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故事】雷斆 《炮炙论》

【名医名家】雷斆 《炮炙论》


雷斆

南朝宋时药学家。曾着《炮炙论》三卷,记载药物的炮、炙、炒、煅、曝、露等十七种制药法。原书已佚,其内容为历代本草所收录,得以保存,其中有些制药法,至今仍被采用。现传《雷公炮炙论》,为近人张骥辑佚本。

【名医故事】雷斆 《炮炙论》


内容简介

《雷公炮炙论》三卷,书中称制药为修事、修治、修合等,记述净选、粉碎、切制、干燥、水制、火制、加辅料制等法,对净选药材的特殊要求亦有详细论述,如当归分头、身、尾;远志、麦冬去心等,其中有些方法至今仍被制药业所采用。此书对后世影响极大,历代制剂学专着常以“雷公”二字冠于书名之首,反映出人们对雷氏制药法的重视与尊奉。

后世影响

《雷公炮炙论》成书于南北朝时期,全面总结了南北朝刘宋时期以前的中药炮制技术和经验,是中国历史上对中药炮制技术的第一次大总结,是一部制药专著。初部奠定了炮制学基础,使中药炮制成为一门学科。 《雷公炮炙论》原著早已亡佚,仅有辑校本。本书以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为底本。为体现原著按上、中、下三品分类的编排体例,同时又便于读者查阅,将268种中药按药用部位与原著的"三品"分类相结合,编排一目录于附录中,以供大家参考。

版本信息

《雷公炮炙论》原书已佚,其佚文多存于《证类本草》中,据统计多达240余条。明代多种本草书中均附入此书佚文,以雷公炮制冠于书名之首,如《雷公炮制药性解》、《新刊雷公炮制便览》等,但此类书均非《雷公炮炙论》辑佚本,仅收部分佚文而已。

原书早佚,其内容散见于《证类本草》、《雷公炮炙药性赋解》、《本草纲目》等书中。1932年张骥根据上述各书重予补辑,得药180余种,分原叙及上、中、下三卷予以论述,并加入其他古本草书中有关炮炙经验,末有附卷,另记70余种药物的炮炙方法。现存1932年成都益生堂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1]

清末张骥所辑《雷公炮炙论》为此书最早辑佚本,收录佚文180余条。现代中医文献学家尚志钧所辑《雷公炮炙论》,计收载原书药物288种,校注详尽,书后附研究论文数篇,代表了当代《雷公炮炙论》辑佚、研究的最高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