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疫情,考量的是每個人的免疫力


這場疫情,考量的是每個人的免疫力


今天看了一個微信短信,確實深有所悟:這場疫情,考量的是每個人的免疫力。 我不是發心靈雞湯,而是根據這兩個月的真切感受來說明這個問題。

在眾多疫情爆發之初,有眾多的與確診患者的密切接觸者,如在用一列火車上,同一首遊船上,一同用過餐,一同上過班…。但是,在隔離期間,有些人確診感染了,有些人沒有任何事。

在確診的患者中,有些人最終去世了,有些人又痊癒出院…這些其實就是跟每個人的免疫力有關,不治去世的人當中,老年人佔很大比例,這也是因為老年人免疫較差的緣故。

其實,除了這些感染者和密切接觸者,這場疫情還在考驗每個人的免疫力。

在二月份,汕頭有一對年輕的夫妻,把自己親生的一歲的兒子遺棄在醫院,並留下一張紙條。紙條裡說,因為兩夫妻身無分文,又沒法找工作,求助無門,所以不得不遺棄小孩,待有錢再領回。

這裡例子是考量年輕人財務免疫力的典型例子,一兩個月沒收入就活不下去,這是最差的一種財務免疫力狀況。而且,這個例子還考量了這對夫妻的人際交往免疫力,連幾千塊錢都借不到,這就是平時人際交往免疫力差的結果。

要提高財務免疫力,無非是開源和節流,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然後就是要有危機意識,節制自己的亂消費,有點積蓄就象有應急備用藥一樣重要。

這場疫情,考驗著人們對謠言的免疫力。

在疫情剛開始和高發期,很多新聞媒體甚至開設了闢謠專版,來澄清那些謠言。那些謠言包括: 某地疫情大爆發,感染多少人;某種特效藥治療病毒,趕緊搶購;等等不一而足。很多人在謠言面前驚慌失措,倉皇應對,既折騰自己,又浪費不少錢。

要提高對謠言的免疫力,最好自己要有足夠的知識,開闊的視野,和獨立的思考。謠言影響的都是盲目從眾的人,而對世界和對自己有清醒認識的人,是不會被謠言所影響的。

這場疫情,考驗著人們對是否遵守規則。

規則是用來保障大多數人利益的,是否遵守規則,是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考驗。這次疫情,密切接觸者隔離和行蹤申報就是一個保障大多數人安全的規則。大多數人對不守規則的免疫力是很強的,但還是有一些不守規則的,惡意逃避甚至對抗的,這就是那種不守規則,免疫力極差的人。

這場疫情,考驗著人們對誘惑的免疫力。

誘惑分為很多種,我們首先來說金錢的誘惑。疫情導致一些物品急缺,比如醫護衛生用品口罩;生活物質蔬菜水果等,這一次就有一些不良商家乘機高價倒賣,以此謀利等,這就是對物質誘惑免疫力差的表現。

在就是一些外面世界的誘惑,免疫力差的堅守不了。很多人受不了深居簡出,家常便飯,非要扎堆聚集,喝酒聚會,這就是一種對熱鬧免疫力缺失。

這場疫情,考驗著人們是否習慣接受別人的安排。

在現代生活中,很多人生活習慣於接受別人的安排,上班,下班,什麼時候工作,什麼時候放假一成不變,漸漸喪失了自己主動思考事情,去做事情的能力。

這次疫情一來,很多人感覺是放了一個兩個月的長假,除了吃吃喝喝,就是躺著看電視,坐著翻手機,想法很簡單就是等疫情過去再說。但也有一些人,在積極謀劃以後,或者看書充電,這些就是免疫力強的人。我想免疫力強的人肯定會在以後佔有先機。

這場疫情,考驗著人際關係是否能抗住風險。

對普通人而言,有些平時一團和氣的群體因為這次疫情,人際關係受到很大挑戰。

在一個小區,如果有確診者,小區裡的有些居民就會一改平時睦鄰的樣子,開始指責,爭吵,把平時脆弱的睦鄰友好徹底丟掉。

有些微信群,即便是熟識的人組成,也會因為立場,觀念不一樣,在裡面先是商榷,懇談,最後論戰,漫罵。然後一些人憤而退群,一些人被踢出去,剩下的人都默不作聲,裂痕就此出現,說說笑笑的氛圍不再了。

除了這些廣泛的人群關係,夫妻關係、情侶關係、密友關係,同事關係、甚至上下級關係都在這次疫情中接受了一次檢驗。

這場疫情,考驗著人們對自私的免疫力。

在疫情面前,很多人選擇自掃門前雪,自己的小家庭小日子安全就好,不管比人過的怎麼樣,很冷漠的看著這個世界。但也有一些人,做志願者協助路口巡查,進社區送溫暖,愛心助農等等,這些就是對自私免疫力很強的人,我們稱之為有人味的人。

這場疫情,考驗著人們對打擊的免疫力。

除了一些旱澇保收的職業以外,這場疫情讓很多人都蒙受了經濟損失,承受著經濟和精神的雙重壓力。疫情對一些人來說,可能成為壓斷他的最後一根稻草,對些人來說,可能會越挫越勇。扛打擊的免疫力越強的人,可能以後會越順。

總之,這場即將過去的疫情,把很多以前深藏的東西暴露了出來,考驗著每一個人,讓大家不得不去面對,並作出自己相應的選擇。

一個對不良心理和行為有免疫力的人,我們認為他是一個精神健康的人,充滿陽光和希望的人。要做到這一點,我想用六個字來表述:“明是非且力行”。他們善於學習,勤于思考,意志堅定且知行合一,這才是真正的我所佩服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