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父母总是喜欢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呢?

知愈心声


很多人可能都被父母念叨过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学习那么好,为什么你不行?”,“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各方面这么优秀,为什你啥都不行?”等等,其实父母说这些话并不是意味着你真的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好,有时是一种激励,通过说这些话刺激你好好学习,赶超别人。有些父母觉得很有效果。

受社会环境影响,导致攀比心严重,父母都喜欢自己的孩子比别人更优秀,如果你某些方面表现特别差,父母只好通过这种方式来让你改变。

但是这种打击教育并不适合每个孩子,有些孩子本身自信心很差,还是应该多鼓励为主,但是有些孩子你多鼓励吧,会很容易骄傲自满,不再提高自己了。

适可而止的攀比教育还是有效果的,父母有时很难把握这个度


Cherry的英语小世界


昨天孩子又拿起了手机玩小游戏,我忍不住冲她吼了一句,不能老玩游戏!她马上来一说“小佳也经常玩,人家妈妈怎么不管?”我条件反射到”玩游戏也 去比吗?“

这下孩子的口气更大了。“怎么不能去比了?你不是经常拿我和别人去比较吗?”

一下子说的我气焰上窜了半截,又给灭回去了。不禁又恼又气。

冷静下来想想,我们自己不也是从小被父母眼中,别人家孩子的反面教材吗?今天我又拿自己的孩子去做别人家孩子的反面教材了。

仔细想想,认为父母爱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去比较有以下3个心理:

一、苛求完美心理。

追求完美心理不仅仅表现在拿孩子去做比较。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也都可看到。俗语说,人比人气死人。但比较和攀比依然是个“顽疾”。从小我们会被父母拿来和别人家孩子比学习。长大后会比较考学校,毕业后会比较找工作,找对象,…………所比之处不甚繁举。比较的背后是,人的完美心理。人本来就会与生俱来有自我优越感的因素。如果通过和别人比较,发现自己被“比”下去了,那种挫败感严重的话会产生羡慕嫉妒恨。更严重的会导致产生自卑情绪。甚至自暴自弃,妄自菲薄。

因此,人难得的是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对自己有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此事古难全,干嘛要那别人来为难自己呢?

二、惯用激将法来反表达。

我们上一代从小接受的教育是,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一定要谦虚。放在今天的话就是低调。孩子如果表现的不错,父母多半不会直接表扬孩子,而会表面上冷淡的说一句,嗯,还不错,还要继续努力啊。

再或者,孩子考试考砸了,父母会说,就知道你考不过人家谁谁谁。父母的本意是,希望你下次一定要超过谁谁谁。但是偏偏要用这个反语来激将。血性大的孩子,一定发誓下次要给父母好好瞧瞧自己究竟能不能考过那个谁谁谁。如果是敏感懦弱的孩子,就此心理会有了阴影和负担。后面会觉得自己在父母眼中一无是处,做啥啥不行,做啥啥不对。算了,反正自己也不行,管他呢,瞎混呗。

父母的错误表达不知道害了多少孩子,多少孩子成年后心底留下了,自己永远是别人家孩子的反面教材这个巨大阴影。导致成年后和父母之间沟通交流产生隔阂。

三、孩子代表自己的希望和未来。

每个父母都会孩子当作自己的希望和未来,这本无可厚非,但是。父母会把自己未完成的夙愿和心愿强加到孩子身上,会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延续到孩子身上。

的确,有的孩子会沿着父母的规划和期望轨迹去发展。最后父母和孩子都皆大欢喜。但是多数家庭和孩子的未来发展是起初的设想规划是有严重脱节的。因此导致了好多父母最好对孩子失望。孩子也对父母产生怨言。

最好的做法应该是,孩子是自己的希望,但不是全部。孩子可以代表自己的未来,但是也不是全部。父母要有父母自己的生活和规划。孩子也要有自己的意愿和主张。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发展。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而不是希望孩子最后长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不要去渴望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一模一样。正是因为有差异才完美,正是因为孩子的独特才会是自己的骄傲。

我是紫藤妈妈,分享亲子成长。感谢您的关注,祝生活愉快!


瑨瑗


这是我们大部分父母的通病。当父母的对自己的孩子总有很多的期望,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所以总是盯住孩子身上的缺点和不足拿来跟别人家孩子的优点作比较,以为这样可以让孩子发现自身的不足,激发孩子学习别人的优点,却不知道这样往往会伤害了孩子。

经常这样拿孩子来比较,有些甚至在很多人面前拿来比较,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觉的爸爸妈妈喜欢别人不爱自己,就会产生自卑和恐惧的心理,然后就会越来越不自信,不敢大胆的表现自己。我在我儿子四年级的时候犯过这样的错误,我一次跟儿子说“你看你同学谁谁谁那么懂礼貌,你就不能像人家一样!”“他好,你叫他做你儿子吧!”儿子立马回我一句,当时我还挺生气。过了几天遇上那位懂礼貌同学的妈妈,她说:我跟我儿子说你儿子写字好,成绩好叫他向你儿子学习,臭小子居然顶我说“那你叫他做你儿子啊!”听完想笑,同时也陷入了反思……

我们的孩子各有优点,我们不应该拿自己孩子的缺点跟别人的优点比,也根本就不应该比。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更何况是孩子。我们应该多发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激发他的潜能,经常鼓励孩子,在孩子每取得一点进步就要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孩子就会越来越自信,越来越优秀。


诗情a画意


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叫别人家的孩子。

“别人家的孩子”是中国孩子成长教育中父母常提及的一句话,如“你看看隔壁家的某某某,学习多自觉啊!”“我同事的女儿今年考上重点中学了,你怎么就没人家这么争气呢!”上学时,和“别人家的孩子”比的是成绩;毕业时,比的是证书;而工作后比的则是职业、收入;退休后,比的是孩子。


人总是喜欢比来比去。

大多爱比来比去的人,心中多半是看不惯别人的好或者是自身的自卑心作祟。每个人都会有他们独一无二的特质,而自己本身也会有优、缺点。聪明的人,不需要比较,而是懂得去学习对手的长处,改善自身的缺点。

教育注重的是「人格」健全的发展,但现在社会价值观的偏差,把受教育只看成了功成名就的阶梯,大家都注重成绩与学历,没人关心应该如何教导孩子们发展健全的人格,让孩子们用正确的生活态度去成长。

改变环境,不如改变心境。改变心境,真的很重要!每一个人都会想改变自己,但每一个人也都会想:「只有我改变有什么用!因为世上不可能没有坏人。」

可是,如果把它反过来想:「如果每一个人都想我自己先不想别人,先把自己变好,那世上不也就没有坏人了吗?!」世上很多事,都被人认为 不?可?能!!不可能的原因不是因为别人,而是自己的「心」的想法。

懂的学会放下「分别心」、「比较心」,就是放下烦恼与痛苦。这些感觉再加上平常从环境中学习到的主观(指自己的观感),便产生了这样的心态。


饼藏2


说说我的经历!

我就是从小被爷爷、爸妈和别的孩子对比比较中成长的。

我的父母和爷爷就经常拿我和别的孩子比较,这样对一个孩子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父母或者亲人总是拿别人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对比,这是心态的一种扭曲、不满足于现状的体现。父母的教育方式严重影响了我,我现在也老是和别人对比,对比除了徒增烦恼证明自己没用之外,一点意义都没有。

这种心态久而久之还是非常有害的,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你想想老是对着自己家的孩子讲,“你看看别的小朋友多乖,你怎么这么调皮……”“你学习怎么这么差啊,看看别人的成绩都是满分了……”经常这样说的话还是就认为自己是这样了,无法改变了,产生自暴自弃的情况,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每个孩子都是小天使,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还是要多鼓励孩子,不要总和别人的孩子比,和他自己比就可以了,多些鼓励,多些理解。




嘻嘻麻麻1314


记得我小时候父亲就经常拿他认识的某个人家的孩子跟我和几个哥哥比较,内容无非就是人家的孩子学习多好,多爱学习,听话,考上了什么样的学校等等。那个时候,我不懂事,听到父亲这样说就不爱听,一听就烦。心里想,人家学习好,跟我有啥关系,跟你有啥关系?那又不是你的孩子。父亲只要一开口唠叨这个,我虽然不敢不让他说,但是根本也没听进去。

现在自己也做了父亲,虽然没有像父亲那样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去比较。但是想想以前父亲这样做,至少现在理解了他的用心。

做父母的,谁不想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有本事,有个好前途,少些生活的压力,活的开心快乐。拿别人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比较,肯定是觉得别的孩子哪方面比自己的孩子做的好,才去比较。相信没有一个父母会说你看谁谁谁家的孩子多有出息,都住了几回监狱了。比都是比长处,他们拿出来和自己孩子比较的对象在年龄上必然和自己的孩子差不多,这才有可比性,比较是为了鼓励孩子,激励孩子,目的并不是贬低自己的孩子,打击自己的孩子的自信,相反是想让孩子有个眼前的学习的榜样,用榜样去激励孩子好好学习,上进,有出息。我们应该感恩父母,理解他们的用心,不要辜负他们的期望。


一言难话情


一、有一种唠叨,叫“别人家的孩子”。

世上有一种优秀孩子,他们聪明能干、乖巧懂事,学习成绩优异,考试成绩永远第一。在父母的口中,叫"别人的孩子"。

每当你考试失利的时候,每当你犯错误的时候,"别人的孩子”就会从父母的嘴巴脱囗而出。

“你看王叔叔家的儿子,成绩多久好,每次考试都是年级第一!”

“你看李阿姨的闺女,多懂事,放学主动帮忙做家务!”

这样的唠叨怎么那么耳熟呢,我们小时候最烦父母这样的唠叨了,我们就是在这样的唠叨声中长大。现在为人父母的我们,又将这种唠叨,延续到自己孩子的身上。

二 、有一种激励,叫“别人家的孩子”。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千百年来父母的共同心愿。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各方面都优秀,长大后能出人头地。他们的目的,也无可厚非,可以理解。自家的孩子在某些方面,可能和别人家的的孩子确实存在一定差距。但这种差距住往被他们无端发大,甚至可能拿自家孩子的不足和别人家孩子的长处来比,从而忽视了自家孩子的优点。

其实,别人家孩子就没有一点缺点吗?显然不是。他们指责孩子的毛病,是希望孩子努力奋发,不断进步,做一个完美的孩子,而“别人家孩子”是自家孩子的完美追求,是自家孩子发展的完美“幻影”。却在无意中对自己孩子产生了极大的伤害。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三、有一种伤害,也叫“别人家的孩子"。

1.有损自尊,产生判逆心理。家长经常当着孩子的面,指责自家孩子、夸人家的孩子,无形中伤害了自己孩子的自尊,引起孩子的不满,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影响家庭和谐。

2.丧失信心,产生自卑心理。家长多次指责孩子,也可能让该子丧失信心,产生自卑心理。孩子心智还不能成熟,不能理解父母的苦心,同时,孩子有一种默认心理。父母经常指责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对,孩子慢慢地会在心里默认,真的认为自己不行。

3.失落压抑,产生嫉妒心理。有的孩子在父母面前感到失落,生活压抑,对父母口中的"别人的孩子”产生嫉妒心理,甚至因心怀不满仇视报复别人。我们日常生活中,发现很多问题学生都会不自觉地仇视优秀学生。


四、少一点“别人家的孩子",多一点“自家的孩子”。

1.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都应得到父母的包容和关怀。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不容易,父母养育孩子更不容易。作为父母,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包容和关怀。当然,包容不等于放纵。父母要静下心来,与孩子沟通交流,诚恳地指出孩子的不足,并表达希望他改正的愿望。让孩子在父母的关怀下,塑造积极健康的人格。

2.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应该得到父母的肯定和鼓励。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因先天和后天的因素,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作为父母,既要看到孩子的不足,更要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在指出孩子不足之处的问时,对孩子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鼓励孩子,相信他能通过努力克服自己的毛病。孩子取得了进步,哪怕是一点点进步,我们都要及时肯定。

既然我们小时候都曾无意中受到"别人家孩子”的伤害,为什么还要将这种伤害延续到下一代身上呢?

与其作无谓的比较,还不如给孩子一个爱的拥抱,这才是我们教育孩子的初衷。

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请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骁楚说教育


多多少少我相信大家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吧,从小开始不管是小到幼儿时候,还是读书,出来社会,哪怕工作组建家庭以后都还是会有这样的经历喔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小时候读书虽然在班上进步了前5,但还是前10,父母就老是拿前5来比较,那时候就特别委屈,明明自己已经很努力了,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一样的;

到了出了社会,父母又开始比较,“谁谁家的工作多体面啊,多挣钱啊,叫你读书认真你不认真现在后悔了吧”

到了结婚的年纪父母又开始比较“谁谁领了女朋友回家,谁谁又生了小孩啊”

反正我父母就是这样的一直会这样比较,不过我还是能想得通吧,

我相信父母也是希望你更加优秀一点吧,很多时候拿你和人家比其实也并不是说你比人家差,或者做的多不好,他们只是希望你能更加的优秀或者比人家更优秀一点;

其实很多时候也不要伤心这个问题,父母这样的为了你好,让你更近一步王好的方面去想吧,所以的父母我相信都是为了孩子,包括我也是为人父母了,多往好的去想多去理解吧;

如果实在无法接受这种行为的话,还是要及时的和父母去沟通协调尽量避免中间不必要的误会,至少把你心中所想要让父母知道,你知道他们的好意,只是不太喜欢他们这样的行为方式难以接受就好;


小阳vlog


这是因为家长对孩子期望太大,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思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现实中我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曾经也有这样的行为,但是回来我慢慢体会到这是拿自己孩子的短处跟别人家孩子的长处比较。没有可比性,因为每一个孩子的特长不一样,有的孩子特长体育,有的孩子特长音乐,这样对孩子不公平。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向别人家孩子学习,取长补短。这样孩子不会逆反的心理,孩子也能接受。不要走入误区,这是我的亲身经历,希望能够帮助到走入误区的家长。谢谢!

01:43

搜索

6-8岁儿童叛逆期教育

孩子自控自律培养

多和孩子说这5句话

最严重男孩叛逆期教育

孩子叛逆期怎么沟通

怎样和儿子沟通


飞鱼没脚丫


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吧,身为社会人,生活在社会群体中,很容易会和自己相当的人进行比较,而孩子作为对每个身为父母的人最重要的一份子,更是会忍不住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至于比得过比不过还得另说。

  • 好胜心:其实人人都有好胜心理,没有任何人觉得我就不行,即便这么想,在心里的角落里还是有个声音希望自己是行的。如果自己比来不去没什么可比的,有了孩子也会和人比,小时候比身高、比重量、比吃饭好不好、比聪不聪明,长大了比成绩、比学校、比大学、比工作、比结婚生子,然后继续比孩子。

  • 比得过还是比不过: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点,我倒觉得很多时候是比得过的,尤其是比孩子这件事上,自己的孩子永远都是好的。你家孩子聪明?我家孩子憨厚啊;你家孩子长得高?我家孩子长得壮实啊;你家孩子乖巧?我家孩子活泼啊;你家孩子学习好,但是体育不行;我家孩子运动细胞好,还会弹乐器。总之一样的东西比过时,可以用你之短和比我之长啊,你有矛我有盾,总是可以较量一番的。在不好的孩子,在爸爸妈妈眼里还是能够发现闪光点的。

  • 适可为止:有时比较也不是坏事,就像开头说的,人是社会的一份子,不是独立于社会存在,难免同身边的参照物进行比较,这种比较有时也是动力,激发人的潜力。只要不是盲目攀比,也无伤大雅。

其实归根到底,是很多孩子反感父母的这种比较心理,不妨和爸爸妈妈说出你自己真正的想法,也许你会发现父母能够理解你,而你也开始明白父母究竟是怎样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