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家並非皆薄情:那些沒參與“九子奪嫡”的皇子都是什麼結局


天家並非皆薄情:那些沒參與“九子奪嫡”的皇子都是什麼結局,沒有參與的都是做一個閒散的王爺,富貴終身,但也不都是那樣的,下面我們來介紹一下這些沒參與奪嫡的皇子


天家並非皆薄情:那些沒參與“九子奪嫡”的皇子都是什麼結局


五阿哥胤祺(讀音其),康熙十八年出生,注意不要和乾隆的五阿哥永琪弄混,這位五阿哥是小燕子永琪他們爺爺輩的人。胤祺和九阿哥胤禟、十一阿哥胤禌都是郭絡羅氏宜妃(就是康熙微服私訪記裡的鄧婕扮演的宜妃)所生,但從小養在太后(康熙的嫡母孝惠章皇后,非生母)宮中,或許這也是他沒和同母弟一起摻和奪嫡的原因之一。康熙四十八年太子復位的時候,和三阿哥、四阿哥一起受封親王爵,為和碩恆親王。雍正朝一直恩寵不減,卒於雍正十年,死後雍正為其陵墓立碑勒銘。
六阿哥胤祚(讀音做),康熙十九年出生,和雍正、十四阿哥一母所生,康熙十九年出生,康熙二十四年夭折。
七阿哥胤祐(讀音又),康熙十九年出生,因為腿有殘疾,自己知道儲位無望(古代君王講究人君之相,一般不會選擇有殘疾的繼承人,像前秦苻生瞎了一隻眼睛、東晉恭帝司馬德文這種屬於異類),因此始終不摻和這趟渾水,始終安分守己,恪盡職守。康熙四十八年受封淳郡王,雍正即位後晉封為淳親王,由於書法水平高,雍正曾命他和三阿哥一起書寫康熙景陵的碑文。雍正八年去世。


天家並非皆薄情:那些沒參與“九子奪嫡”的皇子都是什麼結局


十一阿哥胤禌(讀音資),康熙二十四年出生,與五阿哥、九阿哥同為宜妃所生,康熙二十四年出生,康熙三十五年夭折。
十二阿哥胤裪(讀音陶),康熙二十四年出生,生母位分不高(但是壽命高,活到了乾隆二十二年,97歲去世)。由於孝莊太后去世後,蘇麻喇姑陷入了無盡的悲痛之中,因此康熙為了使自己的這位沒有血緣的親人兼啟蒙老師從傷痛中走出來,將皇十二子胤裪交由蘇麻喇姑撫養。蘇麻喇姑從努爾哈赤時代一直活到了康熙四十四年,本身又具有非常高的學識,在這位堪稱絕世高人的培養下,胤裪非常自覺的遠離了儲位爭奪。康熙四十八年初封貝子,雍正即位後獲封郡王,之後因為辦差連續犯錯,被兩次奪爵,變成鎮國公,雍正八年恢復了郡王爵位,乾隆即位進封履親王,乾隆二十八年去世。

天家並非皆薄情:那些沒參與“九子奪嫡”的皇子都是什麼結局


十五阿哥胤禑(讀音虛),康熙三十二年出生,生母為康熙十分寵愛的順懿密妃王氏,但因為生胤禑的時候位份不高,無法將兒子養育在自已宮中,因此胤禑是由雍正的生母當時的德妃烏雅氏撫養,當然雍正也因為同樣的原因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但雍正似乎沒有顧忌這點香火之情,據我猜測,胤禑由於是烏雅氏撫養長大,而且年齒上跟十四阿哥相近,估計這倆人應該比較親。因此到了雍正四年才獲封貝勒,而且被雍正打發去給康熙守景陵了,雍正四年是什麼年份?是收拾八阿哥九阿哥那幫人的年份,所以我覺得胤禑雖然沒直接摻和奪嫡,但情感上因為向著十四阿哥,被雍正記恨了。雍正八年雖然進封郡王,但第二年就去世了。
十六阿哥胤祿,康熙三十四年出生,十五阿哥同母弟,雖然未參與奪嫡,但雍正很喜歡這個弟弟,即位之初,就讓他過繼給莊親王博果鐸為嗣,要知道別的親王是降等襲爵,莊親王是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的親王(其中有兩個是郡王),雖然這裡面可能有雍正打擊宗室力量的原因(莊親王博果鐸有侄子),但這麼個大好事沒給別的哥哥弟弟,只給了胤祿,就很能說明問題了。民間傳中中胤祿是出名“十六聾”,韜光養晦裝聾作啞,不參與奪嫡,也不牽扯朝政,是個瀟灑王爺,但實際上胤祿還是掌管了一些政務的,乾隆初年獲封親王雙俸的殊榮,但乾隆四年由於和廢太子胤礽的弘皙往來,牽涉進了“弘皙謀逆案”中,被停了雙奉,罷了都統職務,乾隆三十二年去世。


十七阿哥胤禮,康熙三十六年出生,受到《甄嬛傳》的影響,胤禮應該是沒參與奪嫡的皇子中最為大家所熟悉和喜愛的了。胤禮同十六阿哥一樣,也是雍正非常喜歡的弟弟,我估計這倆人因為年齡小沒有自己的勢力,沒參與奪嫡之中,但情感上向著雍正。雍正即位後即冊封胤禮為果郡王,雍正三年享受親王俸祿,朝會時王爺排班順序在鐵帽子王順承郡王之前,是郡王班裡第一位。雍正六年進封親王,授予各種職位差事,寵信程度在宗室中僅次於十三阿哥胤祥,雍正死後受遺詔輔政。乾隆元年和十六阿哥一同享受了親王雙俸,免宴見叩拜。但不久因事被停了雙俸,乾隆三年去世,因無子,死後由雍正第六子弘適出繼為子,弘適改名為弘瞻。

天家並非皆薄情:那些沒參與“九子奪嫡”的皇子都是什麼結局


十八阿哥胤衸(讀音借),十五、十六阿哥同母弟,康熙四十年出生,康熙四十七年夭折。
十九阿哥胤禝(讀音即),母襄嬪高氏,康熙四十一年出生,康熙四十三年夭折。
二十阿哥胤禕(讀音一),十九阿哥同母弟,康熙四十五年出生,雍正四年封貝子,雍正八年封貝勒,雍正十二年因為稱病拒絕雍正安排的祭陵差事,被降為輔國公。乾隆登基後恢復貝勒爵位,被安排去給雍正守陵,可見雍正乾隆父子二人都不待見他,乾隆二十五年去世。
二十一阿哥胤禧(讀音喜),康熙五十年出生,雍正八年二月初封貝子,同年五月因“立志向上”晉封貝勒,乾隆繼位晉爵慎郡王,乾隆二十三年去世。值得一提的是,因為年齡小爭儲與他無關,胤禧十分勤奮好學,“詩清秀,尤工畫”,是清朝宗室中難得的才子。

天家並非皆薄情:那些沒參與“九子奪嫡”的皇子都是什麼結局


二十二阿哥胤祜(讀音戶),康熙五十年出生,雍正八年封貝子,十二年晉為貝勒,乾隆八年去世。
二十三阿哥胤祁(讀音齊),康熙五十二年出生,雍正八年封鎮國公,乾隆繼位晉為貝勒,因為屢次犯事,降到貝子,後來被降回到鎮國公,之後又逐漸晉爵為貝勒,乾隆四十九年加郡王銜,第二年去世。
二十四阿哥胤秘(讀音必),康熙五十五年出生,是康熙皇帝活下來序齒的兒子中最小的一個。深受雍正偏愛,雍正十一年,年僅17歲就直接被封為諴親王,乾隆朝為都統,後管理宗人府,乾隆三十八年去世。
以上就是康熙沒有參與奪嫡的十五個兒子的結局,總的來說都很好,除了夭折的和個別不受待見的,基本都能混個王爵。由此可見,天家也不盡是薄情,只要安分守己,不去染指皇權,還是能夠善終的。


天家並非皆薄情:那些沒參與“九子奪嫡”的皇子都是什麼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