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班級第1名去面試,公司是倒數第1名的同學開的!

理想狀態下,高學歷等同於高智力,高素質,高收入,高社會地位,簡單來說,就是有錢有勢有地位。

而現實中,以前班上成績最好的做了員工,成績中等的做了領導,成績最差的做了老闆。

當然,這是小概率事件,不是所有人都遵循這個規律。大多數情況下,學歷和收入還是以一定正向比例存在的。

但是,我今天想要跟大家探討的,就是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小概率事件?

為什麼在有些時候,高學歷和高收入不成正比?

作為班級第1名去面試,公司是倒數第1名的同學開的!

從幾個維度分析:

1.傳統文化對讀書的至高推崇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士農工商”,在古人眼中,所有行當中,讀書才是最正經的出路,其他都不值一提,商人更是位處末流。

《一代大商孟洛川》中,孟洛川因為坦言自己要棄文從商,而被當官的準岳父指責墮落,也因為經商,被家族嫌棄,不允許參與家族祠堂祭祀,還被準岳父退婚。

雖說現在課堂中並沒有這樣赤裸裸,告訴學生讀書才是最好的出路,其他都不值一提。但是從小到大,在這種文化背景薰陶下,真的很難不受影響。

2.高學歷人群的清高,是優勢也是劣勢

因為有了中國傳統讀書文化的薰陶,所以很多高學歷人群,都相當清高。“不為五斗米折腰”,“銷售是最下賤的崗位”,“一切關係戶都值得唾棄”,這是高學歷人群普遍信奉的職場行為準則。

這種清高,做專業性工作,問題不是太大。但是一旦遇到需要與人溝通合作,就很容易出現矛盾,不懂退讓,自視甚高,這是職場大忌。

所以高學歷人群一旦進入職場,很容易高不成低不就。高收入高地位崗位,能力不夠,人家不要,低收入低地位崗位,自己又看不上。卡在中間,還總覺得自己懷才不遇,哪知道,其實是自己具備的“才”和人家需要的“才”不匹配而已!

3.國內教育培養的是好員工,而非好領導

教育的改革是有過程的,咱們國家目前而言,培養的更多是以技術為主的專業性人才,但是對於領導力,財商,從商從政能力的培養,幾乎為0。

缺乏財商培養,多少大學畢業生做月光族,一輩子收入來源只有工資一種,缺乏多渠道收入來源,抗風險能力極差。

缺乏領導力培養,大學畢業生也好,博士畢業生也好,進入職場,都只有做個聽話的員工,但是缺乏大將風範,無法領導眾人,自己創業帶領團隊的能力,更是匱乏。

4.學歷不高的人,勇氣是最大的武器

對於很多學歷不高的人來說,沒了文化帶給自己的這重枷鎖,不會總以“文化人”自居,也沒有那麼清高,不用擔心給“高學歷”這個稱呼抹黑。

不曾擁有,也就不擔心失去,所以他們做起事來,反倒沒有壓力,不用害怕,只管卯足了勁兒去做就可以了。

從這個維度來講,他們擁有的機會更多了,因為他們沒有過濾掉那些“丟面子”的事兒。在更多事物範圍內去實踐和成長,收穫自然更多。

作為班級第1名去面試,公司是倒數第1名的同學開的!

理想和現實一致的也有,高學歷成就高收入高低位的,比如劉強東,俞敏洪。

我們會發現他們都有共同的特點:在高學歷的基礎上,還在學習商業知識,拓寬知識邊界。

劉強東大學期間就開始創業做生意,最開始自己做銷售,後來開店請他人為自己管理。俞敏洪大學期間就創立新東方,搞補習機構,一邊上課做老師,一邊經營做老闆。

所以呀,高學歷人群要如何才能擁有更多成就?

1.改變觀念,高學歷到高成就,還有一段路要走

學歷肯定是很重要的,這是一塊敲門磚,會影響他人對自己的第一印象。

但是我們還得知道,學歷高,並不代表成功人士的所有條件,還有很多能力在學校中沒有培養到位,那麼我們就需要在社會中去歷練。

真正高成就的人,最核心的能力,其實是高學習能力,這個能力,高學歷的人群往往是具備的,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在社會中好好鍛鍊自己全方位的能力。

2.清高不是一種錯,但是要用在對的地方

清高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個人不向低俗惡勢力低頭的能力。但是我們在職場中遇到的很多問題,其實還沒有上升到低俗惡勢力的範疇,那也犯不著用清高去抵抗。

還有,要區分一下,你的清高是不是好面子。如果是,請告訴自己,窮都不怕,那就別怕沒面子了!

3.持續學習

沒有哪一個高成就的人,不是終生學習者。這個學習,不僅有專業領域知識,還有領導力,財商力,應對社會變化的能力等等。

進入社會就會發現,大學畢業,是填鴨式教學的重點,是終生成長終生學習的新起點。

高學歷人群,應該是這個社會最有希望成就一番事業的人群,希望大家謹記:高學歷不等於高成就。高學歷,高學習能力,才等於高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