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班级第1名去面试,公司是倒数第1名的同学开的!

理想状态下,高学历等同于高智力,高素质,高收入,高社会地位,简单来说,就是有钱有势有地位。

而现实中,以前班上成绩最好的做了员工,成绩中等的做了领导,成绩最差的做了老板。

当然,这是小概率事件,不是所有人都遵循这个规律。大多数情况下,学历和收入还是以一定正向比例存在的。

但是,我今天想要跟大家探讨的,就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小概率事件?

为什么在有些时候,高学历和高收入不成正比?

作为班级第1名去面试,公司是倒数第1名的同学开的!

从几个维度分析:

1.传统文化对读书的至高推崇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士农工商”,在古人眼中,所有行当中,读书才是最正经的出路,其他都不值一提,商人更是位处末流。

《一代大商孟洛川》中,孟洛川因为坦言自己要弃文从商,而被当官的准岳父指责堕落,也因为经商,被家族嫌弃,不允许参与家族祠堂祭祀,还被准岳父退婚。

虽说现在课堂中并没有这样赤裸裸,告诉学生读书才是最好的出路,其他都不值一提。但是从小到大,在这种文化背景熏陶下,真的很难不受影响。

2.高学历人群的清高,是优势也是劣势

因为有了中国传统读书文化的熏陶,所以很多高学历人群,都相当清高。“不为五斗米折腰”,“销售是最下贱的岗位”,“一切关系户都值得唾弃”,这是高学历人群普遍信奉的职场行为准则。

这种清高,做专业性工作,问题不是太大。但是一旦遇到需要与人沟通合作,就很容易出现矛盾,不懂退让,自视甚高,这是职场大忌。

所以高学历人群一旦进入职场,很容易高不成低不就。高收入高地位岗位,能力不够,人家不要,低收入低地位岗位,自己又看不上。卡在中间,还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哪知道,其实是自己具备的“才”和人家需要的“才”不匹配而已!

3.国内教育培养的是好员工,而非好领导

教育的改革是有过程的,咱们国家目前而言,培养的更多是以技术为主的专业性人才,但是对于领导力,财商,从商从政能力的培养,几乎为0。

缺乏财商培养,多少大学毕业生做月光族,一辈子收入来源只有工资一种,缺乏多渠道收入来源,抗风险能力极差。

缺乏领导力培养,大学毕业生也好,博士毕业生也好,进入职场,都只有做个听话的员工,但是缺乏大将风范,无法领导众人,自己创业带领团队的能力,更是匮乏。

4.学历不高的人,勇气是最大的武器

对于很多学历不高的人来说,没了文化带给自己的这重枷锁,不会总以“文化人”自居,也没有那么清高,不用担心给“高学历”这个称呼抹黑。

不曾拥有,也就不担心失去,所以他们做起事来,反倒没有压力,不用害怕,只管卯足了劲儿去做就可以了。

从这个维度来讲,他们拥有的机会更多了,因为他们没有过滤掉那些“丢面子”的事儿。在更多事物范围内去实践和成长,收获自然更多。

作为班级第1名去面试,公司是倒数第1名的同学开的!

理想和现实一致的也有,高学历成就高收入高低位的,比如刘强东,俞敏洪。

我们会发现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在高学历的基础上,还在学习商业知识,拓宽知识边界。

刘强东大学期间就开始创业做生意,最开始自己做销售,后来开店请他人为自己管理。俞敏洪大学期间就创立新东方,搞补习机构,一边上课做老师,一边经营做老板。

所以呀,高学历人群要如何才能拥有更多成就?

1.改变观念,高学历到高成就,还有一段路要走

学历肯定是很重要的,这是一块敲门砖,会影响他人对自己的第一印象。

但是我们还得知道,学历高,并不代表成功人士的所有条件,还有很多能力在学校中没有培养到位,那么我们就需要在社会中去历练。

真正高成就的人,最核心的能力,其实是高学习能力,这个能力,高学历的人群往往是具备的,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在社会中好好锻炼自己全方位的能力。

2.清高不是一种错,但是要用在对的地方

清高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个人不向低俗恶势力低头的能力。但是我们在职场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其实还没有上升到低俗恶势力的范畴,那也犯不着用清高去抵抗。

还有,要区分一下,你的清高是不是好面子。如果是,请告诉自己,穷都不怕,那就别怕没面子了!

3.持续学习

没有哪一个高成就的人,不是终生学习者。这个学习,不仅有专业领域知识,还有领导力,财商力,应对社会变化的能力等等。

进入社会就会发现,大学毕业,是填鸭式教学的重点,是终生成长终生学习的新起点。

高学历人群,应该是这个社会最有希望成就一番事业的人群,希望大家谨记:高学历不等于高成就。高学历,高学习能力,才等于高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