀的朱熹便已經有了如此的毅力學習,想必成大器也是必然結果。朱熹在慢慢的長大,而他的父親也在不斷的豐富著自己的學識。

一代理學宗師朱熹,看朱子如何重建白鹿洞,振興儒學之風

朱熹

紹興七年,朱熹就被皇帝召入了京城,將朱熹與母親留在家鄉。但是在六年之後,他的父親卻因病去世了,臨終之前將朱熹託付給了自己的好友劉子羽等人,於是朱熹將劉子羽拜為義父,並且跟隨義父居住。這劉子羽本來就十分欣賞朱熹,再加上有義子這一層關係,便格外重視朱熹。甚至還為了朱熹,在家中重新為朱熹修建了一棟樓。而朱熹的父親所託付的這些人本身就擁有極高的學識,於是在他們的教育之下,朱熹漸漸對儒家學說有了大概的瞭解,也因此發憤圖強認真學習。

終於在紹興十七年,也就是他十八歲那年參加鄉試考中了貢生。再後來,劉勉之覺得朱熹是個可造之材,將來一定能光耀門楣,於是便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朱熹,朱熹也因此成親

。後來朱熹便跟隨同鄉的人一起前往京城參加的科舉考試,並且被皇帝賜予同進士出身,這便正式開始了他的為官之路,朱熹能夠在父親離世之後還能繼續潛心學習,離不開義父劉子羽,劉勉之之輩的幫助。

入朝為官,經歷頗多,重建白鹿洞書院

與其他人不同的是,剛剛進入官場的朱熹並沒有想著怎樣建立良好的政績,來達到加官進爵的目的,反而是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社會追求佛法思想的現狀。

一代理學宗師朱熹,看朱子如何重建白鹿洞,振興儒學之風

李侗

在意識到“妄佛求仙之世風,凋敝民氣,耗散國力,有礙國家中興”之後,朱熹便想要通過提升自己來改變這種情況,於是踏上了求師之路,拜二程的弟子李侗為師,因此也繼承到了二程的理學思想,這也為他之後發揚光大理學,提出自己的認知奠定了基礎。

取得功名之後沒有追求建立政績,這在封建的古代是多麼不容易,更何況在中國古代追求功名利祿可以說是社會的潮流,但是朱熹卻能耐住寂寞,潛心學習,不得不說他確實是一位人才。

在官場中不追求上進的朱熹一邊忙著學習,一邊進行教育活動。這樣的情況一直到宋孝宗成為皇帝,徵詢大家對國家發展的意見才有所改變。或許是看到有改變國家現狀的希望,於是朱熹積極上奏向皇帝表明自己的觀點。

一代理學宗師朱熹,看朱子如何重建白鹿洞,振興儒學之風

朱熹

在他看來:國家處於危難,如果一昧的主張和平,只會損害本國的利益,於是他便主張通過戰爭來改變國家落敗的現狀。除此之外,他還反對百姓們過度崇拜佛教思想而忽略儒家學說的做法。

但是由於當時的宰相主張議和,因此朱熹的觀點沒有被採納。後來朝廷任命朱熹為國子監的博士,

但是他卻辭職堅持不受,請求回到家鄉。這樣一心為國家,而不貪慕榮華富貴的朱熹又怎麼能不讓人欽佩呢?

紹興三十二年,宋孝宗登基為帝,為更好的瞭解國家,便下旨詢問各位大臣對國家發展的意見。在聽完這個消息之後,朱熹便認為他等待已久的機會到了。於是他便上述皇帝反對一昧的與金人求和,但求一戰與反對過分崇尚佛家的主張。在他向皇帝上書的奏摺中,他還詳細的提出了治理國家與恢復教育的意見,而這也得到皇帝的重視。

一代理學宗師朱熹,看朱子如何重建白鹿洞,振興儒學之風

宋孝宗

隆興元年十月,朱熹在皇帝的召見下進入金鑾殿覲見皇帝。他向皇帝提出了三個建議,這其中便有對後世影響深遠的格物致知。除了格物致知之外,他還向皇帝提出,想要治理好國家,那就一定要親近賢臣而遠離小人。在與金人的關係上,他還提出與金人一戰,但是奈何當時的丞相主張與金人議合,因此朱熹的建議也沒有被採納。而在這之後,皇帝任命朱熹為國子監武學,但是朱熹卻拒絕了,而是又回到了家鄉。

但是這並沒有成為朱熹為官之路的盡頭。在這之後,宋孝宗任命朱熹為知南康軍兼管內勸農事。這一次的朱熹並沒有拒絕,於是他便踏上了外出為官之路。而在朱熹到任那年,正好遇到了大旱,由於沒有下雨,從而導致糧食不能正常的生長。在瞭解情況之後,朱熹便開始著手進行一系列的措施來改變這種現象。他命令百姓們修建了一些水利工程,並且還減免了當地的百姓賦稅,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百姓們的負擔。

在朱熹擔任此官職的過程中,有一件最為重要的事。就是發現了白鹿洞書院的舊址,而作為一位心懷天下的教育家,於是朱熹就向皇帝請求重新修建白鹿洞書院,而這也得到了皇帝的認可。為了能夠使白鹿洞書院發揚光大,於是他便親自擔任洞主,還利用自己的私人關係,請了一大批真正有學問的大儒出山教學,甚至還懇請皇帝寫下了牌匾。這樣一來,有了朝廷的承認,這所學校很快便被天下的學者當做求學的寶地。

一代理學宗師朱熹,看朱子如何重建白鹿洞,振興儒學之風

白鹿洞書院

朱熹實在是一位聰明之人,在意識到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招納學生之時,便利用朝廷的力量加以宣傳。或許是與小時候的經歷有關,朱熹明白天底下有許多有才能,但是卻因為家境貧寒而不能讀書的窮苦學子,於是他便特意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想出了辦法。以學院的名義購買了田產,以此來使貧困學者能夠得以向學。

此外,他堅信無規矩不成方圓這一諺語,於是便親自制定學院的規矩,最終編成了《白鹿洞書院教規》這也是世界教育史上出現最早的教育規章制度之一,在這其中對教育做了系統的闡述,為後世書院的辦學模式提供了借鑑,也為朝廷培養了大量的人才,成為了天下學子魂牽夢繞的求學之地。

一代理學宗師朱熹,看朱子如何重建白鹿洞,振興儒學之風

《白鹿洞書院教規》

或許作為一名政治家來說他是不成功的,但是作為一名教育學家,他卻是極為成功的。在他心中,他不僅極其重視教育的發展,並且還注意對規章制度的培養。在中國古代那種封建社會,他能有這樣的意識,不得不說他確實是天生的教育者。

發揚理學,尊為朱子

可以這樣說,在整個宋朝在學術研究上對後世影響最深的人,那一定會是朱熹。除了儒家學說的集大成者之外,他還是理學的集大成者。對於理學,他批判繼承了前人的觀點,並且加以總結,提出了自己新的想法,也就是著名的格物致知

在他的作為之下,最終建立了系統龐大的理學體系,並且在最後被朝廷所認可,成為了官方哲學。要知道朱熹並不是孔子的親傳弟子一脈,但是他最後卻能憑藉自己在儒家學術方面的研究,從此被後人景仰並將他請入孔廟中受人尊崇,還被世人稱為朱子

一代理學宗師朱熹,看朱子如何重建白鹿洞,振興儒學之風

朱熹

而作為一名思想家,朱熹提出了自己的思想主張,並且被之後的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所借鑑發展。在教育方面,他做出了極為突出的貢獻,除卻他自己留下的寶貴經驗不說,而他創建的白鹿洞書院便是其中的重中之重。白鹿洞書院的重新創立,不僅是中國古代教育史的新發展,也為後世教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難怪後世將他稱為繼孔子之後的教育第二人。作為一位普通的讀書人,朱熹卻能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自己所處的環境,不得不說,他確實具有大智慧。

清人全祖望在《宋元學案.晦翁學案》中評價這位偉人:致廣大,盡精微,綜羅百代矣。江西之學,浙東永嘉之學,非不岸然,而終不能諱其偏。

作為一名儒家學者,朱熹能夠在不斷豐富自己,提高自己的同時,提出新的思想主張,從而發揚壯大儒家學說,或許優秀的人不會停止向前發展的步伐,朱熹在儒家學說研究方面得到了極大的成果之後,他仍然沒有停止自己研究的腳步,從而繼續研究理學,並且最後成為了理學的集大成者

作為一位才高八斗的文學家,朱熹有許多地方都值得後人借鑑與學習。而在這其中,頗為重要的便是在他的一生中,他堅持學無止境這一理念哪怕他後來重新建立了書院,但是他仍然堅持學習。並且在許多不同的方面,他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對古代書籍的註釋,整理以前的文獻資料等等都有許多豐富的成果。

一代理學宗師朱熹,看朱子如何重建白鹿洞,振興儒學之風

朱熹

或許是他教育家這個身份太過突出,許多人自然而然地忘了他是封建社會官員這個身份。有趣的是他在努力維護封建專制制度的同時,卻也能夠親自在民間體察民情,懲罰貪官汙吏,因此他也在民間頗受大家的歡迎。在朱熹的一生中,他曾經經歷過許多不同的官職,也有過許多不同的身份,但是無論是在哪個職務上,他總是能正確的擺正自己的位置,不辜負皇帝的信任。而在這其中,最為敬佩他的便是他重新建立了

白鹿洞書院從而使當時宋朝的社會風氣有了極大的改變,也為儒家學說的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在歷史意義上,這白鹿洞書院的重新建立,不僅是中國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發展,也是宋朝文學風氣的一大進步。

《宋史·道學·朱熹傳》

《宋元學案.晦翁學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